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9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在分析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 GIS)实现技术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把ArcIMS和ASP.NET技术相结合开发基于Web GIS的辅助于专业办公的竣工项目动态监督管理系统。系统的建立弥补了纸质地图对北京市建设状况反应滞后的缺陷,实现了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监管部门办公自动化,提供了更高效的监督管理手段,体现了Web GIS与专业办公系统相结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2.
一种电子经纬仪立木材积精准测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伐倒树木测量其材积是传统林业一直惯用的方法,其精度高,但该过程是破坏性实验,不但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传统一些无伐倒估量材积方法的精度又太低。针对当今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林业量测的有了精准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利用电子经纬仪测量立木材积的方法:通过采集树木的胸径、地径、和电子经纬仪与树干任意处左右两侧切线的夹角,根据区分求积法原理精准计算立木材积;并对影响该方法精度的因数(观测距离、区分段个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方法量测材积精度高达92%以上,且最佳观测距离应与树高相当,2米左右为最佳区分段高度。该方法可替代伐倒树木测量材积的方法,并且它在森林计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3.
结合农林院校测绘学科的特点,提出测绘学教学体系整体优化和教学与科研联动等措施.以3S技术、地形图、影像图等应用为中心,将测绘学教学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构建3S技术服务于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管理为特色的测绘学科.  相似文献   
74.
中国数字林场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丹  冯仲科 《测绘科学》2005,30(5):65-67
本文从数字地球、数字林业概念出发,提出“数字林场”建设技术体系,并总结出以林场或县级林业局为管理单位的数字化林场建设的“8533”技术框架及技术路线,即选择八种林场基础数据获取方式,实现五种林图的绘制、更新,运用三类模型为林业生产经营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建立林场小班影像、空间、属性三个数据库。最后分析并总结了数字林场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森林防火、森林立地分析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75.
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差是指全站仪用盘左、盘右观测同一目标所求得的方向值的准确度,是衡量全站仪测角质量高低的标志.本文叙述了多目标法水平方向标准差的测定过程,给出了多目标法水平方向标准差检定结果的计算模型,并以测角标称精度为3"的南方NTS-663全站仪作为样机,利用多目标法进行水平方向一测回标准差检定,通过4个检定序列,...  相似文献   
76.
航空数字摄影测量对林分立木测高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佳  冯仲科 《测绘科学》2011,36(6):77-79
为了解决以往森林调查手段需要在野外工作,并且比较耗费人力、物力与时间的问题,本文提出用航空摄影立体像对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来估测林分立木高度。本研究利用两张廊坊市自然公园拍摄比例尺为1∶2500的航空像对,构建数字立体模型,在此模型上测量50株样木的高度,并结合实地用全站仪实测得出的数据进行精度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利用航空立体像对数字摄影测量立木高度,与全站仪实测数据相比差异不显著,两组数据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精度达到93.96%,与林业调查上95%的精度要求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77.
坐标转换及换带计算的研究与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测量中经常面临如何选择适合的控制网的中央子午线,如何实现新、旧控制网控制点坐标的统一,如何有效地克服长度变形等问题,阐述了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坐标成果转换和换代计算的方法,探讨了坐标转换基本模型的选用、转换参数的解算、转换计算的方法、转换计算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并根据坐标转换和换代计算公式,基于VB语言开发了坐标正反算程序、换代计算程序和简单梯形图幅编号查询程序,简要说明了这些程序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和分析了程序的精度和效率,结果证明程序设计正确,计算精度符合要求,达到了系统统一、简化施工、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图形(图像)面积的实时监测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采用自动化测量仪器全站仪自动、实时监测图形 (图像 )上的图斑面积 ,通过对点位、线长和面积的比较和精度分析 ,可以评定遥感图像 (地图 )上的图斑面积精度  相似文献   
79.
建立我国资源环境空间宏观监测与地面微观测量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资源、环境的监测多系以 RS、GPS RTK技术、GIS及其集成技术为基础的空间对地监测 ,这种监测体系比较宏观和粗放 ,对于全球性、全国性和大区域性是必要的、理想的 ,而对于局部地区的特殊的灾变环境和工程仍采用宏观监测 ,其精度就难以达到要求 ,而利用摄影测量、全站仪、GPS RTK、数字化测图与 GIS、三维工业测量等技术则是切实可行的监测手段 ,适合于对微观目标的精准测量。就建立我国资源与环境空间宏观监测和地面精准测量与监测体系问题进行了讨论 ,侧重讨论了宏观监测森林蓄积量和微观监测景观破碎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