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51.
新一代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络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吴乃军  胡玉峰李佳 《气象科技》2005,33(5):460-463468
介绍了新一代监测系统的通讯方式、系统构成和软件实现.该系统采用CAWS系列自动气象站作为研究对象,通讯方式采用以无线为主有线为辅的新型通讯传输,利用3层C/S结构和B/S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功能设计;通过基于SQL Server 2000关系型数据库的二次开发,新一代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络监测系统利用自动气象站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各种气象观测方法以及数据应用的研究,是综合地面观测、分析、预测预警、网络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新一代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52.
对流尺度数值预报中的云物理初始化方法改进及个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佳  陈葆德  黄伟  张旭 《气象学报》2017,75(5):771-783
通过在云初始化方案中增加由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确定的对流尺度速度作为对流判据,同时增加层云云冰、云水计算方案,改进云分析方法,并基于第2代华东快速更新循环同化模式预报系统,针对2015年4月28日华东强对流个例,进行对比试验,分析了改进的云初始化方案对云分析结果和模式预报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云分析中增加对流判据,使得平均40%左右的云分析格点判定为非对流格点,对流格点分布与正的感热通量分布相似,在陆地上有显著日变化。在对流和层云格点判定之后,增加层云云冰、云水计算方案分析层云格点,显著地减小了模式初始场的云冰、云水混合比,有效地减弱了模式积分初始阶段云冰、云水含量的剧烈调整,尤其是在陆地区域。采用改进的云初始化方案进行预报,可以减少模式前1 h和前6 h的降水强度;尤其在个例的循环试验中,强降水中心强度和面积的预报比原方案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153.
154.
针对太阳光线与室内场景的时空关系,剖析日照分析所涉及的分析框架、场景模型、分析算法,提出并构建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日照分析框架、概念模型与算法体系,侧重于室内三维场景中太阳光影、光柱的时空过程及其照射效果的模拟,使得日照分析能够真正符合公众需求,从而促进面向公众服务的建筑物建模、模拟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5.
中国资源型城市识别与综合类型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源型城市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城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区域产业开发、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自2001年国家从阜新市开始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工作以来,对全国资源型城市的准确识别与类型划分一直是地理学界探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城市职能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对资源型城市识别与分类的指标与阈值进行了系统分析,识别出全国262座资源型城市。同时,本文从资源型城市发展程度和资源型城市自身的问题出发,根据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总体导向,结合资源型城市实际特点,尝试建立提出了以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两个指标评价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综合分类框架,构建了资源型城市评价分类模型,将识别出的262座资源型城市分为成长型城市、成熟型城市、衰退型城市、再生型城市4类,并分析了不同类别城市的概念内涵与差异性特征。该研究成果很好的支撑了由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对资源型城市的范围与类别的划定,并成为规划分类引导政策制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6.
为了解决紧支撑径向基函数(CSRBF)内插生成DEM中合理设置紧支撑半径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地统计学和CSRBF的DEM插值方法,采用地统计学中变程的倍数来度量空间相关性的强弱,取变程的倍数设为CSRBF紧支撑半径,使得CSRBF插值矩阵呈稀疏带状分布,保证插值矩阵稳定求解,最终生成较高精度的DEM。最后以实测高程数据为例,使用交叉验证对插值方法进行实验,根据最大误差、最小误差、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等指标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插值方法精度高,插值结果可靠,可作为一种有效的DEM插值方法。  相似文献   
157.
测绘项目档案前端控制是保证测绘档案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测绘项目档案的特点,结合西部测图、927一期工程、大地基准建设、地理国情普查等重大国家测绘项目归档工作,分析了测绘项目档案实行前端控制的必要性,探讨了实施测绘项目档案前端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8.
159.
利用2010—2016年5—6月ERA5逐小时再分析数据集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逐小时降水量融合产品,对影响华南地区的低空急流事件进行筛选和分类,并分析天气系统相关的低空急流(Synoptic-system-related Low-Level Jet,SLLJ)和边界层急流(Boundary Layer Jet,BLJ)的日变化及其影响下的华南降水日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BLJ和SLLJ在白天减弱、夜间增强,并在凌晨达到峰值,其日变化主要与边界层惯性振荡引起的非地转风的顺时针旋转有关。双急流日华南地区降水量显著增加,且降水日变化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与双急流的演变和配置密切相关。广西中北部主要为SLLJ左前方发生的夜间山区降水,且降水量仅有凌晨的单峰。广西沿海和广东地区存在早晨和午后两个峰值,BLJ出口区辐合和SLLJ入口区辐散的维持有利于降水频率的增大,从而导致午后峰值的出现,而早晨的峰值除了受双急流有利配置的影响外,主要归因于早晨降水强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0.
本文将时域目标检验方法(MODE-TD)初步应用于上海快速同化更新预报系统(SMS-WARRV2.0),结果表明:(1)区别于传统检验方法,引入时间维后,MODE-TD方法可以通过降水目标轨迹、生命周期、生成和消散频数、体积比、速度差和方向差等检验指标来评估高分辨率模式预报性能。(2)SMS-WARRV2.0系统能较好的模拟出2017年5月7日广州特大暴雨降水目标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3)统计检验结果显示SMS-WARRV2.0系统能较好模拟出降水目标生成和消散个数变化趋势,配对降水目标体积比误差较小,预报目标个数偏多,预报目标生命周期偏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