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21.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及其综合判识标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及其综合判识标志刘文汇徐永昌雷怀彦(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730000)关键词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同位素组成判识标志地球化学特征有机质成烃演化通过对中国陆相沉积盆地天然气成因体系和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徐永昌等[1]...  相似文献   
22.
铝硅酸盐粘土矿物对形成过渡带气的催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成岩作用研究查明了生物-热催化过渡带烃源岩中的粘土矿物主要为蒙脱石、伊/蒙间层矿物、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在过渡带深度范围内,蒙脱石经伊/蒙无序间层向伊/蒙有序间层演化,转化的实质是在蒙脱石晶层间发生大量的铝替代硅,从而导致其表面电荷不平衡而形成酸性.用吡啶解析法测定了铝硅酸盐粘土矿物的表面酸性,它们均具有路易斯和布朗酸位,而且蒙脱石的酸性最强.并在差热-色谱连机仪上模拟了铝硅酸盐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粘土矿物对过渡带有机质热解生气的催化作用,通过粘土催化醇脱水反应讨论了铝硅酸盐粘土矿物对过渡带有机质成烃的催化机理.实验分析发现蒙脱石是形成过渡带气的主要催化剂,且能使有机质热降解温度降低50℃.  相似文献   
23.
雷怀彦  吉利明 《沉积学报》1996,14(A00):181-185
储层定量化描述不仅为油气勘探提供有利的靶区,而且能为油气的开采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提高开发的率与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不断提高储层定量描述的精确度,反映储集体的真实面貌,乃成为当前国内外油气地质研究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24.
就"区域沉积物管理"(简称RSM) 概念与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以厦门地区为例阐述了 RSM 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如何应用区域沉积管理来处理海岸冲刷、淤积与港口码头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同时,提出了发展 RSM 的战略构想与框架。  相似文献   
25.
对南海北部陆坡台西南海域973-4岩心沉积物中自生磷灰石磷(P_(CAF))和铁氧化物结合态磷(P_(Fe))及4种活性Fe组分进行了分步提取测定。结果显示:沉积物自生磷灰石磷(P_(CFA))含量为0.34%~3.24%,是该站沉积物P的主要成分,其含量自海底向下反复波动;铁氧化物结合磷(P_(Fe))含量为0%~1.38%,总体上出现多次升降。Fe_(py)含量为0.05%~0.72%,平均含量为0.27%,Fecarb含量为0.14%~0.64%,平均含量为0.33%,在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上部Fe_(py)和Fe_(carb)均出现上升现象,在SMTZ下部Fe_(py)迅速下降而Fe_(carb)含量缓慢上升。Fe_(ox)含量为0.32%~0.73%,平均含量为0.46%;Fe_(mag)含量为0.18%~0.34%,平均含量为0.25%。Fe_(ox)和Fe_(mag)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合沉积物总硫(TS)、酸可挥发性硫(AVS)及孔隙水中硫酸根(SO_4~(2-))等指标分析可得出:973-4柱中两种SO_4~(2-)还原模式产生的CO_3~(2-)均会抑制磷灰石晶体的凝聚成核作用;可以利用Fe_(py)和Fe_(carb)含量的反向变化及Fe_(ox)和Fe_(mag)的迅速升高对SMTZ上下部进行判定划分;P_(CAF)和P_(Fe)含量在SMI界面以下的往复波动的现象为研究水合物不稳定分解影响的环境范围及古SMI界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6.
为探寻晚第四纪以来水合物分解事件在南海北部甲烷渗漏环境下有孔虫中的记录,对南海北部陆坡2个区块的沉积柱状样有孔虫碳氧同位素组成和测年分析发现,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spp.碳同位素值为-2.12‰~-0.21‰,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氧同位素值为-3.11‰~-0.60‰,ZD3、ZS5 2个柱状样孔底年龄分别为26 616、64 090 a,对应了氧同位素Ⅲ、Ⅳ期末期,有孔虫碳同位素负偏的层位与氧同位素Ⅱ、Ⅳ期(冷期)层位相对应,负偏程度达到了-2‰,与布莱克海台和墨西哥湾等地区晚第四纪沉积层中有孔虫碳氧同位素组成相似。分析认为:研究区是典型的甲烷渗漏环境,该区在氧同位素Ⅱ、Ⅳ期,由于全球海平面下降,导致海底压力减小,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具轻碳同位素的大量甲烷释放进入海底溶解无机碳(DIC)池并记录在有孔虫壳体内,造成有孔虫碳同位素负偏;同时在有孔虫负偏层位黄铁矿和自生碳酸盐较发育,进一步证实了有孔虫碳同位素受甲烷影响较大,而海洋生产力的降低和早期成岩作用对有孔虫碳同位素负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