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359篇
测绘学   170篇
大气科学   208篇
地球物理   197篇
地质学   864篇
海洋学   189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62篇
自然地理   2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193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以四川盆地南部(川南地区)三口页岩气井自然解析数据为基础,对页岩气的解析规律及其赋存方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页岩气以微雨状、串珠状及线状从页岩层理、孔裂缝及岩性变化处持续稳定解析;解析曲线出现了急剧升高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即出现了所谓的拐点;页岩气甲烷组分及碳同位素的变化亦表现了类似的规律。分析认为,第一拐点与页岩本身的岩性结构有关,是气体状态变化的界线,在该点之前,页岩气的解析气量大,解析速率曲线波动剧烈,页岩解析以游离气为主,此点之后,解析稳定而持久,吸附气占据主要部分。含气量相关性程度分析、理论推导及页岩气井实际产能曲线均印证了该规律的存在。最后,对海、陆相页岩吸附气所占比重进行了计算,其含量在26.55%~87.47%,平均46.29%,沉积构造及保存条件是决定页岩气赋存状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2.
库岸坡岩体在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要遭遇开挖卸荷作用的影响,以三峡库区典型岸坡的层状砂岩为试验对象,设计开展了模拟库水位升降变化和浸泡-风干循环的水-岩作用试验,重点分析了水-岩作用对砂岩卸荷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10次水-岩作用过程中,砂岩的三轴卸荷强度、抗剪强度总体呈先陡后缓的劣化趋势,前4次水-岩作用的劣化速度较快,占总劣化度的70%左右,而后,劣化趋势逐渐趋缓;随着水-岩作用次数的增加,同一围压下岩样卸荷前的变形模量逐渐降低,围压卸载过程中变形模量的线性缓变阶段逐渐变短,非线性突变阶段逐渐变长、变缓,岩样的脆性特征逐渐减弱,塑性逐渐增强;水压力的反复升降变化和浸泡-风干循环作用对岩样造成了不可逆的渐进累积损伤,微观上岩样微裂纹、裂隙、孔隙逐步发育、汇集,宏观上就表现为孔隙率增加、三轴卸荷强度、抗剪强度的劣化。相关研究结论可为库岸边坡岩体开挖卸荷变形稳定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3.
中国冻土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ermafrost in China includes high latitude permafrost in northeastern China, alpine permafrost in northwestern China and high plateau permafrost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high altitude permafrost is about 92% of the total permafrost area in China. The south boundary or lower limit of the seasonally frozen ground is defi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0 ℃ isothermal line of mean air temperature in January, which is roughly corresponding to the line extending from the Qinling Mountains to the Huaihe River in the east and to the southeast boundary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n the west. Seasonal frozen ground occurs in large parts of the territory in northern China, including Northeast, North,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except for permafrost regions, and accounting for about 55% of the land area of China. The southern limit of short-term frozen ground generally swings south and north along the 25° northern latitude line, occurring in the wet and warm subtropic monsoon climatic zone. Its area is less than 20% of the land area of China.  相似文献   
944.
青藏高原中部高寒草甸蒸散发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蒸散发作为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对于农业、生态和水文具有重要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青藏高原上冻土活动层加厚,改变大气和土壤的水热交换过程,为明确唐古拉多年冻土区的蒸散发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的变化趋势,依托中国科学院冰冻圈国家重点实验室唐古拉站,利用小型称重式蒸渗仪的观测数据分析了2007-2013年蒸散发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7-2013年草地生长季实际蒸散发总量呈现递增的趋势;在草地生长季内,草地生长中期的总蒸散量最大,生长初期的总蒸散量最小,但是日蒸散量则是在生长初期最大,生长后期最小;无降水日,草地的蒸散发主要受到净辐射和气温的影响,降雨日的蒸散发则主要受到净辐射和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5.
土壤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是有机碳长期维持的主要途径,但其机理研究仍较为薄弱。为探究河口湿地围垦稻田对土壤铁碳结合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福建省闽江河口天然芦苇湿地与围垦稻田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类型土壤中的铁结合态有机碳(Fe-OC)及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1)芦苇湿地围垦稻田改变了土壤氧化还原过程,显著影响土壤中铁相的转化。围垦后土壤二价铁[Fe(Ⅱ)]、三价铁[Fe(Ⅲ)]、活性总铁含量(HCl-Fet)及Fe(Ⅲ)/Fe(Ⅱ)分别显著下降了24.68%、52.56%、 51.45%、 35.68%(P<0.05)。游离态氧化铁(Fed)与无定形态铁(Feo)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了21.64%和29.24%(P<0.05),络合态铁(Fep)含量则有所增加。(2)芦苇湿地围垦稻田显著影响土壤碳固存,Fe-OC与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在围垦稻田后分别显著下降了39.03%和18.42%(P<0.05);芦苇湿地与稻田土壤Fe-OC均主要以吸附途径结合,稻田土壤Fe-OC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f...  相似文献   
946.
不同亚类硅酸盐矿物的中红外光谱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红外发射光谱研究了不同亚类硅酸盐矿物镁橄榄石、透闪石、蛇纹石和钠长石的红外发射光谱特征。在120oC时,通过对400~1650 cm-1的红外波段进行积分计算,发现硅酸盐矿物中镁橄榄石的发射率最高,可达到0.988,钠长石最低为0.947。硅酸盐矿物在850~1300cm-1区间均产生宽的低发射带,该发射带与硅氧四面体层中(Si,Al)-O的伸缩振动相关;在470 cm-1左右则形成相对尖锐的低发射带,与硅氧四面体层中(Si, Al)-O的弯曲振动相关。从岛状、链状、层状到架状硅酸盐矿物由于Si O2聚合程度依次增加,最强发射谷的位置依次向高频方向偏移,说明硅氧四面体中Si-O伸缩振动带的位置受到了n(Si)/n(O)比值的制约。此外,在辐射能量谱里,镁橄榄石、透闪石、蛇纹石和钠长石的最强辐射谷范围趋于变宽,依次为115、162、225和247 cm-1,反映了吸收的辐射能增加。综上可推测,硅酸盐矿物强的发射率可能与硅氧四面体中Si-O的振动模式、Si O2的聚合度、辐射能量谱中最强辐射谷的波长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947.
通过钻井技术实现地下盐类矿物的连续水溶开采是井矿盐资源最常用和经济有效的手段。我国井矿盐资源开发历史悠久,堪为人类钻井活动的起源,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原盐资源;由于盐类矿物的水溶性、流变性和赋存形式等特点,井矿盐钻井技术与油、气等资源的钻井开采有很大不同之处;在吸收了现代钻井技术(定向井和水平井等)和测井技术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井矿盐防碰绕障、多分支井、带压钻进和精准对接连通等关键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948.
丁维德  王莉 《岩矿测试》1988,(2):115-118
微量砷在0.24N H_2SO_4—2×10~(-5)M邻菲哕啉—0.1%硫酸钴体系中可产生一灵敏催化波。线性范围0.4~20ppb,检出下限0.05ppb,峰电位-1.25伏(VS.S.C.E)。经巯基棉分离富集,常见离子均不干扰,可适用于矿物岩石及组成较为复杂的样品中微量砷的测定。  相似文献   
949.
950.
根据现场调查资料,描述了鄂西北房县至陕南安康一线北西(北西西)向构造带中诸如青峰、安康—房县、竹溪、月河等深大断裂带,以及房县、宝丰、竹溪和安康等断陷(拗)盆地的新构造表征。分析了历史强震与地震地质条件的关系。对788年6.5级地的震中提出质疑,重新修定应在湖北省竹山县宝丰盆地西北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