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海洋学   108篇
综合类   3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为进一步阐明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繁殖生物学习性, 作者分别以脊尾白虾受精卵和初孵幼体为实验对象, 研究了温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及幼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对孵化时间及胚胎孵化率影响显著(P<0.05): 在实验温度范围内(19~31℃), 胚胎发育进程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19℃和31℃条件下胚胎孵化时间分别为(536.50±18.33) h 和(218.68±5.51) h; 胚胎孵化率在25℃下最高为64.11%±12.54%, 较高(28~31℃)和较低(19~22℃)温度下的胚胎孵化率显著降低。温度对脊尾白虾幼体发育影响显著(P<0.05): 在16~32℃范围内, 体长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但幼体发育持续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16℃和32℃条件下幼体变态为仔虾所需时间分别为孵化后(27.60±0.22)d和(7.75±0.07)d, 较低温度范围内(16~28℃)P1变态存活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28℃的P1变态存活率最高达91.67%±7.64%。但当温度继续升高时, 幼体的变态存活率急剧降低, 36℃时幼体不能变态为仔虾。根据曲线拟合方程推算的最适胚胎发育和幼体发育温度分别为25.33℃和27.60℃。本实验结果可以为脊尾白虾人工育苗的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2.
INTRODUCTIONPufferfishesofthegenusTakifugu (Tetraodontiformes,Tetraodontidae)aremainlydistributedalongthecoastalregionsofChina ,JapanandKoreaandarecommerciallyimportanttothesecoun tries .Over 2 0specieshavebeenrecordedintheYellowSeaandtheEastChinaSea (Cheng…  相似文献   
93.
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中华绒螯蟹早期发育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未受精卵、受精卵、二细胞胚、囊胚、原物胚为材料,提取总RNA,分别用Oligod T12GA、GC、AC3种锚定引物合成以上5种材料的cDNA第一链,然后以此cDNA为模板用30种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得出了5个早期发育的特异表达片段。结果表明,未受精卵、受精卵、二细胞胚之间的差异不大,都表面为母型调控,囊胚期有新mRNA的转录,开始进入合子型调控。  相似文献   
94.
温度、盐度和pH对生物过滤器去除氨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鲍鹰  相建海 《海洋科学》2001,25(6):42-43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温度,盐度和pH值对生物膜转氨氮能力的影响进行考察,考虑至生物过滤器的一般工作环境,3个因子各取三水平,为了充分考虑交互作用,选用正交表L27(3^13).结果表明,取值范围盐pH值对硝化细菌代谢的影响不明显,温度对硝化细菌的代诱明显的影响,而且25℃组的氨氮支作率最高。  相似文献   
95.
中国对虾输精管结构及精子形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集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中国对虾输精管结构及精子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输精管可分为近端、中间、远端输精管及壶腹4部分,输精管壁各部分的基本结构相似,但分泌结构的结构有较大的差别。输精管自中间膨大部开始,管腔逐渐被一隔膜分为大小不等的两部分,较大的腔内充满了很多精子,输精管较小的腔内充满胶体状物质,中国对虾精子细胞在精巢内产生,在两条输精管内逐渐发育,经过细胞质的分化并与精子外部进行物质的交换,形成顶体、亚顶体及棘突。核的变化则经历了染色质的解凝和核膜的消失,最后形成成熟的精子。  相似文献   
96.
在对栉孔扇贝中国养殖种群(CC)、中国野生种群(CW)和俄罗斯种群(RW)及其3 种杂交种群早期(2,3,4月龄)生长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群的中期(6,8,10,12月龄)生长发育测定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亲本群体各个性状的中期生长性能表现以中国养殖种群最好;3个杂交组合的杂种群体各个性状的中期生长性能均高于纯种亲本种群,杂种优势均较大,其范围在3%~52%,以CC♀×RW♂杂交效果最好;壳长、壳宽、壳高、活体重在4个生长发育指标中期的4 个阶段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在性状间存在明显差别,体重的杂种优势远大于壳宽、壳长和壳高的,变化趋势为体重大于壳宽,壳宽大于壳长,壳长大于壳高;季节性变化因素对栉孔扇贝各个性状的生长速度影响非常大,6~8月龄处于冬季最寒冷的时间(11月份至翌年3月份),扇贝越冬期间仅能维持生命,生长率接近于0,温暖季节如6月龄(11月)以前和8月龄(3月份)以后各性状的生长速度提高幅度很大.  相似文献   
97.
中华绒螯蟹三倍体群体早期生长及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中华绒螯蟹三倍体大眼幼体群体 (三倍体率 64.38% )在池塘中养殖 ,对其早期生长及营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从三倍体群体自身的生长状况看 ,放养后 68— 78天是整个测量期间三倍体群体生长最快的阶段 ,其中壳长增长显著 (P <0 .0 5 ) ,壳宽和体重的增加极显著 (P <0 .0 1 )。与二倍体群体相比 ,放养后 68— 1 0 6天 ,三倍体群体在壳长、壳宽、体重上都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 (P <0 .0 1 )。三倍体幼蟹蟹体氨基酸总量高于正常二倍体幼蟹 ,必需氨基酸中苏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高于二倍体 ,而蛋氨酸的含量则低于二倍体幼蟹。蟹体中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三倍体幼蟹低于正常二倍体 ,EPA、DHA及多不饱和脂肪酸所占的比例也低于二倍体。结果表明 ,三倍体幼蟹的生长比正常二倍体具有优势 ,并且在营养组成上也和二倍体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8.
几种生化信号物质对双壳类催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个体注射的方法,研究不同的信号物质(五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Υ-氨基丁酸GABA、溴化乙酰胆碱)对双壳类催产的效应。结果表明:所选用的六种物质中,只有五羟色胺能有效地诱导菲律宾蛤仔、栉孔扇贝、贻贝的精卵排放。五羟色胺作用的有效浓度范围为10^-3 ̄10^-7mol/L,最佳作用浓度为10^-4mol/L。五羟色胺诱导的精卵排放具有作用潜伏期短(绝大部分在30min以内)、同步  相似文献   
99.
山东近海褐牙鲆自然群体活样本共 79尾 ,分别于 1 996年 5月、1 997年 1月和 1 998年 4月采自青岛近海 ;养殖群体活样本 5 2尾于 1 997年 1 2月采自山东荣成寻山养鱼场。采用水平淀粉胶和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及 3种缓冲系统 (TC、EBT和TG)分别对自然和养殖群体的 1 5种同工酶进行生化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山东近海牙鲆自然群体的多态基因座位比例 ( 31 .0 % )和群体平均杂合度 ( 0 .0 80 2 )都明显高于养殖群体 ( 2 4 .1 % ,0 .0 788) ;在自然群体的 9个多态基因座位、养殖群体的 7个多态基因座位中 ,除了Cat(P <0 .0 5 )和Idhp - 1(P <0 .0 5 ,养殖群体中 )有显著差异、Ldh -C(P <0 .0 1 )完全偏离Hardy -Weinberg定律外 ,其余多态座位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  相似文献   
100.
用同工酶法早期诊断皱纹盘鲍脓疱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