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坦桑尼亚处于低磁纬度地区,对该地区以水平磁化为主的ΔT异常图的解释,采取对实测ΔT异常倒相180°的方法,然后用中高纬度的ΔT异常解释方法进行解释.通过在实测资料上的应用与分析,说明其解释效果与已知地质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河南嵩县下蒿坪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马超营深大断裂中段外方山多金属成矿带上。出露地层以熊耳群鸡蛋坪组安山岩为主。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好。电性参数测量表明,隐爆角砾岩与矿石的电阻率差异显著,具备找矿勘查的地球物理前提。在EH4连续电导率测深剖面上,清晰显示隐爆角砾岩体呈椭圆形,在其边部存在明显的低阻异常区,对比已有地质资料,推断这些低阻异常是由矿化的隐爆角砾岩引起的,是成矿有利地段或矿化体的电性反映。坑道内揭露的爆发角砾岩矿体表明,EH4方法在该区判别爆发角砾岩体与矿化角砾岩体(赋矿部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岩(矿)石磁化率测定法(磁化率仪)在反映钻孔中岩层磁性变化规律方面的效果,对同一钻孔分别运用岩(矿)石磁化率测定法和井中磁化率测量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矿)石磁化率仪测定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以作为井中磁化率测量的一部分,起到井中磁化率测量在准确确定矿层厚度、位置、矿层品位等方面的作用,避免测井设备的笨重所带来的麻烦,特别是能够弥补井中磁化率测量在有套管存在井段的严重数据不足之缺陷。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各地都在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宏伟蓝图。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防止土地规划修编跑偏方向,笔者认为,应警惕以下三种现象:  相似文献   
15.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某金矿,在没有测井设备的情况下,利用SM-30磁化率仪,直接测定钻孔岩芯岩(矿)石的磁化率数值,将钻孔深度与该深度处对应的磁化率数值绘制成类似于测井曲线,根据磁化率参数的曲线特征,进行岩性层位划分,确定金矿层的走向,经与钻孔地质柱状图对比,该方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6.
坦桑尼亚马黑加金矿是典型的BIF型金矿,位于坦桑尼亚克拉通的太古宙卡哈马绿岩带,是隐伏的条带状含铁建造型(BIF)金矿床。该矿床受地层、构造双重控制。地层强烈褶皱并发生剪切,含矿岩性为上尼安萨(Nyanzian)群上下段接触带附近的中基性火山岩。其主要化探异常元素组合为Au-As-Sb-Ag-Hg-Pb-Ba,其中Au,As,Sb在含矿的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中富集明显,是深部寻找金盲矿体的主要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17.
坦桑尼亚是东非第一产金大国,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该国的一个重要金矿床类型,该类型金矿床与断裂构造中的构造蚀变带密切相关,主要分布在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东部、西南部及东南部绿岩带中;凯巴卡瑞地区内岩石磁性表现为强-中-弱-微或无的强度等级,岩石相互之间磁性差异明显,其航磁异常显示的地质信息比较详尽,反映的磁性地层、岩体界线清晰,线性构造特征明显.依据坦桑尼亚凯巴卡瑞地区尼亚斯罗利金矿床上的航磁异常表现形式,对凯巴卡瑞地区航磁异常强度、规模、形态及延伸等特征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对比研判,认为该区域航磁异常客观地反映了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有关联的断裂构造和绿岩分布区,构造蚀变带、金矿脉以及所赋存的绿岩地层在航磁异常上表现为低强度磁异常,其他岩石(条带状铁建造、辉绿岩、花岗岩)在航磁异常上表现为高强度磁异常,据此选择的找矿靶区通过地面物探方法(高精度磁测、微磁测量)查证,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凯巴卡瑞地区航磁异常解译厘定的地质信息,为进一步预测成矿区域、圈定找矿靶区及间接发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奠定了基础,因而预判坦桑尼亚凯巴卡瑞地区分布的航磁异常具有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8.
2015年尼泊尔Mw 7.9级地震发生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低角度俯冲的喜马拉雅断裂带上。对该地震的滑动模型进行精化,对于理解喜马拉雅断裂带的孕震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三角形位错元构建主喜马拉雅断裂“双断坡”几何模型,联合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资料反演2015年尼泊尔地震同震滑移及震后余滑。结果表明,尼泊尔地震最大同震滑移达到7.8 m,深度为15 km,位于中地壳断坡和浅层断坪的接触部位。不考虑中地壳断坡结构会使反演的最大滑移量偏低。震后余滑主要分布在同震破裂区北侧,释放的地震矩为1.02×1020 N·m,相当于一次Mw 7.3级地震,约占主震释放地震矩的12%。同震库伦应力变化和震间断层闭锁分布均表明,尼泊尔地震破裂区南部宽约60 km的区域仍具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铝土矿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沉积岩地层中,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在奥陶系古风化面的凹陷地段(溶蚀盆 地、溶洼和溶斗)沉积厚度大,利于铝土矿的形成,为铝土矿的赋存场所。通过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某矿区的成功勘探实例,说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探测古岩溶盆 地、间接寻找铝土矿方面有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地区发生了Mw 7.9级地震,发震断层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边界带,此次地震是一次典型的板块逆冲型事件。利用中国境内加密的GPS同震观测资料,融合ALOS-2卫星L波段的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同震形变数据,基于最小二乘方法获得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垂直位移场。同震垂直位移结果表明,此次地震造成尼泊尔加德满都地区抬升约0.95 m,珠穆朗玛峰地区受地震的影响有所下降,其主峰的沉降量为2~3 cm,中国境内的希夏邦马主峰沉降约为20 cm。地区利用改进的二维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反演了发震断层运动参数,本文模型显示此次地震的断层面破裂宽度约为60 km,平均滑动量达到4 m,相当于Mw 7.89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