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次回流型降雪过程的成因和相态判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君  张楠  陈宏  韩婷婷 《气象科技》2019,47(1):98-105
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天津铁塔和雷达资料、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分析资料、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资料、EC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11月20—21日天津初雪天气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是在高空槽和回流冷空气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主要水汽来源为对流层中低层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和回流东风,回流东风经渤海低空运行时吸收水汽由"干冷"变为"湿冷";动力条件主要来自回流冷垫的动力抬升作用,降水期间回流东风层厚度由1.5km增加至2km;锋面上的非地转次级环流可将回流东风水汽向上输送成为降水原料,同时可加强其上暖湿空气的垂直上升运动;高空云水粒子向云冰粒子的转换和边界层回流冷空气加强对本次雨雪相态转换是不可或缺的,回流冷空气北风分量风速和厚度陡增、800~950hPa出现均温层、云冰粒子陡增并向低空延伸、700~850hPa与850~1000hPa厚度的变化特征对雨雪相态的判别均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等,对风暴系统在华北中部加强发展为飑线并产生地面大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17年8月5日,在冷涡影响下,华北中高层有干空气渗透,具有条件不稳定层结,11:00天津订正探空CAPE高达3184J·kg-1,且低层水汽充沛,有利于雷暴大风和湿对流的产生。②风暴出流边界与华北中部地面辐合线合并,且东南部地面露点更高,是飑线系统在华北中南部强烈发展的重要原因。③高温高湿环境使得风暴向南传播,在西偏北的引导气流作用下,最终风暴向南偏东方向移动。④北京探空0~6km垂直风切变达到3.3m·s-1·km-1,气流在前侧上升后侧下沉,强垂直运动与强垂直风切变作用产生了强旋转,使飑线系统初期具有中气旋特征。⑤中层强辐合和风暴顶辐散产生强下沉气流,地面最大风出现在中气旋发展阶段和冷池合并阶段。  相似文献   
23.
利用2014—2015年渤海埕北A平台逐小时风场特征对7级以上且持续6 h以上的大风个例进行统计,共出现36次大风过程。利用欧洲中心集合预报51个预报成员分别比较最优成员和最优百分位预报产品在预报海上大风风速预报的效果,结果表明:EC集合预报对于7级以上大风有低估的效果,从优选成员来看,集合预报最优成员并不唯一确定;6种(最大值、95、90、85、80、75百分位)集合预报百分位预报的10 m风速,多数预报与实况相比是偏小的,利用历史偏差对EC集合预报的误差进行校准,反算校准后误差缩小。总之,集合灾害性大风风速的预报有低估的效果,反算后预报水平有明显提高,可利用EC集合预报最优百分位订正后的10 m风场产品应用于渤海灾害性大风的预报。  相似文献   
24.
李敏  林炳章  邵月红  陈宏  吴俊梅 《水文》2015,35(4):14-19
地区线性矩法(Regional L-moments Analysis,RLMA)是目前最先进的频率估算方法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起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防洪设计标准的分析计算中;我国近年也在太湖流域暴雨频率分析中成功地采用推广了这一水文气象途径的频率计算方法,积累了实际经验。但是,由于地面雨量站点有限、资料长度有限以及站点空间分布的不均匀等问题,研究区中相邻水文气象一致区之间暴雨频率估算值会出现空间不连续性的现象,这个空间不一致的问题尚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在简要介绍地区线性矩法推求频率估计值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并介绍一种概念清楚、简单易操作的基于空间往返二次内插的校正方法,来解决频率估算值空间不连续的问题。这种空间内插平差主要通过构造一个与研究区实测站点控制面积相应分辨率的虚拟网格站网来实现。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平差后校正的研究区内各站点的频率估计值的经验频率与理论概率更加接近,频率估计值的空间分布也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5.
基于ADTD系统监测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家启  王劲松  申双和  李博  陈宏  林涛 《气象》2011,37(2):226-231
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是雷电活动规律的重要指标.通过对ADTD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雷电资料的数理统计分析,采用IEEE工作组和
推荐的公式对比分析了重庆地区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特征随极性存在显著差异,雷击大地密度随雷电流幅值不同而差异较大;同时,采用I...  相似文献   
26.
我国商业保险公司未经营地震保险之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世界上地震灾害损失最重的国家之一,应有比较完备的防灾救灾措施,但至今仍主要靠政府救济,不仅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而且赔偿率也很低。可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震害已迫在眉睫,商业地震保险将由此而应运而生。本文从我国地震灾情入手,深刻剖析了我国商业保险公司未经营地震保险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7.
以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活力测定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牡蛎不同组织中氨肽酶、胰蛋白酶型丝氨酸蛋白酶、组织蛋白酶等几种主要蛋白酶的分布,探讨牡蛎肉在4°C冷藏过程中酶活力和鲜度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牡蛎的外套膜、鳃、闭壳肌和性腺-内脏团四种组织中,亮氨酸氨肽酶、丙氨酸氨肽酶、精氨酸氨肽酶均有较高酶活力;胰蛋白酶型丝氨酸蛋白酶主要分布于性腺-内脏团,在另外三种组织中活性较低;组织蛋白酶B和B+L绝大部分在性腺-内脏团中表达。在4°C冷藏过程中,酶活力发生明显变化,经7d冷藏后,性腺-内脏团中亮氨酸氨肽酶的酶活力为初始值的25.15%,丙氨酸氨肽酶的酶活力为初始值的31.65%,精氨酸氨肽酶的酶活力为初始值的23.19%;组织蛋白酶B和B+L的酶活力分别是初始值的2.59和4.23倍;胰蛋白酶型丝氨酸蛋白酶酶活力上升44%。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牡蛎的鲜度指标发生变化:牡蛎pH值呈现先降低,9d后上升的趋势;氨基酸态氮含量由初始的(0.26±0.05)g/100g增加至第7d的(0.31±0.03)g/100g;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从(5.60±0.64)mg/100g上升至第7d的(17.50±0.37)mg/100g;SDS-PAGE分析显示,牡蛎冷藏过程中四种组织的蛋白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本研究揭示了牡蛎在短期冷藏过程中几种主要蛋白酶和鲜度指标的变化规律,为牡蛎的冷藏保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8.
李家启  任艳  何静  陈宏  黄亚敏 《气象科技》2012,40(3):502-506
在应急抢险救援中,临时用房的防雷安全一直为世人所关注。通过对临时用房特点阐述,分析了GB50057-1994的局限性,并采用IEC62305推荐方法对临时用房安装防雷装置进行判定分析。结果表明:GB50057-1994对建筑物防雷装置安装的判定指标不适用于临时用房,IEC62305推荐方法适用于临时用房安装防雷装置的判定;临时用房是否安装防雷装置与临时用房的大小尺寸和雷电日参数相关,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临时用房雷电灾害风险值与其面积和周长、雷电日的关系式,为快速判定是否安装防雷装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金相组织分析是雷电灾害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模拟雷电流冲击的不同金属材料试验,并对其冲击材料进行金相组织分析,重点从材料微观结构变化研究雷电流对金属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雷电流冲击后的金属材料其金相组织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缺陷增多);不同金属材料冲击后内部金相组织结构变化有明显差异;相同材质的金属材料冲击后,其金相组织结构变化幅度与其截面积大小成反比.  相似文献   
30.
李家启  陈宏 《气象科技》2012,40(6):1013-1017
接地电阻是反映防雷装置接地效果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而接地电阻的测量与其环境密切相关.根据电容、电磁场理论,重点分析外界干扰源(高压输电线路、电视发射台或其他基站、地下电缆、轨道等)对接地电阻测量仪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外界干扰源通过容性耦合、阻性耦合和感性耦合严重干扰接地电阻仪的测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屏蔽法和等电位测量方法是接地电阻测量中防范干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