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5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的海洋微体古生物研究从无到有,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超微化石等海洋微体生物壳体是海洋地质研究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部分。南黄海是我国开展微体古生物研究较早、研究基础较好的海区。本文旨在回顾过去,立足现代,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2.
南黄海微体古生物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的海洋微体古生物研究从无到有,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超微化石等海洋微体生物壳体是海洋地质研究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部分.南黄海是我国开展微体古生物研究较早、研究基础较好的海区.本文旨在回顾过去,立足现代,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3.
利用Minolta CM-2002光谱光度计对南黄海陆架136个短柱样品20~25cm段的沉积物进行了颜色反射率数据测量,通过化学元素、粒度、磁化率等来确定影响沉积物颜色反射率变化的成分和因素,介绍了反射率光谱的一阶导数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陆架沉积物颜色反射率受控于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有机质以及粘土矿物和钙质生物碎屑含量。主因子F1指示氧化环境,并与陆源物质相关,F2指示弱氧化环境,F3指示弱还原环境,主因子的波长范围分别是405~445 nm和495~595 nm,605~695 nm,445~485 nm。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台湾岛以东海域A-24C,A-50C岩芯中放射虫化石的分析结果,并借助WP3岩芯有孔虫,δ^18O曲线分析,测试资料,对两岩芯地层作了对比与划分,结果显示:两岩芯的上部(A-24C为0~30cm,A-50C为0~35cm)属全新世沉积;下部(A-24C为30~234cm,A-50C为35~163cm)属晚期更新世沉积。 两岩芯中放射虫丰度、分异度的变化与黑潮主流线的摆动密度相关。末次冰期时的低海面导致黑潮主流线移至研究区(125℃E)以东,放射虫丰度,分异度出现低值,有的层位出现零值,而随着海面回升,黑潮逐渐移至现在的位置,放射虫的丰度,分异度出现高值,另外综合该区分析资料,推算两岩芯的平均沉积速率为A-24C岩芯全新世3cm,晚期更新世12.6cm,A-50C岩芯全新世2.9cm,晚更新世12.4cm,晚期更新世沉积速率均大于全新世。  相似文献   
15.
程振波 Beme  S 《沉积学报》2000,18(4):501-505
运用微体化石的研究结果辨识岩心不同的沉积阶段的沉积特征及古海洋学特点,并辅以δ18O曲线及AMS14C测年去探讨岩心的沉积时代。该岩心是1996年5月中国、法国、韩国科学家一起利用法国L'ATALANTE号海洋调查船在东海陆架获取的17个岩心中的一个,分别做了粒度、矿物、CaCO3、微体化石、δ18O、AMS14C测年等分析,初步分析认为:依据微体化石的冷、暖水种的丰度变化,可以辨识出该岩心气候的7个冷期(C1、C2、C3、C4-1、C4-2、C5、C6、C7),然后结合岩心中的矿物成份、CaCO3含量、粒度变化、AMS14C的测年数据把岩心划分为4个沉积阶段,1.晚更新世早玉木冰期沉积。2.玉木亚间冰期沉积。3.晚更新世玉木冰期沉积。4.全新世冰后期沉积。另外,利用浮游有孔虫壳体对不同的沉积阶段所做的AMS14C测年结果分别为9690aBP、12980aBP,26350aBP,27960aBP,37410aBP,41260aBP.  相似文献   
16.
白令海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与海洋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白令海 1 2个表层沉积物中微体生物化石放射虫的分析 ,共鉴别放射虫 2 4 72枚 ,计36属、45种。表层沉积物中放射虫的分布特点为 :1 .浅水陆架 -陆坡上部区的粉砂、细砂沉积物中放射虫化石数量少且属种单调。2 .陆坡下部区的火山碎屑及浊流沉积物中放射虫化石亦不丰富。3.海盆区粘土沉积物中的放射虫化石丰度高且分异度高。本区陆架放射虫化石的优势种为Spongotrochus glacialis.影响放射虫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海流、地形、水深、水温等。另外 ,该区沉积物的物源主要为陆源沉积物、生物源沉积物和火山源沉积物 ,它们主要来源于俄罗斯东部的勘察加半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半岛及阿留申群岛  相似文献   
17.
冲绳海槽北部CSH1岩芯地层与碳酸盐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冲绳海槽北部CSH1岩芯地层及岩芯碳酸盐含量的分析表明,该岩芯记录了氧同位素3期以来的碳酸盐沉积特征,其碳酸盐沉积类型属于“大西洋型”。进一步研究表明,溶解作用对该区域碳酸盐沉积变化的影响作用不大;引起本区域碳酸盐变化的主要因素为非钙质物质的稀释作用,其中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可能控制了碳酸盐沉积的整体特征,而火山物质则对局部层位的沉积起到了显著作用;钙质生物生产力的变化对碳酸盐沉积的整体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白令海盆17ka以来的古海洋与古气候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白令海盆08BR02钻孔(57°0.06'N,174°29.97'E,水深3 805 m)的AMS14C测年数据、颜色反射率b*与NGRIP(North Greenland Ice Core Project)氧同位素曲线及白令海4个钻孔颜色反射率b*记录作对比,建立该孔的地层年代框架,顶、底部沉积物年龄分别为4.2 ka和17.0 ka。该孔自17 ka以来,IRD(ice-rafted detritus:冰筏碎屑)、粒度的砂组分以及敏感组分中的33—63μm组分百分含量在全球性冷事件H1(Heinrich event 1)、B/A(Blling/Allerd)中期和YD(Younger Dryas)期间明显增加。IRD和有孔虫丰度在H1、B/A和YD期间同步增加,可能反映海冰融化为表层水提供营养物质,促使表层钙质生产力勃发并将有机质进一步输送至海底,为底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冰洋楚科奇海台采集的08P23孔样品的多项指标分析以及与其他孔的沉积记录综合对比,将08P23孔沉积物初步分为氧同位素3期(MIS 3)-MIS 1的沉积序列。MIS 3以来,楚科奇海台08P23孔可以识别出5个显著的冰筏碎屑(Ice-Rafted Detritus,IRD)事件,分别出现在MIS 2和MIS 3。其中,MIS 3的IRD事件中碎屑碳酸盐岩主要来自于加拿大北极群岛分布广泛的古生代碳酸盐岩露头,MIS 2的IRD事件中碎屑石英可能来源于欧亚大陆边缘。该孔大部分层位浮游有孔虫左旋厚壁新方球虫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sinistral)(Nps)的δ18O和δ13C都轻于表层沉积物中的平均值。MIS 3中两个褐色层中偏轻的Nps-δ18O和Nps-δ13C值是由冰融水造成;MIS 1和MIS 3灰色层中偏轻的Nps的δ18O和δ13C值指示海冰形成速率的提高,导致轻同位素卤水的生产和下沉。MIS 2的Nps的δ18O和δ13C值变化趋势相反,是因为温度急剧降低导致Nps-δ18O变重,海水冻结成冰,海气交换明显降低使得Nps-δ13C偏轻。MIS 1和MIS 3的Nps的δ18O和δ13C受到融冰水或轻同位素卤水影响导致同时偏轻。  相似文献   
20.
2004-07-09,利用水下微型多波段剖面光谱系统(加拿大Satlantic公司)和SeaBird 911型CTD系统(美国),在菲律宾海WEqPac航次中现场观测了部分站位的水下光场剖面.并对西菲律宾海的水下光场特征作了分析,研究了其与生物地球化学核心变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西菲律宾海水下辐照度Ed按照指数规律衰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