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于1991-1995年,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调用地理信息系统,图象处理信息系统等计算机技术,将我国海域内已查明的1000余种双壳类动物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管理,本数据库管理系统由查询,修改、统计、打印和绘图5个子系统构成,子系统之间以层次控制管理为主。为生物学研究和科学管理实现现代化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2.
黃、东海底栖动物区系的特点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中国海底栖动物的研究过去做得很少。解放前仅张玺等(1935,1936,1949)在山东半岛附近作过一些调查。解放后,随着海洋学和渔业研究工作的发展,才逐步展开了底栖生物定量和定性的调查研究,近年来,日本的一些水产研究机构,由于渔捞上的要求,也在黄、东海进行了一些调查,但已发表的论文很少,仅有松井魁和高井彻(1950,1951)根据渔捞拖网资料所做的黄、东海大形底栖动物群落和数量分布的研究(缺少种类  相似文献   
23.
胡桃蛤科(Nuculidae)的种类也完全生活在潮下带,与吻状蛤科(Nuculanidae)相比,这一科主要生活在浅水区,也是底栖生物中的重要类群之一。本文记述了胡桃蛤科的种类13种,其中10种在我国是第一次报道,并有一个新亚属。  相似文献   
24.
胶州湾大型无脊椎动物数量的多年变化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1981,1985,1989,1993年5月和8月的定点拖网资料,选出大型无脊椎动物主要种,研究其多年变化规律,并预测其变化趋势,统计结果表明,各年5月份的平均捕获量分别为:1981年1252,1985年,1480,1989年1076,1993年556个/(网.时),呈明显的指数下降趋势,这种趋势符合X=-4275.244e^-0.4302066t 5527.244的规律,每年8月份的资料量分别为:1981年3190,1985年8474和2027,1993年631个/(网.时),呈明显的指下降趋势,这种趋势符合X=-4275.244e^-0.4302066t 5527.244的规律,每年8月份的资源量分别为,1981年3190,1985年8474,1989年2027,1993年631个/(网.时),亦明显的下降,符合X=-1126.9e^-1.202198t 14456.9的规律,以上变化趋势表明,若不采取有关措施,资源将近枯竭。  相似文献   
25.
由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河山技术开发部和退(离)休科学技术者工作协会(院退科协)共同开发研究成功的不饱和聚酯腻子(原子灰),于1992年11月在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局、地质局组织和主持下于北京通过了部级鉴定。该成果产品是金属工行业表面涂装不可缺少的材料。它具有如下技术性能和特点:1.产品稳定性好,储存期可达6个月;2.固化干燥速度快(1.5h),也可随需要调节(2—8h内),在常温  相似文献   
26.
采用从GenBank下载的翼形亚纲11个总科80个种类的28S部分序列,对翼形亚纲11个总科贝类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在获得的1252个序列位点中,去除插入缺失位点,变异位点共359个,其中简约位点300个。翼形亚纲各总科内各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1—0.14,明显小于各总科间的遗传距离(除蚶总科与拟锉蛤总科,双肌蛤总科与襞蛤总科以及两总科与贻贝总科外)。贝叶斯树和最大似然树均支持翼形亚纲为单系群,并将11个总科分为3个聚类簇:聚类簇Ⅰ为珍珠贝总科(Pterioidea)、牡蛎总科(Ostreoidea)和江珧总科(Pinnoidea),聚类簇Ⅱ为贻贝总科(Mytiloidea)、蚶总科(Arcoidea)和拟锉蛤总科(Limopsoidea),聚类簇Ⅲ为襞蛤总科(Plicatuloidea)、不等蛤总科(Anomioidea)、双肌蛤总科(Dimyoidea)、扇贝总科(Pectinoidea)和锉蛤总科(Limoidea)。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并结合其他学者提出的分类系统,构建了包括4目11总科的翼形亚纲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27.
黄海的温度状况和底栖动物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地处中纬度,是一个南北伸长的海域。其东、北和西面都被陆地所环绕,仅西北部有狭窄的通道同渤海相连接,南端经过东海和太平洋相沟通。因而黄海是一个较为封闭的海城。对马暖流西分支——黄海暖流,自东海东北部进入黄海,这对黄海东南隅  相似文献   
28.
于1959年12月14日在南海进行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时,采到了一个罕见的双壳类标本。最近经过鉴定,认为是一个新种,属于双带蛤科、糙双带蛤属,定名为中华糙双带蛤。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29.
徐凤山 《海洋与湖沼》1989,20(6):514-516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考察船“科学一号”在东海进行调查时,于1981年8月3日在冲绳海槽的东坡,日本宫古岛附近,水深900m处采到了腹足纲卵螺科(Oocorysidae)的标本。经作者研究之后,确认是一个新种,订名为东海卵螺Oocorys donghai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30.
以没有放流幼虾的1987年的河口区仔虾相对数量和8月份幼虾数量比值(109)为系数(a),以ni=axi式(ni是i年自然补充量,x_i是i年河口区仔虾相对数量),估算胶州湾中国对虾有关年份自然补量。将各年8月份幼虾数量(Ni)扣除自然补充量后,再按捕捞系数(k)为0.75,以Ci=(Ni—ni)k/R式估算放流虾的回捕量和回捕率(C)。结果表明,1985,1986和1988—1990年回捕率分别为16.05,11.23,8.49,13.69和17.40%。对虾放流增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