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徐备  陈斌  张臣  白志强  王宏伟  张强 《地质科学》1994,29(2):168-172
内蒙苏尼特左旗西南马华敖包地块绿泥绿市阳起片岩的Sm-Nd同位素全岩等时线年龄为1910±72Ma,表明这个位于中朝板块北缘古生代造山带内的地块属早元古代。样品的εNd(t)值为3.87-4.07,属中等─弱亏损地馒型,其构造背景为过渡性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42.
张臣  侯贵廷 《地质论评》1994,40(3):245-251
华北克拉通区内的吕梁-晋北地区广泛发育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该地区近EW向和NW-NNW向岩墙的磁组构测量结果表明,岩墙群磁各向异性与岩墙侵位的关系密切,磁化率的长轴能指示其岩浆侵位的流向,该区的岩墙群的岩浆源位于东侧的燕辽拗拉槽处,岩浆沿岩墙走向以一定爷角由ESE朝NW-NNW向流动,具板内裂谷模式。  相似文献   
43.
44.
阿尔金断裂带东端40Ar/39Ar和裂变径迹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酒西盆地北缘阿尔金构造岩中3件钾长石加40Ar/39Ar同位素和沿赤金堡到下天津卫石油河剖面花岗岩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定年研究,获得了断裂带内构造岩220~207Ma的钾长石40Ar/39Ar激光探针概率年龄,其中锆石裂变径迹定年也获得了233±19Ma以及192±26Ma的近似同时的年龄,代表了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快速的冷却事件,其可能与羌塘和昆仑地块的碰撞有关.锆石裂变径迹定年记录的149~135Ma年龄,也可能反映了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的冷却事件的存在,这一冷却剥露伴随而来的早白垩世的广泛沉积作用.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值年龄主要介于42~28Ma,这一年龄结果和热史模拟表明晚始新世到渐新世,40~30Ma的冷却事件.研究区经历了类似于青藏高原北缘地区的冷却降温历史,其隆升和剥露演化受控于欧亚板块南部昆仑、羌塘、拉萨地体的碰撞拼合和印度碰撞后持续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45.
 乌拉乌苏地区的斜长角闪岩和德言其庙地区的斜长角闪岩变质较深,已达角闪岩相,两者在变质程度、空间展布型式以及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稀土配分型式上都十分相似,二者形成时代相近,应为同一套变质岩系,具有相同的形成环境和构造成因。样品的εNd(t)值反映了它们来源于中等亏损的地幔,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平坦型,与之有关的幔源花岗岩在ACF图解中投影在拉张区,具有拉张过渡壳特征。乌拉乌苏斜长角闪岩和德言其庙斜长角闪岩Sm-Nd同位素全岩等时线年龄分别为(607±46)Ma和(638±14)Ma,这表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晚元古代-早古生代经历了拉张解体的演化阶段,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代表了这一拉张解体演化的开始时间。  相似文献   
46.
张臣  李茂松 《地质科学》1996,31(1):65-70
乌拉乌苏地区的斜长角闪岩和德言其庙地区的斜长角闪岩变质较深,已达角闪岩相,两者在变质程度、空间展布型式以及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稀土配分型式上都十分相似,二者形成时代相近,应为同一套变质岩系,具有相同的形成环境和构造成因。样品的εNd(t)值反映了它们来源于中等亏损的地幔,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平坦型,与之有关的幔源花岗岩在ACF图解中投影在拉张区,具有拉张过渡壳特征。乌拉乌苏斜长角闪岩和德言其庙斜长角闪岩Sm-Nd同位素全岩等时线年龄分别为(607±46)Ma和(638±14)Ma,这表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晚元古代-早古生代经历了拉张解体的演化阶段,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代表了这一拉张解体演化的开始时间。  相似文献   
47.
张臣  韩宝福 《岩石学报》2004,20(3):433-438
华北板块北缘武川一康保地区出露的中元古代晚期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类和二长花岗岩类,化学成分富SiO2、K2O,贫FeO、CaO、MgO,TiO2 A/CNK平均大于1.1,具过铝质花岗岩特征。微量元素Nb、Sr、P、Ti相对亏损,而Rb、K、Ta、Nd相对富集;轻重稀土较强分馏(La/Yb)N=6.61~54.63,负铕异常明显,具有碰撞成因s型花岗岩特征。花岗岩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并与北侧白乃庙(白乃庙群)和阜新旧庙(魏家沟岩群)中元古代古岛弧链及开原蛇绿混杂岩带平行,这表明该区中元古代晚期存在一个强烈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同碰撞花岗岩带的存在无疑是该区中元古代造山带的重要标志,这一碰撞造山事件为华北板块在Rodinia超大陆的拼合模式提供了最基本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48.
内蒙古阿巴嘎旗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基本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阿巴嘎旗及其以北地区新生代玄武岩是更新世中心式火山活动产生的大陆溢流玄武岩,该区玄武岩以高碱、富钛、贫铝为特征,属于钠质碱性玄武岩系列.源区是软流圈上地幔,玄武岩是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两种作用的结果.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部分原始地幔岩浆未经变异沿构造通道直接喷出地表形成碧玄岩、碱性橄榄玄武岩;部分原始地幔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因停顿,原始地幔岩浆发生橄榄石分离结晶作用,部分橄榄石从岩浆中析出,最终岩浆喷出地表形成橄榄拉斑玄武岩.研究该区新生代玄武岩基本特征,探讨岩浆起源和岩石产生的构造环境对认识该区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在安徽霍邱周集铁矿深部普查项目中,采用了数字钻孔摄像技术,并获得了大量铁矿区地质资料。数字钻孔摄像技术形成的钻孔围岩三维立体摄像图像清晰可辨,能够直观识别出铁矿典型区域孔壁,通过优化算法精确计算出结构面产状和隙宽,并划分出优势结构面,确定出结构面的变化规律,与实际岩芯对比基本一致,获取的钻孔信息资料可靠、直观,为深部普查提供了重要参数依据。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为:1数字钻孔摄像系统在铁矿深部普查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2数字钻孔摄像系统能够准确有效地勘测出铁矿钻孔内地质特征;3数字钻孔摄像系统能够划分出优势结构面和确定结构面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