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凡纳滨对虾几种常见养殖模式后期的浮游植物及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因养殖模式、养殖时间、不同的环境条件等原因变化很大,其群落组成由最少的11种到最多的28种不等;其优势种与次优势种中以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为主,甲藻门、裸藻门偶有出现,主要优势种有小环藻、波吉卵囊藻、中肋骨条藻、颤藻、林氏藻、裸甲藻、胶球藻、小席藻、腔球藻等,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由高至低依次为高位池分级精养模式、海水土池粗养模式、低盐度养殖模式、咸淡水半精养模式、工厂化集约养殖模式、高位池集约养殖模式,多样性指数与优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均匀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细胞密度485.9×104~35459.8×104L-1,在高密度精养模式中,浮游植物的密度与无机氮、硫化氢含量的变化在早期呈负相关,在后期则几乎同步增长;在低密度养殖模式中,浮游植物的密度与无机氮、硫化氢含量的变化始终呈负相关。各养殖模式pH值的变化与浮游植物的密度呈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高密度养殖宜采用高位池分级精养模式,低密度养殖宜采用海水土池粗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李宝强  张晶  孟广路  王斌  曹积飞 《地质通报》2010,29(11):1685-1695
地球化学方法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资源潜力预测评价的潜力区优选中尤为重要。但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用统一的异常下限圈定异常,常常会出现"有矿无异常或有异常无矿"的信息错位,给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的异常定位造成困惑。经过对比分析认为:应用经滑动平均处理得到的滑动平均衬值数据绘制等量线图和相应的异常图,是解决区域性地球化学评价工作中异常信息错位的有效手段。在西北地区(包括各省区),滑动平均窗口大小选择49km×49km为宜。经过这种数据处理后圈定的异常图可以有效地解决异常信息错位现象,明显压制高背景异常,突出低背景区的弱小异常,同时也很好地显示了区域异常带的展布规律,间接地反映了区域构造和控矿构造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3.
极地区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响应和反馈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HBCDs作为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近几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对HBCDs特性及近几年来极地、中低纬度区域HBCDs研究进行了综述,对比分析了环境中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植被和生物等多介质中HBCDs赋存水平,探讨了其异构体在多介质中的浓度分配差异,并对其可能原因给出解释,论证了HBCDs污染防治及其进一步环境行为研究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与环境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而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持续关注。本研究以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和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s, HBCDs)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1月和2月对九龙江河口表层水体进行了采样分析,采用固相萃取 气质联用(GC MS)方法,分析其表层水体中18种溶解态多环芳烃及3种六溴环十二烷的含量分布特征和组分特征,探究其来源并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溶解态多环芳烃ΣPAHs含量范围为38.49~256.00 ng/L,各组分以2环和3环为主,4环次之,5环及以上仅有个别站位检出,其来源以石油源为主,主要来源于石油类化石燃料燃烧。HBCDs的含量范围为ND~49.951 ng/L,以α HBCD为主,γ HBCD次之,β HBCD最少。与国内外其他港湾及流域相比,九龙江河口PAHs含量依然处于较高水平,HBCDs含量则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马克马尔大型金矿床位于吉尔吉斯中天山造山带,属中-酸性侵入体接触交代型金矿床。新疆是中-酸性侵入岩分布广泛地区,目前已发现多处金矿床或矿点分布于中-酸性侵入体内或外接触带。新疆具备这类金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找矿远景,并已找到多纳拉萨依等多个该类型金矿,但目前该类型金矿产地不多,规模不大,笔者通过对马克马尔接触交代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以期对新疆地区该类型金矿床的查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古恒宇  劳昕  温锋华  赵志浩 《地理学报》2022,77(12):3041-3054
准确认识和把握21世纪前20年中国人口迁移的地理格局和影响因素,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区域均衡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借助特征向量空间滤波泊松伪最大似然估计(ESF PPML)引力模型,基于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05年和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了2000—202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为:① 2000—2020年间人口迁移格局总体稳定,具有较强的不平衡性和网络溢出效应,大量人口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迁移至东部地区;② 人口迁移格局稳中有变,不平衡程度和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减弱,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显现出南北分异趋势,东北地区人口迁出强度不断增强; ③ 传统引力模型因素(人口规模、地理距离)、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工资差异、科技教育投入占比、医疗水平)、社会网络因素、环境舒适度(PM2.5浓度)以及生活成本(住宅价格占比)共同影响人口迁移格局;④ 区域经济差异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弱化,人口迁移逐渐转变为对工资收入、高质量公共服务、环境舒适度等多因素考虑的决策过程,生活成本逐渐对人口迁移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珠海凡纳滨对虾淡水养殖池塘浮游植物及其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中共检出浮游植物143种,优势种主要有林氏藻、螺旋鱼腥藻、小颤藻、微囊藻和点状平裂藻等,物种多样性指数在0.24~2.77之间,优势度与多样性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0.984;而均匀度与多样性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967,养殖后期优势度不高,浮游植物的密度及化学因子的浓度到后期都有所上升,藻类密度的剧烈变化会引起氨氮和硫化氢含量的变化;藻类密度的波动滞后于无机氮的波动,群落演替具有突发性、时间短、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测风仪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Gill仪器的Winsonic 2D测风仪和螺旋浆式风速风向计05103L的实测效果,分析了超声波测风仪测风的特点.进而分析了几种超声波测风的检测机理、系统组成和设计的注意事项;同时探讨了如何解决超声波测风仪目前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全天候使用、环境影响补偿等).最后讨论了超声波的传输特性和大气中的杂质对风速、风向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地震过程中相当可观的一部分能量消耗于裂隙的活化与形成,来自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1)的随钻流体表明,地震新形成的裂隙对应有较强的流体异常,它们为流体的入侵提供了良好的通道。随钻流体呈非对称性分布于主滑移面的两侧,主要的流体异常带集中在主滑移带下方须家河组顶部120 m范围内,该带中气体的含量以及变动的频率明显高于上部相同的宽度范围以及下部沉积岩层,来自地球物理测井的资料同样显示这一带破碎严重并伴随有大量水的侵入,暗示汶川地震形成的裂隙具有非对称性分布的特征。这一特征可能同时受控于断裂上盘彭灌杂岩与下盘须家河组岩层的力学性质差异以及地震破裂过程中形成的非对称性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多级压气机中上下游叶轮对中间叶片叠加气动影响特性,阐述不同叠加干涉情况下下游叶轮进气角度变化,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一级轴流和一级离心组成的组合压气机非定常流场。详细讨论了上游动叶尾迹和下游动叶势流对中间导流叶栅段气流非定常流动的异频和同频叠加干涉特性,依据计算结果,直观地展示了静叶通道中两种干涉间相互激励和抑制作用的位置和时间,与数学公式的推导结果相互印证。研究结果表明:当上下游动叶对中间静叶段异频干涉时,干涉的激励、抑制区域的轴向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当上下游动叶对中间静叶干涉频率相同时,干涉的相互激励、抑制区域的轴向位置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但干涉的激励、抑制区域的轴向位置受时序位置影响。另外,上游动叶尾迹与下游离心叶轮势流的不同叠加情况,决定着下游离心叶轮进口相对气流角的大小及波动幅值。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