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杨萍  叶玮 《中国沙漠》2013,33(6):1670-1677
古土壤是发育于地质历史时期埋藏的自然土壤,是记录古环境信息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对内蒙古沙区古土壤研究文献的梳理,通过古土壤测年数据统计,对比区内其他信息载体的研究成果,分析内蒙古沙区沙漠/沙地形成时代及全新世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内蒙古沙区全新世环境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全新世早期(10~8.5 ka BP)为升温阶段,气候以干冷为主;全新世中期(8.5~2.5 ka BP)为气候适宜期,古土壤普遍发育,同时存在短期干冷波动;全新世晚期(2.5 ka BP以来)为降温期,气候逐步干冷,部分沙地气候波动频繁,形成古土壤。  相似文献   
52.
北京地区热岛效应及日较差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2007~2010年北京地区经质量控制后的123个自动气象站气温数据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分类, 得到城区、郊区、西部和北部山区、西南和东北部山区4个温度分区, 分析了4个分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和日较差变化特征, 并对北京地区热岛效应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分析方法可对北京地区温度很好地进行分区, 分区结果与站点的地形和下垫面情况较为吻合;不同分区温度日较差在西部和北部山区最大, 在西南部和东北部山区次之, 郊区再次之, 在城区的日较差最小;在一年中, 各温度分区以2月、5月与10月日较差较大, 其中以5月的日较差为最大;北京地区热岛效应在冬季和夜间较强, 而3~8月热岛较弱, 在夏季的白天比其它季节白天强。  相似文献   
53.
<正>2016年,全国自上而下开展了"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这项工作落实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促进了"五化"同步发展。作为承上启下的市级土地整治规划,不仅需要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而且要为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提供有效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土地整治潜力概述  相似文献   
54.
淋溶是有害微量元素从煤或煤矸石中析出后污染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河南新密-荥巩矿区煤矸石淋溶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有害微量元素从煤矸石中淋溶析出的浓度及淋溶过程中pH值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淋溶实验方法对有害微量元素溶出的影响,并对有害微量元素溶出的环境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5.
黄建松  郑杰  宋翔  刘磊  易刚  杨萍 《古地理学报》2022,24(4):680-696
北岔沟砂岩为华北地台二叠系山西组与太原组划分对比的主要标志层,在鄂尔多斯盆地呈大面积连片分布,是上古生界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依据地面露头调查结果与勘探资料,结合前人有关古构造和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笔者对鄂尔多斯盆地北岔沟砂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受益于物源区大量高石英含量的粗碎屑物质在短时间内的集中供应,北岔沟砂岩在地层中位置稳定,以含砾粗粒石英砂岩为主,石英含量高达90%左右,砂体叠置紧密,单砂体之间很少见泥岩隔夹层。这些砂体分别隶属于冲积扇、砾质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高、南部次高、中南部低的古地理背景控制下,由盆地南、北边缘向中部依次推进,沉积中心区以北发育4个规模宏大的三角洲沉积主砂带,以南发育6个规模较小的主砂带。受各主砂带砂体规模、矿物组分含量及其成岩作用差异影响,各砂带的储集物性具有较大变化,其中砂体规模最大、石英含量最高、长石等易溶矿物在酸性地层水作用下溶蚀彻底的杭锦旗—榆林—子洲—清涧—永和—吉县主砂带,储集能力最好,最有利于天然气的大规模聚集成藏,是鄂尔多斯盆地北岔沟砂岩天然气进一步勘探开发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56.
近10年西藏高原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与发展态势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依据生态基准面的理论制定了西藏高原沙漠化土地分类分级体系。运用遥感、野外调查与 GIS等方法,对20世纪90年代沙漠化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藏高原沙漠化扩大 2151.68km 2,升级率达 2.3%,动态度为 0.154%,沙漠化程度明显加重,形成沙漠化发展、稳定及逆转三种类型区。高原沙漠化发展演化的内在驱动力是以气候为主的自然因素,外在驱动力则是人为的"三滥"活动。预测到2005年、2010年沙漠化仍将缓慢发展。西藏高原是我国沙漠化正在发展-强烈发展的区域,发展态势严峻。高原沙漠化防治的基本策略应是全面保护、综合治理、适度开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7.
青鳞鱼下脚料水解蛋白的制取及其营养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青鳞鱼(Harengula zunast)下脚料为原料,采用碱萃取,蛋白酶水解,浓缩,喷雾干燥等手段,制得水解鱼蛋白。研究了碱萃取,蛋白酶水解条件及不同沉淀方法对水解鱼蛋白沉淀效果的影响,并对水解鱼蛋白制品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下脚料水解鱼蛋白制品含粗蛋白72.9%,氨基酸总量67.6%,其中必需氨基酸占44.6%,氨基酸分为96,苏氨酸为其限制性氨基酸(1973年FAO/WHO标准),无机盐钙,镁,铁,锌,铜,磷含量丰富,以有机溶剂(异丙醇,乙醇)为沉淀剂沉淀水解蛋白时,粗蛋白损失率约为30%(干基计)。  相似文献   
58.
河豚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邓尚贵  彭志英  杨萍  吴铁  陈芳 《海洋科学》2002,26(10):32-35
近年来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包括生物功能材料、生物毒素和海洋药物等 )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已成为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的热门研究课题。迄今发现的3000多种包括萜类、肽类、聚醚类、生物碱、皂苷类等在内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因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炎症、强心等一种或多种生物活性 ,已经在功能食品、食品添加剂、药物、化工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一方面应该继续探索未知的活性物质、另一方面应该对已知活性物质进行功能性拓展研究和开发。本文对河豚毒素 (Tetrodotoxin,TT…  相似文献   
59.
张萌  杨萍  许小峰  王式功 《气象学报》2018,76(2):315-321
斜压不稳定理论是中高纬度地区天气尺度扰动生成和发展的机制,是继长波理论之后大气动力学上的又一重大进展,对现代天气预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斜压不稳定理论发展的时间脉络,阐述了赵九章、查尼和伊迪在斜压不稳定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分析了3位科学家各自的研究特点及历史贡献。赵九章1946年发表在《Journal of Meteorology》上的论文,最早提出了"斜压不稳定"这一概念,给出了不稳定的临界波长,并阐述了在不稳定扰动情况下能量的转换,以及不稳定波对大气环流带来的可能影响,尽管得出的不稳定临界波长与观测差别较大,但其对波-流相互作用的讨论在当时是超前的。查尼于1947年采用滤波和尺度分析等方法,将大气扰动方程简化为一个可以求解的系统,推导出大气稳定状态的判据,建立了斜压不稳定理论,其结果与实况比较接近;并据此把准地转模式成功应用于数值天气预报实践中,促使数值天气预报获得首次成功。1949年,伊迪在查尼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简化方法,得到了更为简洁的模型。最后,通过对比他们的研究思路,重点分析了赵九章未能使得斜压不稳定理论提前一年建立的原因:由于其研究思路始终局限在大气水平运动上,忽略了斜压系统发展中散度项的贡献,因而未能抓住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的本质,致使其最终与斜压不稳定理论的成功建立失之交臂,其论文本身存在的一些亮点也因此被后人忽视。   相似文献   
60.
基于ArcGIS和YaAHP评价法,从沙丘相对高度、坡度、日平均气温≥10℃持续时间、与水体距离、与沙漠距离和与居民点(公路)距离等方面评价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沙漠旅游适宜性,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对沙坡头区进行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漠旅游适宜性可分为5类区域,即高、较高、中、较低和低适宜性区域;研究区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分为沙漠旅游开发区、沙漠旅游适度开发区、沙漠旅游不适宜开发区和沙漠旅游限制区。根据功能区划,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以期为宁夏中卫市沙漠旅游的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