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山东济阳坳陷二氧化碳气成藏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郭栋  王兴谋  张金功 《现代地质》2006,20(3):441-448
山东济阳坳陷CO2气藏类型众多,成藏模式存在多样性。根据CO2气藏组分含量和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发现济阳坳陷CO2气藏以幔源成因为主,岩浆气源体是最重要的CO2气源体,火山岩体、火山通道和岩浆气源体附近的断裂对CO2气的运移成藏起关键作用。通过卸压条件下CO2的运移、CO2在断裂(裂缝)中的运移、CO2在孔隙—裂缝双重介质中的运移、CO2在砂质沉积物中的运移等一系列实验模拟,研究岩浆释出CO2气的运移成藏过程。结合已知气藏的运移成藏地质过程,建立济阳坳陷CO2气藏的3种地质模式,即侵入体—断裂—储集层转折成藏模式、侵入体—储集层直接成藏模式和埋藏火山通道—储集层直接成藏模式,为济阳坳陷CO2气成藏研究及其综合勘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2.
受科技部委托,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2005年7月1日组织专家组对"农业气象灾害(干旱和冷害)综合应变防御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超额完成了合同书规定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效益.该项目用定量化、信息化、综合应变技术代替原来传统的单一、经验、半经验性的措施,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地改变传统的灌溉制度和方式.该项成果在初步的业务化和生产实践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
The diagenesis of modern and ancient carbonatesedi ments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systematicallyreviewed since the 1960s (e .g. Moore ,2001 ,1989 ;Wang et al ., 1994 , 1991 ; McIlreath and Morrow,1990 ; Tucker and Bathurst , 1990 ; Schneidermannand Harris , 1985 ; Longman, 1980 ; Bathurst ,1975)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its mor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discussion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genesis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sea-level changes ,as well as…  相似文献   
34.
湘东北—桂北中元古代冷家溪群和四堡群的变玄武岩类显示过渡型拉斑玄武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变砂岩类和变泥岩类(绢云板岩类)显示大陆边缘的砂岩类和泥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岩石地球化学和沉积相(低密度流复理石建造)特征,推测湘东北冷家溪群和桂北四堡群主要形成于大陆边缘深水环境。  相似文献   
35.
华南(研究区)由杨子地块东南部和华夏地块组成。前者划分为三个次级构造单元;江南构造城,怀玉山—浙西北构造域,彭庐构造域;后者划分为二个次级构造单元;闽北—浙东南构造域,桂粤湘赣闽构造域。华夏地块相对于扬子地块是比较活动的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36.
37.
38.
湘东北—桂北中元古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文山  赵风清 《广西地质》1998,11(1):59-64,74
湘东北-桂北中元古代冷家溪群和四堡群的变玄武岩类显示过渡型拉斑玄武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变砂类和变泥岩类(绢去板岩类)显示大陆边缘的砂岩类和泥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岩石地球化学和沉积相(低密度流复理石建造)特征,推测湘东东北冷家溪群和桂北四堡群主要形成于大陆边缘深水环境。  相似文献   
39.
含黄铁矿的模拟合成实验及热液作用中金富集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伦山  陈岳龙 《地学前缘》1998,5(2):301-310
热液矿床中金主要以包括金和裂隙金两种赋存状态产出,裂隙金构成富矿石。金的两种析出形式,分别为热液演化过程金的两组成矿化学反应的结果。同时,金的活化和沉淀作用与热液流体中铁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为阐明热液富金矿石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含金黄铁矿的模拟合成实验。实验是在自紧式冷封高压低釜(石英管衬套)中完成的。实验的物理化学条件模拟胶东玲珑等金矿的实测成矿的实测成矿参数t=400~200℃;p=50~10MP  相似文献   
40.
马德拉斯(Madras)麻粒岩的主要元素和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使用了帕拉瓦拉姆(Pallavaram)地区64个有代表性的样品,这些样品在地球化学上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岩类:变火成岩的辉石麻粒岩类,变辉长岩类和紫苏花岗岩类以及变沉积岩的孔达岩类(Khondalites)。变火成岩类岩石在一起显示了明显的富铁拉斑玄武岩趋势,而与苏格兰刘易斯麻粒岩所显示的总的钙碱趋势相对照。辉石麻粒岩类和变辉长岩之间的地球化学差异表明前者可代表原始玄武岩的液体组份,后者则较近似于堆积岩类。紫苏花岗岩类的大部分在成分上相当于石英二长岩,而缺少中性组份,这就突出了变火成岩组合的双模式性,双模式性在其它太古宙地区是一种常见的特征。根据Ba、Rb、Sr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的丰度,紫苏花岗岩质岩类总体上类似于现代安第斯山的同类岩石。然而其中钇的丰度很低,表明重稀土元素的减少虽然可变但很重要,也表明了石榴石或角闪石在其成因方面的影响。和其它麻粒岩地体一样,在某些岩石类型中K/Rb比值随K_2O减少而有增加的趋势,并记载有K/Rb比值为1700。然而,岩石中的K/Rb比值在矿物学方面有明显的依赖性,那些具钾相的岩石有较低的K/Rb比值。虽然如此,甚至富钾长石的紫苏花岗岩的K/Rb比值仍然高于地壳的平均值。在不同的矿物组合中共存辉石和石榴石电子探针分析提供了一致的温度压力数据 (据几种方法),确定变质结晶作用的条件为720—840℃和9—10千巴。长石温度计表明结晶作用的温度约为680℃。这些温度压力条件与其它前寒武纪麻粒岩相地体所记载的情况是很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