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0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01.
通过对半滑舌鳎雌鱼fosmid文库进行有序混合,成功构建了两步-三维PCR筛选体系,为后续的基因筛选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半滑舌鳎W染色体文库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并分别在雌、雄鱼基因组DNA中筛选,获得1对雌鱼特异性引物。使用该引物对fosmid文库进行筛选,得到1个雌鱼特异性克隆,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将克隆定位到了W性染色体上,证实了使用该体系进行文库筛选的有效性以及雌鱼引物的特异性,建立了半滑舌鳎遗传性别的分子及细胞遗传学鉴定方法,为后续半滑舌鳎基因组及性染色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城乡区域内各个集聚体相互连结的网络结构形态的研究是现代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形态也是城镇体系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借鉴网络形城镇体系理论分析工具,针对镇村体系这一特殊的区域空间提出构建网络形镇村体系引力强度模型的构想,以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马鬃岭镇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从网络节点层次、网络结构、网络节点关系三方面提出构建网络形镇村体系结构的对策建议。对调整镇村等级结构、明确镇村职能、优化镇村空间结构、促进镇村协同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为探究川西北地区天井山古隆起固体沥青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和来源及其地质意义,采集研究区寒武系、泥盆系和二叠系20块野外露头沥青样品,通过固体沥青族组成、生物标志化学物、碳同位素等分析测试,结合构造演化史,建立研究区沥青动态演化形成模式.结果表明:天井山古隆起固体沥青是古油藏遭受严重生物降解而形成的,寒武系和泥盆系沥青来源于筇竹寺组烃源岩,二叠系沥青来源于筇竹寺组和二叠系烃源岩的混合.天井山古隆起经历大面积古油藏聚集,沥青封堵保存条件较好的翼部是古油藏的有利勘探目标.该结果为川西北地区天井山构造勘探与开发提供指导,也为类似的构造演化复杂地区沥青形成与油气演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4.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网络传输、数据分享及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本文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自身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顾及纹理复杂度的遥感影像分区域多密级加密算法。首先,对大数据量的遥感影像进行分块处理,并将每个子图像块按照纹理特征的复杂度划分为简单、中等和复杂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子图像块采用不同维度的混沌系统分别加密得到密文块;最后,将密文块进行关联拼接,得到整体加密后的密文图像。通过采用真实遥感影像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遥感影像的信息隐藏,并且可以兼顾加密的安全性和时间复杂度,在大数据时代面向大众化应用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共享和图像处理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海洋空间规划作为重要的海洋空间管理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韩国为科学管理有限的海洋空间资源,合理协调用海空间矛盾,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于2018年4月17日颁布《韩国海洋空间规划与管理法》。该法从早期海岸带空间管理扩大到全部管辖海域,从海洋空间资源的无序开发到海域整体性开发,统筹兼顾、突出海域核心价值,推动海洋的可持续利用。文章在梳理韩国海洋空间规划发展沿革的基础上,全面解析了《韩国海洋空间规划与管理法》的内容,包括其空间规划的分类、内容、范围、期限、原则、区域划分等,分析了中韩两国海洋空间规划在多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得出其对完善中国海洋空间规划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6.
漫长狭窄的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航道,研究该海峡内孤立波特征对潜艇、船只航行和海洋工程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哨兵1号(Sentinel-1)和高分三号(GF-3)SAR遥感数据,对马六甲海峡的内孤立波特征开展了详细研究。利用哨兵一号2015年6月到2016年12月20景有内孤立波的SAR图像和高分三号2018年4月到2019年3月24景有内孤立波的SAR图像,统计分析了马六甲海峡海域的内孤立波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内孤立波多以内孤立波包以及单根内孤立波形式出现,内孤立波头波的波峰线最长可达39km。采用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反演模型可以计算出内孤立波的振幅与群速度,计算得到的内孤立波振幅和波包的传播群速度分别为4.7m ~ 23.9m和0.12m/s ~ 0.40m/s。由KdV方程得到的单根内孤立波的相速度为0.26m/s ~ 0.60m/s。可以得到,马六甲海峡内孤立波的振幅与传播速度与地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7.
为实现同时测量海水的盐度温度,研制了2×2四端口微光纤耦合器型传感器。耦合器锥形过渡区激发的偶超模与奇超模在S均匀腰区传输时将逐渐累积相位差,产生干涉光谱。研究表明:波谷位置分别随着海水盐度、温度的改变而移动,得到了2个波谷的盐度灵敏度为1 418.00和1 600.00 pm/‰,温度灵敏度为-745.00和-778.00 pm/℃,建立了灵敏度矩阵。通过追踪这2个波谷位置,结合灵敏度矩阵,可实现对任意待测样品盐度、温度的同时测量,与盐度计、热电偶温度计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此传感器具有很好的准确度。该盐度、温度双参数测量传感装置具有小尺寸、易制作和高灵敏度等优势,本研究为海洋环境及海洋动力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光学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基于Sentinel-3载荷OLCI和SRAL数据的内波同步探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ocean and land color instrument(OLCI) 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altimeter(SRAL) installed aboard the Sentinel-3 satellite have been in orbit for operational uses. In this study, data collected from Sentinel-3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internal wav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 internal wave is detected using an OLCI image with a resolution of 300 m, and a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a quasi-synchronous 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image. The opposite characteristics of OLCI and MODIS images of the same internal wave are explained by the critical angle in brightness reversals. The unique observational geometry of the OLCI image and its influence on observations of internal waves are discussed. The distribution of σ0 and 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ies(SSHAs) induced by internal waves are studied using SRAL records. The σ0 records of SRAL occasionally show less sensitivity to the modulation of internal waves,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observational geometry, while SSHAs show obvious variations. The synchronous pairing of OLCI images and SRAL records are analyzed to extract the three-dimensional sea surface signatures induced by internal waves. The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ofile of SSHAs in the surface shows an opposite phase to the profiles of internal waves in the ocean. The opposite phase relationship, observed in the remote sensing view, is also confirmed with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109.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发育有拗陷型、断裂型、断陷型3种不同类型的盆地,其中前者发育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其内多为含煤建造;次者发育于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主要为火山岩建造;后者发育于白垩纪-古近纪,主要为陆相红岩建造。研究结果表明,盆地构造类型的演化与该区中生代壳内岩浆层的演化密切相关。与联合古陆解体相伴随的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使得东亚陆缘岩石圈的内能逐渐升高,其结果是壳内岩浆层的形成和增厚以及其上盖层岩石的弯曲变形,导致中生代早期众多拗陷盆地的形成;燕山早期的构造运动使印支期已强烈变形的地壳进一步破裂,为壳内岩浆层的物质溢出或喷发提供了通道条件,从而在重熔界面(岩浆层上界面)埋深较浅的本区东部形成众多火山岩盆地;系统内能在晚侏罗世后逐渐下降,地壳冷却收缩使得断块的重力调整逐渐占主导位置,形成众多由正断层控制的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10.
HY-2微波辐射计降雨条件下海面风速反演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降雨改变了海洋-大气的辐射/散射特性,长期以来星载遥感器在降雨条件下进行海面风速信息提取存在困难。本文针对自主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2号(HY-2)搭载的扫描微波辐射计,分析了不同频段亮温对降雨和海面风速敏感性,自此基础上获得了一种对降雨不敏感的亮温通道组合,该亮温通道组合对海面风速的敏感性甚至高于原有亮温通道。本文利用该亮温通道组合建立了降雨条件下的风速反演算法,并将反演结果与WindSat全天候风速产品、HY-2微波辐射计原有风速产品以及浮标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降雨条件下的反演误差小于2m/s,明显优于原有HY-2微波辐射计风速产品,验证了本文发展的算法在降雨条件下的风速反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