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5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61.
文章讨论了南黄海泥质区、东海陆架及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和柱状岩芯中10 Be及9 Be含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并与重金属Pb的分布进行了比较。表层沉积物中的10 Be,9 Be和Pb三者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分布特征。10 Be的分布主要受黑潮及其支流黄海暖流所支配; 9 Be的分布受黄河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南黄海泥质区; Pb则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和琉球群岛附近,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冲绳海槽北部末次冰期和全新世时10 Be的沉积通量变化在整体上反映了10 Be大气生产率的变化,即地球磁场屏蔽效应的影响。03孔全新世时10 Be的沉积通量 (1.12×109atoms/cm2ka)基本上等于10 Be的现代大气平均生产率,而在末次冰期时平均为4.06×109atoms/cm2ka, 高于10 Be 的现代大气平均生产率3倍以上。在冲绳海槽由于黑潮的缘故,10 Be对气候的变化响应要比极地冰芯的10 Be变化响应灵敏的多,对气候变化信号起了放大的作用。冰期时冲绳海槽北部10 Be的沉积通量远远高于太平洋大洋海区,充分反映了黑潮的传送带作用和边缘海的聚焦沉积作用,并表明末次冰期时在千年尺度上黑潮仍流经冲绳海槽,且强度并未减弱。 10 Be的通量在新仙女木时降到整个岩芯所跨时期的最低点,甚至低于10 Be的现代大气平均生产率,因此推测在新仙女木事件时,黑潮的变动特别大,有可能改向或断流。  相似文献   
62.
琉球群岛以东海域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琉球群岛以东海域13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的化学元素含量进行了系统测试,结合矿物学资料等,对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琉球群岛以东海域沉积物具有半深海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2)通过元素因子分析,把25种元素或氧化物分为4种组合,每一种组合对应不同的物质来源,分别为陆源成因组合(SiO2,K2O,Zr,TiO2,Y,Sc,Na2O,La,Al2O3,P2O5,Ce),生物成因组合(Sr,CaO,L.O.I,CaCO3),火山源成因组合(MgO,V,Fe2O3,Cr,Li,Co),自生源成因组合(Ni,MnO,Cu,Ba);(3)控制本区元素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水深、物质来源以及生物和铁锰物质的自生作用。  相似文献   
63.
黄骅市沿海赤潮发生机制及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振波 《海洋通报》1992,11(1):100-102
  相似文献   
64.
运用微体化石的研究结果辨识岩心不同的沉积阶段的沉积特征及古海洋学特点 ,并辅以δ18O曲线及AMS14 C测年去探讨岩心的沉积时代。该岩心是 1996年 5月中国、法国、韩国科学家一起利用法国L’ATALANTE号海洋调查船在东海陆架获取的 17个岩心中的一个 ,分别做了粒度、矿物、CaCO3、微体化石、δ18O、AMS14 C测年等分析 ,初步分析认为 :依据微体化石的冷、暖水种的丰度变化 ,可以辨识出该岩心气候的 7个冷期 (C1、C2 、C3、C4 -1、C4 -2 、C5、C6、C7) ,然后结合岩心中的矿物成份、CaCO3 含量、粒度变化、AMS14 C的测年数据把岩心划分为 4个沉积阶段 ,1.晚更新世早玉木冰期沉积。 2 .玉木亚间冰期沉积。 3 .晚更新世玉木冰期沉积。 4.全新世冰后期沉积。另外 ,利用浮游有孔虫壳体对不同的沉积阶段所做的AMS14 C测年结果分别为 96 90aBP、12 980aBP ,2 6 35 0aBP ,2 796 0aBP ,37410aBP ,412 6 0aBP .  相似文献   
65.
66.
67.
中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利用"雪龙"号考察船,2008年7月11日从中国上海基地码头起航,先后完成了对日本海、俄霍茨克海、白令海、楚科奇海台、加拿大海盆、门捷列夫海脊等海区的观测考察,圆满完成了所拟定的各项科考计划,历时77 d,于2008年9月25日回到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