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172篇
大气科学   239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486篇
海洋学   11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1996—2008年江苏省各县(市)人均GDP经济指标,计算并分析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整体空间特征,描述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而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空间自相关理论,定量描述自1996年以来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县域经济发达的区域周边县域经济也往往较发达,反之亦然,并且空间发展格局呈现显著的集聚模式,且集聚态势越来越明显。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并成为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而苏北地区则成为圈状结构的外围地带,且这种空间格局的分布状态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对不同年际Moran’sI和LocalMoran’sI的计算与分析也较好地揭示了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2.
钻自西昆仑山崇测冰帽海拔6530 m的18.7 m冰芯提供了近百年间的尘埃沉积记录.冰芯记录覆盖的90 a间尘埃表现出持续下降的总趋势,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1930年之前,1930-1960年和1960年之后,尘埃浓度的降低是量级上的.几个突出的尘埃阶段出现在1900年代早期、1910年代、1920年代后期和1940年代早期,它们分别以约2.5×106、2.7×106、2.5×106和1.5×106粒·mL-1的高浓度为特征,而1970年代则表现出相对较低的浓度(5×105粒·mL-1).就年份来看,突出的高尘埃浓度出现于1906,1915,1919和1943年.根据微粒的粒径资料分析,局地输入的尘埃分量约占总值的17%,剔除后可以得到中、大尺度范围的大气尘埃沉积通量.根据后60 a资料建立的通量平均值为913μg·cm-2·a-1,大气尘埃随时间的每10 a下降速率为-124μg·cm-2,它可反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对流层中上部的大气尘埃通量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3.
阿拉善荒漠草地恢复初期植被与土壤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36,自引:12,他引:24  
对阿拉善荒漠草地恢复初期(1998-2001)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恢复过程中,植被的盖度和生物量比封育前分别增加272%~536%和44.39%~305.3%。植被的恢复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与封育前相比土壤中有机质、全N、速效K以及细砂、特别细砂和粘粒含量显著增加;速效N、速效P降低。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的含量与土壤中<0.05 mm颗粒和速效K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并且前三者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比色法测定农业地质样品中的微量碘,本方法检出限为0.5×10-6,精密度达到2.4%.方法准确、快速、简便、成本低,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5.
基础数据入库是建设数字城市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论述了CAD基础数据入库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iData的数据入库技术,结合实际生产项目,得出结论:该技术方法能够解决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6.
相比较传统地形图,Google Earth具有图像清晰,信息准确,更新速度快,费用少,有三维效果等优点,更适合应用于高压送电线路勘测设计工作。本文结合1000kV锡盟—南京特高压线路招投标阶段设计工作,对该软件运用于线路设计进行了介绍说明。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地震学方法估算爆破当量,一直以来都是地震学研究的难点之一。影响当量估算的因素很多,如震源特征、事件埋深、传播路径、能量衰减、地壳结构的不均匀性,等等。想要精确估算特定事件的当量,除了要克服以上各种困难外,还需选择合适的当量经验公式。当量与事件所释放的能量直接相关,震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能量的大小。目前使用的当量估算公式主要是震级-当量关系公式,其中,有利用体波震级、面波震级以及尾波估算当量的,各有利弊。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目前存在的当量估算公式,并对其影响因素做简单分析。重点描述地下核试验当量估算,汇总了历次朝鲜核试验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8.
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会显著改变A型花岗岩的主要地球化学指标,模糊A型花岗岩与I、S型花岗岩之间的地球化学界限,如何准确判别成为一个难题,江西大乌山岩体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研究实例。大乌山岩体位于华夏板块中部、南岭以北的赣中地区,由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含白云母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组成,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前者结晶年龄为156 Ma,后者为155~157 Ma。岩体具有低P_2O_5(0.05%~0.16%)、高SiO_2(70.8%~74.9%)、高Rb/Sr(平均9.05)和Rb/Ba比值(平均2.38)的特征,弱过铝到强过铝质;Rb-Ba-Sr和Th/Nd-Th等元素含量关系特征显示高分异花岗岩的特点;较高的Ga/Al比值(2.89~3.48)和初始锆石饱和温度(839℃)以及填隙状黑云母所反映的贫水岩浆特征,均与A型花岗岩特性一致。高度的岩浆分异作用过程中,由于锆石、榍石等富锆矿物发生强烈分离结晶作用,结果使该岩体的(10000×Ga/Al)-(Zr+Nb+Ce+Y)以及Zr-SiO_2两元相关演化趋势显著不同于分异的I、S型花岗岩;此外,该岩体的Y/Nb比值大于1.2。综合以上特征,可以判定大乌山岩体为高分异的A_2型花岗岩。因此,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基础上,利用高分异的花岗岩在(10000×Ga/Al)-(Zr+Nb+Ce+Y)以及Zr-SiO_2二元图解上所表现出的不同演化趋势是判别高分异花岗岩的成因类型比较有效的方法。该岩体具有较低的ε_(Nd)(t)(-9.23~-14.6)和ε_(Hf)(t)(-10.2~-6.5)值,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为1.7~2.0 Ga,结合区域变质岩的资料,推断该岩体起源于类似于周潭群包含正-副变质岩的复合源区,在经历了印支期S型花岗质岩浆的抽离之后,在燕山早期拉张构造环境下,残留的较难熔的类似于闪长质的物质在上涌地幔物质加热的背景下进一步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999.
第四纪气候事件的孢粉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总结我国不同区域现有孢粉资料,发现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演化序列中明显地存在与演化趋势和周期不符的孢粉植物群事件。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延续时间约万年的孢粉植物群突变事件;延续时间数千年的孢粉植物群贫乏事件和延续时间几百年的孢粉植物群颤动事件。突变事件有4起:Betula-Artemisia事件(2.5MaB.P.);Artemisia-Gramineae事件(1.4MaB.P.);Ephedra-  相似文献   
1000.
地震辐射能量作为描述地震大小的物理量,可为地震应急和灾害评估提供重要参考.现有快速测定地震辐射能量的方法多使用远震记录(35°≤Δ<80°),受到几何扩展和频率相关衰减校正方法的限制,利用区域地震记录(5°≤Δ<35°)测定地震辐射能量的难度较大.因此,本文发展了一种利用区域地震记录快速测定地震辐射能量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该方法可以测定5.0级以上地震的辐射能量,弥补了由于低信噪比和台站分布影响,导致利用远震记录只能稳定测定6.0级以上地震辐射能量的不足;(2)将该方法应用于2009—2021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66次MW>5.0地震,结果显示74%的单台区域能量震级与远震能量震级的偏差在±0.3以内;对于44次MW≥5.5地震,区域结果与远震结果基本一致,86%的事件区域能量震级与远震能量震级的差在±0.2之间;(3)结合地震矩资料,得到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的能矩比范围为5.2×10-6~8.1×10-5,平均能矩比为2.4×10-5;走滑型地震的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