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四平市区土壤中氡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内对测量天然条件下城市土壤中氡还为数不多的情况下,利用静态活性炭吸附法,对四平市区土壤中氡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四平土壤中氡的分布规律。区内土壤中氡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1-46.7Bq/l,个别点测值高出世界土壤中氡浓度平均值(7.4Bq/l)的8.6倍。根据土壤中镭的含量计算了空气中氡的变化规律,在距地表1m高的空气中氡浓度平均值为3.54Bq/l,此值在世界正常值范围(1-10Bq/l)内。  相似文献   
42.
新发现的含铬浅闪石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等分析手段对新发现的含铬浅闪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其分子式为(Na0 .50 Ca0 .17K0 .0 6) 0 .73 Ca2 .0 0 (Mg3 .92 ⅥAl0 .79Cr3 0 .0 6Ti0 .0 4Fe2 0 .0 1Co0 .0 1) 4 .83 (Si6.54ⅣAl1.46) 8.0 0 O2 2 (OH) 2 ,简写为NaCa2 (Mg4Al)Si7AlO2 2 (OH) 2 ,晶胞常数为a =9.84 37(19) ,b =17.94 74 (37) ,c =5 .2 796 (15 ) ,β=10 5 .2 2 2 (17)°,V =90 4 .4 0 4 3 ,其结构中确实存在Ca原子占据A位以及Cr代Mg和Al代Si的情况,说明它为新的富钙富铬的闪石类矿物,并形成于贫硅富钙富铬的环境中,其翠绿色由铬所致,故名为含铬浅闪石。  相似文献   
43.
从晚侏罗世开始,塔里木盆地西部库孜贡苏地区即已进入盆地早期发展阶段,并于早白垩世中晚期开始遭受海侵的影响,形成滨岸带沉积。晚白垩世初至早第三纪晚期,共形成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海水进退沉积旋回,即库克拜组中上部—乌依塔克组、依格孜牙组—阿尔塔什组、齐姆根组—乌拉根组。其沉积环境演化特征为早白垩世山间盆地洪积扇—近海洪泛平原沉积,晚白垩世局限台地及古—始新世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沉积环境,渐新世时期海水逐渐退出本区。总之,本区沉积环境演化受印度板块及拉萨地块向北碰撞挤压而造成的新的山脉隆升及伴随的构造活动所控制,所反映的白垩—早第三纪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基本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44.
许多前寒武纪地区的太古宙—元古宙地壳,都由两个特征截然不同的构造单元组成,即由花岗—绿岩地体构成的太古宙克拉通地块和太古宙—早元古代活动带、褶皱带或造山带组成。后者把克拉通分割开并环绕克拉通改变方位和发生流动。克拉通是相对硬的地块,具有韧性和脆性的变形历史。环绕克拉通的活动带既可以是高应变带和高级变质带,也可以是褶皱的盆地。因之,较韧性的活动带包围着相对硬的克拉通。可以推断,虽然相邻的多角形的硅铝质单个大陆微板块在地幔及主欧拉极控制下曾发生过相对运动,而且由于相互推挤使它们间的共同边界发生了递进变形,但太古宙克拉通最初是彼此分离的。变了形的边界就是现在环绕克拉通的韧性和高应变活动带,它代表了地壳持续性的缺陷;克拉通代表低应变较硬的核和残斑,它们在太古宙以后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克拉通与活动带之间巨型尺度上的关系(如东非)可以与在眼球状片麻岩及糜棱岩中观察到的规模很小的显径—小型尺度上残斑—基质结构相对比。这些构造关系虽然数量级差别很大(10~8),但因它们之间存在着连续的各种不同的中间尺度构造,所以,是完全可以比较的。几何学上的相似性,表明它们具有共同的力学—流变学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45.
华南断决运动-陆相红层发育期与区域铀矿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通过对华南区域铀矿化基本特征和区域地质发展史的综合分析,阐明与区域铀矿化伴生的主要地质事件及其区域地质背景,并进一步探讨四种工业铀矿化之间的联系及可能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46.
2009年9月18日,我们利用参加丹佛世界矿物、化石、珠宝展会的机会.考察了位于丹佛附近的美国落基山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47.
万家寨水库凌情特点及初始封河期调度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家寨水库蓄水运用以后已渡过 2个凌汛期,这 2个凌汛期各具代表性.通过对库区河道进行凌期实地查勘,根据 2个凌汛期的实际资料和水库运用情况,对库区河道的凌汛特点、冰塞冰坝形成及溃决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水力学原理研制了初始封河期水库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48.
南海玉螺科两新种记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素萍 《海洋与湖沼》2009,40(6):808-812
在整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玉螺科标本时,经形态分类和齿舌解剖学研究,发现了属于玉螺科的2个新种,即:马氏玉螺Natica maxiutongi sp.nov.和南海窦螺Sinum nanhaiensis sp.nov.。两新种均分布于南中国海,其中马氏玉螺采自海南岛陵水和黎安的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海砂质海底,壳面褐色或栗色,体螺层上有3-4条深褐色的螺带;南海窦螺分别采自广东近海和南沙群岛海域水深105m和102m的泥质沙海底,贝壳小,呈长卵圆形,壳面白色或淡黄褐色,表面螺肋和生长纹细密。  相似文献   
49.
试用地球系统科学观解读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林素 《地球学报》2007,28(2):209-217
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是本世纪初全球发生的最为惨重的自然灾害.这次地震海啸涉及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甚至还有地外星球和月球的作用,造成能量与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与传递,说明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因此,对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必须采用地球系统科学观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并用信息化、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地球科学观来研究和防御地震海啸.  相似文献   
50.
欧泊具有特殊的变彩效应,是一种含水宝石和含有脉石的宝石,具有独特的加工性质,如硬度低、脆性强、怕热、色彩丰富、透明度多样、折射率极低、具有星光和猫眼特殊光学效应等.本文从欧泊的加工性质和品种分类出发,阐述了琢型设计和定向设计,着重探讨了欧泊的加工技巧,即在检查-定位-分割-预型-打磨-抛光加工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冷加工状态,磨机、夹具和磨料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各种加工注意事项.最后从定向、琢型、比例、平衡性和抛光修饰度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欧泊的切工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