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前陆逆冲带复合结构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北东向龙门山逆冲带,研究已经证明是中生代与新生代前陆复合扩展和生长的结果。然而,2008年5·12汶川地震地表破裂、余震和滑坡等的单向和分段迁移现象,对龙门山复合逆冲带的结构认识提出了挑战。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龙门山复合生长下构建的特殊结构进行了野外调查和构造解析。结果表明,以中生代与新生代两期前陆逆冲带复合生长为基础,龙门山复合逆冲带具有特殊的、主要由前陆逆冲楔叠加后形成的复合结构,而且这种复合逆冲楔具有分级和时序特征;中生代前陆逆冲楔是以逆冲断层-褶皱为特征,并分别组合形成碧口厚皮逆冲推覆体、唐王寨薄皮逆冲推覆体和龙王庙逆冲推覆体,总体从晚三叠世以前开始,至~160 Ma向南递进扩展生长;新生代前陆逆冲楔由逆冲断层和逆冲岩片组成,分为约35~10 Ma和10 Ma以来两个阶段,向南东向递进扩展生长,并可能与川西盆地东侧龙泉山构造相连通。因此,龙门山逆冲带具有前陆逆冲带和生长过程的双重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82.
为对我国自主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通用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应用作出科学的适用性评价,以改进相关技术,提升我国“一带一路”海上合作影响力,文章结合应用场景和技术本身,首先构建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通用技术适用性评价模型,然后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通用技术的评价方法,最后将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运用至白龙浮标的技术适用性评价并得到适用性结论即“适用”。相关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可被探索应用于衡量我国自主海洋科学技术在“一带一路”海上合作中的实施效果,为“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84.
使用CMVS\PMVS密集匹配方法,不需要任何诸如可视壳、深度图、包围盒等先验知识.输入SFM点集,先通过CMVS对影像进行聚簇,以减少数据量,再由基于贴片模型的PMVS方案通过匹配、膨胀、过滤三个步骤,在局部光度一致性和全局可见性约束下完成密集匹配.整个过程中算法能自动剔除外点与障碍物,最终输出结果为覆盖整个重建目标表面的小型矩形贴片集.CMVS\PMVS密集匹配方法适用于对无序影像和室外场景的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使用CMVS\PMVS密集方法得到的三维点云非常密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三角洲砂岩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是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油层组主要的三角洲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分布于盆地西部,辫状分流河道和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发育砂岩,砂岩中主要发育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曲流河三角洲分布于盆地东部,陆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发育砂岩,砂岩中主要发育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砂纹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也可见向上变粗的逆粒序,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可见四段式。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表明,盆地内长9油层组辫状分流河道、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和陆上分流河道中砂体最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次之。  相似文献   
86.
关于剪切型多层结构抗震最佳强度分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能量法抗震设计的角度来看,使剪切型结构在地震反应中各层受到均匀一致地震损伤的层屈服剪力分布可称为抗震最佳强度分布。本文由弹塑性地震反应中高次振型成分增加这一现象出发,对剪切型多层结构抗震最佳强度分布的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7.
潘怡航 《气象学报》1981,39(1):98-109
通过对两个冬季个例的诊断分析,讨论了赤道东太平洋海表具有不同温度时,沃克环流与哈得来环流的三维结构以及它们在角动量和热量输送中的作用。阐述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亚西风强度影响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88.
埕宁航磁异常是鲁北地区规模最大,场值最高的一个异常,异常最大值达1430v,以500v等值线计,异常面积约480平方公里。 本文利用二维频率域滤波程序对17280平方公里的1/20万航磁和重力异常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推断得到异常区内格子状断块构造体系。利用对数功率谱估算埋深方法,估算得到基线和测线方向三层磁性体埋深剖面并分别推断其地质意义,估算得到埕宁航磁异常源埋深在600~700米之间。 结合数据处理结果及异常情况,圈定并划分区内地质体为四种不同磁性、密度体。只有埕宁航磁异常源属高磁性高密度体。综合分析物性和地质资料结果,推断埕宁航磁异常是由磁铁矿引起的,同时还存在风化淋滤型富铁矿的可能性。 文中最后提出进一步研究异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onthly data for 1958-73, the East Equatorial Pacific centered at 130°W is considered as a key region for global climate variation, When the region is warm, the latent heat from the sea surface increases and the semipermanent systems in the golbal atmosphere become more active.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