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黎益仕  殷秀华 《地震地质》1996,18(4):361-368
综合应用重磁对应分析和重磁联合反演的基础上提出对重磁联合反演的一种改进方法:约束联合反演,即利用重磁异常相关系数对联合反演中目标函数进行加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迭代反演的收敛性。把该方法应用于塔里木盆地东部库尔勒~若羌剖面,结果说明,以对应分析的结果作为先验认识,有助于合理地建立最优化反演的初始模型,能提高解释结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南北带北段地壳上地幔密度与磁性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应分析约束下的重磁联合反演方法,计算了南北带北段4条地震测深剖面的地壳上地幔的密度和磁化率物性参数。结果表明:①自上而下区内存在中新生界地层与下伏地层(0.14 ̄0.30g/cm^3)、中上地壳与下地壳(0.10 ̄0.20g/cm^3)和下地壳与上地幔顶部之间(0.30 ̄0.40g/cm^3)3个密度分界面;②区内磁性参数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浅部中新生界地层几乎无磁性,中上地壳磁化率一般为10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重力资料计算了华北地区康氏面和莫氏面的深度,从而得出了这一地区地壳结构的基本形态。结果发现,华北地区的三个地震带——从渤海经北京到张家口的北西向地震带、以太行山为对称轴的河北地震带和山西地震带——从深部来看都处在上地幔相对隆起的部位上。因此,作者认为,重力和重力均衡调整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华北大地构造的发育,塑造了其地壳结构的基本形态,因而也就制约了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4.
华北北部均衡重力异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地面实测的重力资料和地形高程资料,采用爱里-海斯于宁(Airy-Heiskenen)均衡理论模式,构制了华北北部N37°—41°,E115°—120°范围内的均衡重力异常图和1°×1°均衡重力异常图。并对该图进行了分析、解释,同时结合本区地质构造、现代构造运动以及地震活动性特点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江汉-洞庭盆地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震等资料,初步分析了江汉-洞庭盆地构造及其演化和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此盆地由江汉坳陷、华容隆起和洞庭湖坳陷组成,整个盆地呈现二坳一隆、多凹多凸的构造特征。盆地之下是低缓的北东向莫霍面隆起带,埋深30—31km。自早白垩世至第四纪盆地经历了裂陷、强烈裂陷和区域性沉降等复杂过程,第四纪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断裂活动和断块差异活动。盆地区有中强地震和小震活动,地震带基本位于第四纪差异活动较明显的地区和莫霍面隆起的斜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