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PS-InSAR技术的昆明地表沉降特征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荐铭  甘淑  袁希平  邱鹏瑞 《测绘科学》2019,44(1):53-59,89
针对昆明2015—2017年可能存在的地表沉降问题,该文通过永久性散射体干涉技术和GIS方法,利用34景Sentinel-1时序降轨数据,揭示了昆明市城区地表沉降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并从地质、水文、人为等方面分析了成因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昆明市城区地表整体存在形变,平均速率在±10mm/a之间。以渔户村、广卫村和洪家村为中心形成了3个面积较大的沉降带,分布在靠近滇池北岸的南市区,而西北方向的普吉片区和环城西路附近的棕树营片区是本次研究中发现的两个新沉降点。  相似文献   
22.
垭都—紫云断裂带是扬子陆块西南缘的一条重要的控制性边界断裂带,它控制着周围地区的盆地沉积及构造变形样式.以垭都—紫云断裂为界,贵州85%的地震发生在该断裂以西,说明该断裂带活动性较强,断层普遍在早—中更新世有活动,尤其是北段的垭都断层,为晚更新世断层,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探测该断裂带中的断裂活动时期,对该断裂带的活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测量(AMT)和Ra?法测氡进行综合测量,结合地质资料,研究该断裂带中垭都断裂的活动时期.其中Ra?法测氡首次对垭都—紫云断裂带进行测量,应用效果较为理想,为今后对该断裂带的其他断裂的测量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和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23.
2008年大柴旦M6.3地震前井孔水温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海地区水温(地温)的观测概况。经过研究,发现大柴旦M6.3地震前,距离震中160 km的格尔木自流井水温出现了短期异常,距离震中130 km和600 km的德令哈静水井水温和同仁井地温出现了准同步短临异常变化。除开始阶段外,同仁井地温与德令哈井水温在异常形态上基本相反,而格尔木井和德令哈井的异常形态均表现为下降—上升—平稳—下降—恢复的特征。说明地温与水温异常形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4.
邱鹏  王家海 《贵州地质》2023,40(2):134-139
威宁-水城断裂近年来地震较为频繁,历史地震最大震级为5.5级,为贵州地震发育较为频繁的一条较大断裂。本文为探查该断裂的隐伏部位的延续,进而判定该断裂隐伏段的位置、走向、倾向、断距等特征,利用微动和浅层地震反射两种物探方法对威宁-水城断裂重点位置进行精确定位。由于面波干扰的影响,根据地震反射剖面很难准确判定浅地表断层的精确位置。本文根据浅地表地层的错断往往会引起地层横向的速度变化的原理,利用微动方法提取2-5Hz频率范围的瑞雷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再利用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获取面波二维相速度图像,从而反映出浅地表地层速度结构的变化,可以从另一方面揭示浅地表地层断层的精确位置。将这两种方法同时应用于威宁-水城断层勘探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浅层地震反射勘探方法上判定断层浅地表地层精确位置上的不足。同时根据两种物探方法判断断层深浅位置不同,使两种方法能够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25.
么站断层位于垭都—紫云断裂带威宁—水城断裂段,是贵州西部地区活动性较强的断裂带,利用野外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地质剖面等深、浅、表立体式多层次研究方法,对断层开展几何特征研究,分析其平面几何展布特征和深、浅、表构造关系,填补该断层隐伏区活动特征的研究空白。研究结果表明,么站断层埋深相对较浅,以左旋走滑为主,浅层地震勘探剖面显示为正断层,因未进行SEM、TL、OSL测年,暂时无法判断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综合地质、遥感、浅勘数据,判断可能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Q2—Q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