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利用1990年华北区域中尺度暴雨监测联防业务试验期间的获得的较为稠密的地面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及常规天气图资料,对1990年8月中旬的一次影响山东强暴雨天气过程作了初步的天气学分析和中尺度分析,指出了直接造成这场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和有利于它们发展的环境条件,文中重点讨论了中尺度天气系统及云团与雨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传统的灰色聚类法,当指标数较多时,设计白化函数的工作量很大,实际使用不便。为减少白化函数的设计个数并使之规范化,设定适当的指标参照值和指标值的规范变换式,对灰类和白化数进行规范和归类,从而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以山东省水环境安全评价为例,利用基于指标规范值的灰色聚类方法对水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属性识别理论和TS-SVM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灰色聚类法相比较,该方法将115个白化函数减少到25个,工作效率提高4倍,是有效的水安全评价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23.
在充分了解决策二叉树分类过程的基础上,以西藏波密地区的TM遥感影像为研究对象,提取并分析各种典型地物的反射光谱特征,利用不同地物的光谱差异并结合人工目视判读建立了一组能够精确、快速划分遥感影像的分类规则。用ENVI建立分类决策树对实验区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和传统的最大似然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决策树分类的总体精度和Kappa分别为97.15%和0.9644,优于传统的最大似然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24.
西藏高原是我国沙漠化发生发展较为强烈的地区之一,沙漠化的监测和防治非常重要。本文以MODIS-NDVI时间序列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辅以DEM数据及研究区1:400万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采用按植被覆盖度分区和监督分类的方法,对西藏高原进行了沙漠化土地利用解译,得到西藏地区的沙漠化程度及沙漠化分布:西藏高原沙漠化土地面积为227034.65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8.91%,程度以中度和轻度为主。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阿里地区、那曲地区和日喀则地区。  相似文献   
25.
基于NDVI的西藏不同草地类型生物量回归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建立西藏地区不同草地类型的NDVI遥感估测模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不同草地类型的鲜草生物量与SPOT/VEGETATION多年平均年最大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降水量和年积温等变量的回归估测模型。并分析了所有草地类型的平均鲜草生物量与平均年最大NDVI、平均年降水量等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年降水量是鲜草长势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基于NDVI的鲜草生物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很好的拟合草地(R=0.964)、高寒草甸(R=0.959)、高寒荒漠草原(R=0.772)、温性草原(R=0.892)和高寒草原(R=0.797)等草地类型。   相似文献   
26.
2001-2013年川西高原旱情监测及其地形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2013年EOS-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产品数据,应用距平植被指数法(AVI)对川西高原进行了干旱监测,并分析年平均干旱发生频率与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地形因子的关系,进一步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形因子干旱频率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1)受积雪覆盖的影响,川西地区干旱监测只在一定区域内适用,该适宜区为川西海拔4 300 m以下区域。(2)川西高原干旱发生频率同各地形因子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高程影响最为复杂,与不同高度带地表覆被类型的差异性有关;坡向影响非常明确,主要受稳定水汽来源输入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局域性,与不同坡度的保水蓄水能力及覆被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27.
2001年10月8日《中国气象报》发表一篇文章《观测环境破坏严重》,宁夏70%以上的气象观测环境正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导致灾害发生时,气象观测仪器却显示着“平安”数据,观测数据严重失真,直接威胁到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同样,作为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我站的接收环境场也日益受到破坏,云图接收的质量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到卫星云图产品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气象预报的准确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自治区经济迅速发展,1979年建站初期曾是乌鲁木齐郊区,周边被大片农田包围的田园风光已不复存在,周围1km…  相似文献   
28.
2002年5月15日09时5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风云一号D极轨气象卫星由“长征四号乙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送入太空预定轨道,11时36分36秒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成功地接收到风云一号D星发回的第一张高分辨率CHRPT(ChineseHighResolutionPictureTransmission)卫星云图,至此,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已4次成功接收到风云极轨气象卫星发射成功后星上发回的第一张云图。我国的气象卫星是以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并存发展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奇数排序)是与太阳同步的,在运行中每条轨道都要经过地球南北两极上…  相似文献   
29.
结合济南CINRAD/SA雷达实际观测资料,对雷达反射率因子及其相关产品的特性和实际应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实际业务应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应用713数字化雷达回波判别冰雹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相坤  金伟福  盖世民  刘志红 《气象》1997,23(12):43-46
利用东营市强对流天气的713数字化雷达回波资料,天气与灾情实况和探人资料,讨论了降雹概率与回波顶高等因子的关系,结合天气学因子,应用0,1权重系数法制作冰雹回波判别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