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161篇
地球物理   149篇
地质学   484篇
海洋学   112篇
天文学   105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16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2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对珠江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形成模式的研究,在国内外沉积岩石学研究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深入研究三角洲沉积,又可为油气勘探、环境工程地质调查、区域稳定性评价调查等,提供十分丰富而重要的资料和类比信息.我国近年来,对若干三角洲进行了不少有价值的专题研究或综合调查,初步查明了某些大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模式.对珠江三角洲也发表了不少专著,但从现代沉积研究入手,通过地质、物探、钻探、测试分析等多种手段,对三角洲的水上、水下两部分,进行综合性、类比性、多学科的系统研究则显得不够.从1982年起地质矿产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与海洋地质研究所合作,开展了《珠江三角洲沉积模式》的研究,就是这方面研究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992.
汶川地震(MS 8.0)地表破裂及其同震右旋斜向逆冲作用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地震(MS 8.0),地震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形成了迄今为止空间上分布最为复杂、长度最大的逆冲型同震地表破裂带。通过多次野外考查表明,汶川地震(MS 8.0)在龙门山断裂带上至少使两条NE走向、倾向NW的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安县断裂同时发生地表破裂,并沿映秀-北川断裂产生的地表破裂带长度约275 km,以逆冲运动伴随右旋走滑为其破裂特征,最大垂直位移量约11 m,最大右旋走滑位移量至少约12 m;沿灌县-安县断裂产生的地表破裂带长度约80 km,表现为纯逆冲运动的破裂特征,最大垂直位移量约4 m;另外发育一条长约6 km呈NW走向连接于映秀-北川破裂带和汉旺破裂带的小鱼洞破裂带,以左旋走滑兼有逆冲运动为特征。地表破裂基本沿袭早先活动断裂带上,并使早先抬高的地貌更加抬高,表明龙门山地区地震在同一断裂带上重复发生过,并且无数次地震活动(包括类似汶川MS 8.0地震的强震)的累积,逐渐形成了现今的龙门山。根据同震断裂面以及断裂面上的擦痕分析表明,汶川地震是由两次破裂事件叠加而成,初期破裂以逆冲运动为主,后期破裂以右旋走滑为主,这种破裂过程与地震波数据反演结果(陈运泰等,2008;Ji, 2008;王为民等,2008)一致。在地表破裂带南段(映秀—清平段)叠加了两次不同性质的破裂过程,北段(北川—南坝段)只反映了第二次破裂事件的过程。利用长期滑移速率与汶川地震同震位移对比,估算出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类似汶川地震(MS 8.0)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000~6000 a。通过对比研究,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和东昆仑山与龙门山具有很相似的转换挤压构造特征,斜向逆冲作用是青藏高原周缘山脉快速崛起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93.
东准噶尔锡矿北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东准卡拉麦里地区锡矿北花岗斑岩为高硅(74.71%~75.61%)、富碱(Na2O+K2O介于8.14%~8.69%)、弱过铝(ACNK介于1.00~1.08)和高度分异(DI为91.46~93.45)后造山A型花岗岩.稀土总量为260.6×10-6~293.9×10-6,(La/ Yb)N=3.81~4.25,轻重稀土分馏很强,(La/Sm)N=2.64~2.80,轻稀土分馏明显,(Gd/Yb)N=1.05~1.20,重稀土分馏极弱或不明显,δEu全部为0.06,具强烈Eu亏损,稀土元素分布曲线呈明显"V"型谷,Ba和Sr强烈亏损.具高Rb/Sr比值,高场强元素Zr,Nb,Y,Yb含量较低,Zr+Nb+Ce+Y总量较低,显示该岩体具后造山A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锡矿北花岗斑岩可能是在早二叠世后造山张性环境下,幔源岩浆活动提供热源,具幔源特征的年轻下地壳经过部分熔融和结晶分异作用而产生,锡矿北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对卡拉麦里地区构造-岩浆演化过程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994.
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地层压力分析,研究了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博兴洼陷地层中的上升流为滩坝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在CO2和有机酸作用下的溶蚀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因素,黏土矿物的转化也为次生孔隙的发育做出了贡献.在构造高部位碳酸盐胶结程度较低或断层较发育的区域次生孔隙较发育,在构造高部位侧翼的厚层滩坝砂岩次生孔隙也较发育.依据次生孔隙的结构特征、胶结物的性质和产状、碎屑颗粒的性质将博兴洼陷滩坝砂岩划分为4种成岩相:其中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区域次生孔隙最为发育,可成为较好的油气聚集区;碳酸盐胶结和压实-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地区次生孔隙发育次之,但也可以成为油气聚集区;压实成岩相基本不具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995.
对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纪、三叠纪和侏罗纪3套煤系烃源岩,进行煤岩煤质基本特性研究,并结合热解试验结果,探讨不同煤系煤的生烃潜力。研究认为:煤型有机质的液态烃产率普遍较低,且主要产出气态烃;本区煤的生烃潜力表现为三叠纪和石炭纪煤高,侏罗纪煤低的特点。综合考虑成煤地质条件、煤岩煤质和热解试验结果,煤的成烃母质类型为Ⅲ型,继而细分为3级:即三叠纪和盆地东缘二叠纪的半亮煤、镜煤为Ⅲ1型;盆地东西缘石炭纪的半暗煤为Ⅲ2型;盆地西缘二叠纪和侏罗纪的暗煤、暗淡煤为Ⅲ3型。  相似文献   
996.
何金廖  黄贤金  司月芳 《地理研究》2018,37(7):1447-1459
以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再现了上海创意产业集群在地方—区域—全球三个不同地理维度的产业链接网络结构和联系强度,运用三角坐标法分别考察上海创意产业在劳动力市场、外部供给、消费市场、合作关系四个产业链环节的地方嵌入性和全球链接性,探讨学习和创新网络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首先,上海创意产业集群在各个产业链环节都表现出很强的地方黏性,尤其是在地方劳动力市场方面,上海创意产业集群的地方嵌入性最为显著。其次,上海创意产业集群的外部链接存在异质性,其中技术类创意部门与文化类创意部门在劳动力市场、消费市场和合作关系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大差异,本文从知识分化视角出发对以上异质性进行了解释。最后,总结了上海创意产业集群全球生产网络的基本特征及其地方—全球互动关系,为揭示中国大都市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地方嵌入和全球网络形成机理提供了详实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97.
司增绰  周坤  仇方道  邵军 《地理科学》2018,38(11):1777-1787
基于CEPII BACI数据库提供的1995~2015年HS-92-6位数国际贸易数据,利用H-K三元边际框架分析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产品出口增长的边际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各类产品的种类扩张主要发生于1995~2001年与2001~2008年两个时段; 在后金融危机时段,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产品出口增长模式主要表现为数量扩张为主,价格扩张为辅,而出口产品的种类扩张则不明显;区域性视角下的数量扩张更显著,而国别性视角下的种类扩张与价格扩张更显著;动态演进上,无论从区域视角还是从国别视角来看,不同产品部门的边际特征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中国出口价格边际极化现象较为显著。总体而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品出口的增长模式在国别层面与区域层面表现出较大的异质性,不同种类产品具有不同的出口增长模式,同一种类产品在不同时段也呈现出不同的出口增长模式。此外,我们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出口的广度增长效应正逐渐被数量增长与价格增长效应所取代。  相似文献   
998.
以某简易均质边坡为背景,在数值模拟分析软件Midas-GTS中进行建模、计算、倾角位移的记录与分析。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位移与倾角变化曲线,可用于滑坡的预警监测。针对边坡模型不同部位纵向和横向的倾角变化分析,以及倾角变化和安全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确定了边坡预警的参考倾角报警值。  相似文献   
999.
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城乡统筹,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质,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推动下,结合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和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技术,开展美丽乡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应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开采上保护层对巨厚砾岩断裂诱发冲击的防治作用,根据跃进煤矿25采区的地质条件和采掘条件,将25110工作面下巷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分析了动静载叠加诱发冲击矿压的机制以及开采上保护层后的防冲原理,数值模拟研究了未开采上保护时和开采上保护层后在同等强度的动载扰动应力的影响下巷道底板的位移、速度、应力以及塑性区的变化规律,进行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了人工震源的作用下未开采上保护时和开采上保护层后巷道底板的加速度和动应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上保护层开采后能够有效地释放围岩内部的高应力,且采空区顶板自然垮落,形成的软弱松散岩层结构,能够更好地起到对动载扰动应力波的衰减作用,从而降低了冲击矿压发生的可能,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防治冲击矿压。研究成果对巨厚砾岩下冲击矿压的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