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四川盆地广元地区大隆组有机质富集规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四川盆地西北广元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主要为碳酸盐岩、硅质岩和页岩互层沉积.对四川广元长江沟剖面进行精细解剖的结果表明,大隆组中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16%~14.6%,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岩性关系密切,高有机碳质量分数赋存于黑色页岩和纹层状灰岩中,其中碳酸盐岩的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纹层厚度呈反比,即纹层厚度越大有机碳质量分数越低.大隆组优质烃源岩位于大隆组中部岩段,岩性组合为黑色页岩和硅质岩互层,间夹薄层状灰岩或纹层状灰岩.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质的富集明显受控于沉积阶段及早期成岩阶段的氧化还原条件.综合分析表明大隆组烃源岩有机质富集受晚二叠世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生物生产力、深部热液流体的影响,其中厌氧、缺氧环境是大隆组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高生物产率是有机质富集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TZ62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地层与上覆桑塔木组泥岩地层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差,致使风化壳下部呈现弱反射特征的裂缝孔洞型储层被地层界面的强反射所遮挡,造成常规振幅对该类储层的预测能力差。通过构建地层框架模型、地层框架镶嵌储层模型、去除岩性顶界面后的镶嵌储层模型等3种情况的地质模型,对不同地层结构类型、不同发育位置的储层进行正演模拟,采用基于波形分解的岩溶储层预测技术,将正演地震数据分解成若干个分量,每一分量反映具有相似物性的地层,进而通过对目标分量的提取,达到预测弱振幅储层的效果。将基于波形分解的岩溶储层弱振幅提取技术应用于TZ62工区实际资料,依据油田实际生产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该技术应用的有效性,解决了弱振幅孔洞型储层难以预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北塘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及热演化史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的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 分析了北塘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从有机碳含量(TOC)、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S1+S2、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Ro)等方面对古近系烃源岩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北塘凹陷东三段、沙一段和沙三段是本区的烃源岩层段, 其中沙三段烃源岩生烃指标最好, 是本区的主力烃源岩层段.烃源岩的模拟结果表明: (1)北塘凹陷的烃源岩门限深度为2 390 m, 门限温度为94.2℃, 进入生烃门限的时间约为25~28 Ma; (2)北塘凹陷沙三段的现今地层温度为140~160℃, Ro达0.9%~1.4%, 正处于生油高峰期; 沙一、二段的现今地层温度为100~140℃, Ro达到了0.75%~1.0%左右, 已进入中等成熟阶段; 东营组的现今地层温度为80~100℃, Ro为0.45%~0.75%, 处于低-中等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4.
以南堡凹陷东营组为研究对象,采取时空演化与对比的方法,从东营组发育期构造活动的独特性出发,判别出凹陷边缘断裂的活动性在古近纪晚期进一步增大的同时,凹陷整体的坳陷作用也在进一步增强。在上述边界断层强烈活动和基底沉降强烈增速的"双强要素"联合作用下,南堡凹陷的沉降中心、沉积中心均远离边界断层而发育于凹陷中心,并导致了在东营组堆积期大面积深湖相沉积的发育;其内部堆积了厚层的深湖相泥岩和大量的深湖浊积体,同时在凹陷北部的断控陡坡部位发育了大量的扇三角洲体系,在南部缓坡部位则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从而使东营组内部储层非常发育,且类型齐全;新近系巨大的地层厚度导致了东营组的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而生烃、排烃,从而构成了良好的"自生自储"组合。东营组堆积期及其后的新构造运动又导致了大量的同沉积断层活动和晚期的再活动,这些断层有效地将东营组储集体与下伏Es3+Es2+Es1的"烃源灶"沟通,并将下部油气垂向运移至东营组乃至更浅层位的储集体内聚集成藏,从而造就了东营组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应用构造-层序地层分析的思维,通过构造格架与地层格架的关联分析,对南堡凹陷东营组沉积充填样式与过程、控制要素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沉降史分析,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古近纪可划分为4个次级构造幕。凹陷内断裂发育,同沉积断裂及其时空配置关系对凹陷内结构和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控凹断裂直接控制了局部构造带的可容纳空间变化和古地貌形态,从而形成不同的沉积展布特征。高柳断层是南堡凹陷内最为重要的二级断裂,其活动始于Es1沉积时期,在东营组沉积时期活动最为强烈。在东营组沉积时期,高柳断层将凹陷分为南、北两个独立的沉积系统,尤其在Ed3沉积期其强烈的翘倾作用使高柳地区成为一个孤立的湖盆,直接影响到了高柳地区的沉积充填。根据东营组沉积时期同沉积断裂组合样式划分出4种断裂坡折带:断崖型、断坡型、同向断阶型和反向断阶型,为研究南堡凹陷东营组同沉积断裂对沉积格局的控制作用提供了有利的指导,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地震沉积学可以定义为: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以精细沉积学模式为指导,通过综合应用地球物理技术方法,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研究沉积体系分布特征及其演化的一门学科.在地球物理技术方面,重点介绍了一种新的可以自动追踪所有的等时沉积界面、基于导向体的地层切片生成方法及频谱分解中的时频分析技术.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地震沉积学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应用地震沉积学进行沉积、构造和储层的一体化研究,进行有利区带和储层预测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茅口组地层为区域性烃源岩. 茅口组底部和顶部均发育硅质岩, 顶部地层残余有机碳高达10.90%, 其厚度16 m, 为优质烃源岩层, 而该组底部为差烃源岩.通过岩石学、碳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 表明华南川西北地区茅口期存在2期上升流, 分别发育于茅口组沉积早期和晚期; 上升流所带来的营养盐有利于生物的发育, 产生高的初级生产力.结合碳同位素资料, 发现茅口期古海洋生物产率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过程, 而大气中CO2含量变化也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过程.虽然茅口期底部为高初级生产力层段, 但是由于该沉积及早期成岩阶段为常氧环境, 不利于沉积有机质保存, 形成了差烃源岩, 而茅口组顶部沉积时期存在大的海侵事件, 海平面的上升导致厌氧环境形成, 沉积有机质大量保存下来, 形成优质烃源岩层段.该套烃源岩形成与发育主控因素分析是中国南方海相优质烃源岩分布预测和油气成藏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层序地层样式,运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建立了流沙港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构造活动、盆缘背景、物源供给等影响因素,并结合福山凹陷在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层段以及层序发育的时空差异性特点,将流沙港组层序构成样式总结为4种:断控陡坡型、多级断阶带型、挠曲坡折带型和斜坡型.通过对以上层序样式特征及其内部沉积特点的研究,总结了在不同层序构成样式控制下发育的油气藏圈闭类型,为福山凹陷油气藏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陆相断陷湖盆的油气勘探中,逐渐形成了以富油气凹陷为核心的勘探思路和理论,如“满凹含油”理论、油气分布“互补性”原理等,并总结出多种油气富集规律。南堡凹陷是一个小型富油气凹陷,资源量丰富,由于构造复杂,在整个凹陷范围内易于形成构造、地层-岩性油气藏;而这些油气藏的分布以总资源量为定量,遵循地质规律进行互补性的分配.研究发现,南堡凹陷的油气聚集具有以下特征:在高柳断层北部地区以深部地层为油气主要分布层位,而在构造南部则以浅层为油气主要分布层位;在南堡凹陷构造发育部位如果未钻遇到油气,则在构造发育部位附近的岩性圈闭将成为勘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20.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二段泥岩中发育大面积巨厚辉长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辉长岩具有中等TiO_2含量(2.15%~2.24%),较低MgO(5.77%~5.86%)、K_2O(1.18%~1.25%),P_2O_5(0.36%~0.39%)含量,且Na_2OK_2O,指示其类似于板内拉斑玄武岩。辉长岩ΣREE为105.61×10~(–6)~111.26×10~(–6),富集LREE,(La/Yb)_N=8.74~9.64,具有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与原始地幔相比,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高场强元素Nb、Ta、Zr、Hf,呈现板内碱性玄武岩特征,是地幔物质上涌与上覆薄而年轻的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的产物?结合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辉长岩形成时间介于37~32 Ma,代表福山凹陷古近系辉长岩的侵位年龄,是古近纪岩石圈持续伸展环境下的产物?这对探讨福山凹陷以及中国东南部古近纪构造活动及岩浆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