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3 毫秒
61.
一、案件主要事实及案件处理情况 浙江省XX市XX镇XX村村民XXX,在XX市XX镇XX村建有房屋一间,占用土地面积56.63平方米,建筑面积169.89平方米。该户住房用地已纳入XX市XX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用地红线规划范围内。XX市XX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用地于2007年经国土资源部和浙江省政府批准土地农转用征收,现该土地已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62.
东北漫岗黑土区浅沟侵蚀发育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沟道恶性扩张,已成为导致该区土地退化主要原因之一.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和传统方法测量浅沟形态参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计算流域尺度的沟蚀现状,分析东北黑土区浅沟侵蚀发育特征,并对比分析其与黄土高原浅沟侵蚀发生的地貌因子之间的异同.研究表明,研究区浅沟分布密度0.56~0.93 km、km2,年侵蚀模数达到118~199 m3/km2,浅沟破坏面积占流域面积比例达0.11%~0.19%,浅沟沟壑密度已经达到中度和强度侵蚀,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研究区浅沟的临界汇水面积大于黄土高原,分布的临界坡度小于黄土高原,这主要由黑土区坡长坡缓的特点决定.  相似文献   
63.
发生沟蚀(切沟)的地貌临界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刚  伍永秋 《山地学报》2005,23(5):565-570
沟蚀研究是土壤侵蚀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地貌临界理论作为地貌学中的重要理论在沟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从临界理论在沟蚀研究中的发展过程人手,介绍了国外现有沟蚀临界理论模型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指出现有模型的不足,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指出了现有临界模型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4.
根据2015年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地质调查船在闽北近岸海域采集的3 500 km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剖面资料,结合所处海域水深35~40 m、长度90.2 m、穿过测线Z3和测线L9地震剖面的交叉处的一口地质岩芯ECS1601的分析,对闽北近岸海域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地层进行了精细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闽北近岸海域浅层地震剖面,可以识别出5个地震层序,自上而下分别为SU1(QT0-QT1)、SU2(QT1-QT2)、SU3(QT2-QT3)、SU4(QT3-QT4)、SU5(QT4-QT5);根据沉积特征和测年数据,地质岩芯ECS1601可以划为4个沉积地层单元,从上往下依次命名为DU1、DU3、DU4、DU5(DU5a、DU5b、DU5c)。将两者进行对比发现,SU1对应于DU1,SU3对应于DU3,SU4对应于DU4,SU5对应于DU5。综合分析地震剖面和地质浅钻,建立了闽北近岸海域的年代地层框架和沉积地层演化模式,探讨了研究区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5.
对闽江河口近岸海域的2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闽江2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重矿物分析,系统地研究了重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物源指示。研究区共鉴定出重矿物27种,主要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磁铁矿和黑云母为主。根据重矿物组合分布特征,将研究区分为两个矿物组合区,并划分为3个矿物组合亚区。闽江口近岸沉积区(Ⅰ-1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磁铁矿-绿帘石,受闽江物质影响很大;近岸混合沉积区(Ⅰ-2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磁铁矿-黑云母-绿帘石,受浙闽沿岸流携带物质和闽江物质共同影响沉积形成,闽江物质影响明显减弱;残留沉积区(Ⅱ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磁铁矿,主要为受后期改造的晚更新世海侵边界层。  相似文献   
66.
67.
利用2004-2018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无人机生态遥感监测领域的相关文献,通过文献计量统计和可视化方法对发文量、作者、国家、机构、期刊和关键词等进行分析,从文献计量视角评价了国际无人机生态遥感监测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进展。结果表明:检索到的381篇该领域的文献来自全球62个国家、646所机构的1 598位学者,2013年以来相关文献数量呈高速增长趋势。在该领域研究中,美国、中国和西班牙的综合科研力量最强;美国农业部、西班牙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发文量全球领先;虽然全球有较多学者从事该领域研究,但国际学者间的交流和合作相对较少。Remote Sens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和Precision Agriculture是该领域文献的主要期刊载体。除检索词“Unmanned Aerial Vehicle”“Drone”外,“Precision agriculture”“Vegetation indices”“Forest inventory”等是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表明无人机遥感在精准农业、植被调查等方面的应用是研究重点。为了促进无人机生态遥感监测研究,建议国内外学者间加强交流合作,增强技术创新并拓宽在生态监测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8.
河口悬沙属性的现场观测对于泥沙输移和沉积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河口地貌演变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利用2008年8月河口滨外区纵向3站住同步悬沙和ADP水流观测资料,并结合室内Malvern 2000型激光粒度仪对悬沙进行粒度测试,对研究区域泥沙组成及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浮体浓度在潮周期内随涨落潮变化...  相似文献   
69.
用地震反射法对玉溪盆地普渡河断裂的探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玉溪盆地用地震反射法探测普渡河隐伏断裂的实例, 阐述了在覆盖层很厚、 人口密集、 环境干扰强条件下的地震勘探方法技术. 本次勘探针对场地条件使用了大型可控震源和小检波距、 长排列、 高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 获得的高信噪比时间剖面清晰地揭示了玉溪盆地内普渡河断裂的产状和规模. 勘探结果表明, 玉溪盆地覆盖层(N+Q)最大厚度超过820 m; 基岩面西陡东缓, 呈北北东走向的箕状分布; 普渡河断裂分两支穿过玉溪盆地西部, 主断裂为正断性质, 走向约N20°E, 倾向东, 视倾角75°—80°; 断裂规模由南向北逐渐变大, 基岩断距在盆地南部的大营街附近为40 m, 而在盆地北部的九龙池东部, 基岩断距增加到280 m左右, 穿过玉溪盆地西部的普渡河断裂错断了新近系上新统中上部地层.   相似文献   
70.
基于单位汇水面积的地形因子特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刚  宋慧  石星军 《地理科学》2016,36(4):621-627
探讨了典型黑土区基于单位汇水面积的LS因子算法与传统基于径流路径长度算法的差异。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坡长坡缓的地形条件下,基于单位汇水面积的LS因子算法值普遍要大于基于径流路径长度算法的LS因子值;在有限的坡度范围内,不同算法的坡度因子相差不大,与之相比,不同算法的坡长因子值差别明显,特别是对于坡长指数采用定值的Govers算法更是如此。这说明在研究区坡长坡缓的地形条件下,坡长因子对LS因子算法的响应更为敏感。同时,侵蚀机理分析得出,坡长因子指数采用与坡度有关的变值更为合理,特别是在采用DEM进行大范围土壤侵蚀量预测时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