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8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414篇
测绘学   179篇
大气科学   216篇
地球物理   292篇
地质学   991篇
海洋学   320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2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4年   3篇
  1959年   5篇
  1947年   3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南太行山闪长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岩石成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3,他引:6  
南太行山符山和东冶角闪闪长岩岩体的精细SHRIMP锆石U-Pb定年和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符山角闪闪长岩体形成于126.7±1.1Ma,东冶角闪闪长岩体形成于125.9±0.9Ma,与区内基性侵入岩和北太行地区侵入杂岩具有相似的形成年龄,表明晚中生代(±130Ma左右)太行山地区经历了与华北陆块同期的重要构造岩浆事件。区内闪长质岩石SiO_2=54.84%~65.75%,MgO=1.31%~3.89%,K_2O Na_2O=6.53%~11.40%,mg值=0.36~0.58,(La/Yb)_(cn)=9.86~22.77,(Gd/Yb)_(cn)=1.51~2.00;Eu/Eu=1.00~1.23,以富集LREE、LILE元素和明显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87)Sr/~(86)Sr(t)=0.705363~0.706165,ε_(Nd)(t)=-13.8~-16.8,源自于EMI型富集岩石圈地幔,可解释为新生地幔底侵物质熔融后经过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与华北克拉通内部其他地区一样,早白垩世南太行山地区处于软流圈上涌的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72.
晚太古代Sanukite(赞岐岩)与地球早期演化   总被引:9,自引:12,他引:9  
Shirey and Hanson(1984)将某些太古代的高镁闪长岩套称为sanukite(赞岐岩),类似于日本中新世(11~15Ma)Setouchi火山岩带的高镁安山岩。Sanukitoids由闪长岩-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成,不同于TTC岩套(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Sanukitoids具有下列地球化学特征:富Mg,Mg~#>0.60,Ni和Cr>100μg/g,Sr和Ba>500μg/g,LREE富集(大于球粒陨石100倍),无Eu异常。高镁安山岩在太古代很少见,而其相应的侵入岩高镁闪长岩或sanukitoids,虽然数量也很少,但却是各地晚太古代地体中随处可见的。Sanukitoids的原始岩浆是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随后可能经历了广泛的分离结晶作用。TTC和sanukitoids岩套可以相伴产出,二者均与板片熔融有关,TTG与其直接有关,sanukitoids可能与其间接有关。全球Sanukitoids主要集中在晚太古代时期,可能暗示板块的消减作用在~3.0Ga以后才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降水对逆作法施工尤为重要。逆作法施工中通常采用坑内深井井点降水,而在北京王府井大厦工程中充分利用了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大胆地采用了自渗井点降水,取得了良好的降水效果,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4.
长江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应用江河源区五站1980-1998年0cm、5cm、10cm、15cm、20cm、40cm浅层地温资料、钻孔深层地温资料以及勘探资料,详细分析了两大源区的冻土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来,受气候变暖影响,江河源区多年冻土总体上保存条件不利,区域上呈退化趋势。岛状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区年均地温升高约0 3~0 7℃,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升幅较小,为0 1~0 4℃。多年冻土上限以2~10cm/a的速度加深。在黄河源多年冻土的边缘地带,垂向上形成不衔接冻土和融化夹层,多年冻土分布下界上升50~70m。冻土退化已对江河源寒区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重要影响。但是,冻土退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5.
Local Modeling模式及其在月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Local Modeling方法是一种动力系统预测方法,将其应用于河西内陆区黑河干流出山口莺落峡水文站月平均流量的中长期预测预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预测试验的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有较高计算精度,尤其适用于非主汛期各月的月平均流量的预测;对于主汛期6~9月的月平均流量的预测,在考虑前期来水与预见期内降水的影响后,亦可获到较为理想的预测结果。可以认为,该方法的预报精度达到了水文情报预报规范的要求,Local Modeling方法的应用,将为西北干旱地区河川径流的中长期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6.
加拿大金属经济小组 (MEG)对全球矿产资源勘查支出进行的年度评估显示 ,2 0 0 3年全球勘查支出在经历了自 1 997年以来连续 5年下降后首次回升。此项一年一度的评估是在向世界各地年度勘查费超过 1 0万美元的矿业公司进行直接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 2 0 0 3年MEG调查了 91 7家这  相似文献   
77.
山西临汾盆地及邻区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汾盆地是山西断陷带中地壳结构最复杂、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有史料记载以来,发生过M≥4 3/4地震16次,其中8级地震1次,7 3/4级地震1次,6 3/4级与6 1/2级地震各1次,5级~5 1/2级地震11次,4 3/4 级地震1次.  相似文献   
78.
铜藻(Sargassum horneri)是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的暖温带性海藻,是我国海藻场的重要组成物种之一,对于海洋环境、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除底栖生活外,铜藻可营漂浮生活。气囊和生殖托是铜藻适应漂浮生活的重要结构,但是二者与漂浮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尚研究有限。本文对漂浮铜藻和底栖铜藻气囊、生殖托的数量以及主要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漂浮铜藻气囊体积显著小于底栖铜藻(P0.01),漂浮铜藻生殖托个数远少于底栖铜藻(P0.01),推测铜藻为了适应漂浮生境,其漂浮能力和有性生殖能力已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9.
小黄鱼是我国近海四种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小黄鱼种群及其两个地理亚种群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小黄鱼的种群动力学研究,对于维持这一重要渔业的可持续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仅有的两个小黄鱼种群动力学模型只涵盖了较短的时间,且没有关注其空间差异。本文研究了1968年至2015年间黄渤海和东海小黄鱼的种群动力学模型,包含和不包含空间分层结构的两种贝叶斯模型被用于分析其种群动力学的大尺度空间异质性。本文分析了不同的假设,来研究小黄鱼种群动力学潜在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种群动力学特征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种群的增长速度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增加,而可捕系数从1981年到2015年增加了两倍多。与黄渤海亚种群相比,东海的小黄鱼亚种群生长速度更快,遭受的捕捞压力也更大。基于最大可持续产量MSY的参考点表明,无论是整个小黄鱼种群还是两个亚种群,近年来都有非常高的过度捕捞风险。因此我国小黄鱼的渔业管理急需更加保守的管理策略,同时考虑其地域差异。本文所用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种类的资源评估和渔业管理,尤其是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数据有限的种类。  相似文献   
80.
长江口南汇湿地植被的光谱吸收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被的光谱吸收特征与植被生长状况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土壤湿度等外界因素影响。本文以长江口南汇湿地典型植被芦苇、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为研究对象,在计算其光谱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了这3种植被的光谱吸收特征形变PSDI值。最后结合实测的土壤湿度,分析了3种植被的PSDI值和土壤湿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互花米草的PSDI值最大,海三棱藨草的PSDI值最小,芦苇介于两者之间,表明互花米草受外界的环境影响较大;互花米草的PSDI值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最大,芦苇的PSDI值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最小,海三棱藨草介于两者之间,表明互花米草适应湿地环境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