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史春潇  雷怀彦  赵晶  张劼  韩超 《沉积学报》2014,32(6):1072-1082
本研究应用微生物16S rRNA-DGGE和T-RFLP技术,结合环境参数,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区南海九龙甲烷礁附近973-4柱状样沉积物中3个层位12个不同深度(表层20 cm至382 cm,中层552 cm至796 cm,深层862 cm至1 196 cm)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T-RFLP实验表明,细菌丰度、香农指数和均匀度变化趋势相同,由深层到716 cm处先降后升,中层716 cm深度范围处微生物群落丰度、均匀度、香农指数相对较高,716 cm至表层先降后升.DGGE图谱和T-RFLP色谱峰聚类分析表明:表层20 cm至192 cm相似性较高,表层236 cm至382 cm与深层1 082 cm、1 196 cm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但中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表层及深层均有较大差异.环境参数表明中层甲烷含量较高,推测甲烷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T-RFLP色谱峰与微生物数据库比对及DGGE条带测序也表明了:本区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其中α-、γ-、δ-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为主要的细菌亚群,其他细菌包括放线菌(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为次优势菌群.甲烷含量较高的中层,甲烷氧化菌(Methanotrophs),硫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等与甲烷密切相关的细菌均有被检测到,表明该区域存在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释放相关的微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12.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形成机制及演化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低演化源岩的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系统地研究了过渡带成烃机制,建立了过渡带成烃模式。提出过渡带烃类是在温度不高、压力相对小,而构造应力和粘土矿物催化作用极其活跃的条件下,可溶有机质和极性组分通过正碳离子方式脱羧、脱基团作用和富芳环不溶有机质的缩聚作用形成小分子烃类的成气机制。认为过渡带气是上述诸因素综合叠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铝硅酸盐矿物成岩演化对形成过渡带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油成气的过程不只是简单的有机物之间的转化,而是无机和有机两个系统综合运动的产物,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成岩作用伊始,两系统独立演化,均受成岩环境的制约。一旦环境适合于有机物裂化分解,两系统就共同发挥作用,通过质子的转移而相互作用。由于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埋藏浅、热演化程度不高等特点,铝硅酸盐矿物成岩作用主要表现为:砂质岩以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矿化交代、自生矿物充填作用为主,泥质岩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矿物的成岩演化,即蒙脱石→伊/蒙混层→伊利石,及蒙脱石→绿/蒙→绿泥石的成岩演化,其实质是有机与无机相互作用,即赋存在粘土中有机质的有机酸使砂质岩发生溶解,和碎屑岩溶解孔隙水中的Al3+替代蒙脱石晶层间的Si4+,形成质子酸,对有机质形成过渡带气起着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福建长乐东部海岸沙丘风蚀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丘风蚀坑是沙质海岸常见的风成地貌形态,是固定沙丘开始活化的明显标志.福建长乐东海岸风沙规模大、地貌类型多样,发育了许多典型的海岸沙丘地貌.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部分海岸沙丘发育了风蚀坑.根据对研究区风蚀坑的实地调查,本文论述了风蚀坑的形态特征、风蚀坑内的风速与风向变化,以及风蚀坑的风沙搬运与沉积过程,并对风蚀坑的成因和风蚀坑的演化阶段进行了讨论.文中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研究区主要发育槽形风蚀坑,风蚀坑中轴线的方位多介于NE40°~NE65°之间,两侧侵蚀壁坡度介于35°~40°之间.(2)大型风蚀坑,风速在顶部最大.小型风蚀坑,较狭窄部位的风速可能大于项部.(3)大型风蚀坑,沿着中轴线上风向基本上保持不变,近侵蚀壁的风向则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小型风蚀坑,从坑口到坑顶的风向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对南海北部陆坡柱状沉积物样品总有机碳、总硫含量,以及其中的自生黄铁矿形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黄铁矿(FeS2)、总有机碳(TOC)、总硫(TS)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71%、0.37%~1.18%、0.04%~0.81%;黄铁矿和总有机碳、总硫的含量随深度加深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不断减少,三者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黄铁矿主要以莓球状集合体和八面体微晶形貌产出,局部层位亦发现管状、生物内膜状和立方体状黄铁矿晶体.表明该区浅表层环境为缺氧环境,硫化物主要以黄铁矿形式产出,其成因与有机质的厌氧氧化作用有关,而甲烷的厌氧氧化作用也可能促使自生黄铁矿的加速形成.莓球状黄铁矿占主导亦指示一种强还原性的缺氧微环境.黄铁矿富集的缺氧环境与下伏地层中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的甲烷有关,为天然气水合物在该区的勘探提供一定的科荤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甲烷水合物在AlCl3溶液中的相平衡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可视法测定了甲烷水合物在AlCl3溶液中的三相平衡(甲烷水合物-AlCl3液相-甲烷气相)条件.AlCl3溶液中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压力为4.040~8.382 MPa,温度为272.15~278.15 MPa.对相同摩尔浓度的AlCl3和KCl溶液中甲烷水合物生成条件的抑制作用进行了讨论.并将实验结果与前人的研究数据进行了对比,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一计算甲烷水合物相平衡压力与温度的经验公式,经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数据一致.研究认为AlCl3溶液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抑制剂用于油气工业的输送管道中。  相似文献   
17.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沉积构成及盆地演化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是酒西含油气盆地的一个单型盆地,发育了冲积扇、水下重力流扇、扇三角洲、湖泊、河流沉积体系,并在湖盆演化的不同阶段分别形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砾质辫状河、近岸水下重力流扇-中深湖-扇三角洲、扇三角洲-中浅湖-河流沉积体系组合型式.依据等时界面,湖盆充填序列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层序,相对应于初始裂陷、扩张裂陷-热衰减沉降、湖盆萎缩关闭三个演化阶段.研究证明,地幔热柱的形成和衰减、燕山运动等远程应力作用控制盆地的演化.  相似文献   
18.
粘土矿物对形成过渡带气的催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怀彦  关平 《沉积学报》1995,13(2):14-21
本文分析了有机质在粘土矿物中的赋存状态,测定了粘土矿物的表面酸、实验模拟了低演化程度的烃源岩及其抽提物干酪根+不同粘土矿物的催化机制、并通过粘土催化醇脱水反应对粘土过渡带有机质成气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过渡带气的形成主要是受蒙脱石粘土矿物的催化所致,其原因是成岩过程中蒙脱石向混层矿物转化在蒙脱石晶间发生大量的铝代硅,因此在粘土表面产生电荷不平衡而形成酸性,井以路易斯酸和布郎酸作用于有机质,使碳-碳键发生断裂以形成气态烃。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震旦系白云岩成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然界有无原生沉淀白云岩成为白云石成因研究中长期争论的话题.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对白云石成因机制尚没有完善的科学答案.有趣的是前寒武纪全球广泛发育白云岩,而寒武纪以来形成的白云石很少.目前很少有文章涉及这未解之谜.本文选择了四川盆地震旦系藻白云岩和非藻白云岩,将宏观全球构造、板块运动观点与微观先进分析方法相结合,对白云石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水介质条件、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藻白云岩,微、泥晶白云岩为原生(或准同生)形成,纯细晶白云岩为早期成岩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含硅细晶白云岩为埋藏环境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认识,并首次应用晶胞参数和结晶有序度判别原生和次生白云石.  相似文献   
20.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黄海盆地是我国近海海域惟一没有形成工业油气流的含油气盆地,东部坳陷是北黄海盆地勘探潜力最好的一个区域,该坳陷的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方向研究成为实现这一盆地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通过对已取得的勘探成果和现有资料的综合研究,指出东部坳陷存在三套生、储、盖组合,其中下白垩统生、储、盖组合最具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