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9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1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王艺云  唐菊兴  宋扬  林彬  杨超  王勤  高轲  丁帅 《地球学报》2017,38(5):627-637
西藏铁格隆南矿床位于多龙矿集区北侧,是近年来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发现的首例与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本文在矿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铁格隆南矿床中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了S、Pb同位素分析,探讨成矿物质来源。铁格隆南矿床硫化物及硫盐矿物的δ~(34)S值在–9.8‰~6.8‰之间,平均为–1.8‰,其频率直方图具有"塔式"分布特征,总体体现出地幔岩浆硫特征,但已受到少数地壳硫的混染。矿石(~(206)Pb/~(204)Pb=17.959~18.653,~(207)Pb/~(204)Pb=15.606~15.707,~(208)Pb/~(204)Pb=37.926~39.007)与含矿花岗闪长斑岩(~(206)Pb/~(204)Pb=18.527~18.681,~(207)Pb/~(204)Pb=15.564~15.632,~(208)Pb/~(204)Pb=38.697~38.724)以及安山岩(~(206)Pb/~(204)Pb=18.543~18.572,~(207)Pb/~(204)Pb=15.529~15.538,~(208)Pb/~(204)Pb=38.654~38.672)的初始铅组成基本一致,表明三者具有相同的来源;结合铅构造模式图及其源区判别图分析,矿床的铅主要为和岩浆作用有关的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铅。铁格隆南Cu(Au、Ag)矿床的S、Pb同位素组成共同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这种岩浆可能主要起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俯冲板片部分熔融与地幔物质混熔,并受到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斑岩成矿系统理论及矿床成矿系列的"缺位理论"指示,多龙矿集区西南部可能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隐爆角砾成矿系统,同时北东部有寻找矽卡岩型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52.
西藏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认为多龙矿集区内斑岩型、隐爆角砾岩筒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等三种共生矿床类型属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空间上分别位于这一成矿系统低位域、低位域顶部及高位域,其空间相对位置可作为成矿系统内相关类型矿床的勘查找矿标志。基于深部岩体的识别和矿田构造格架的建立,完善了多龙矿集区深部岩浆在地壳浅部就位和成矿的过程,构建起多龙矿集区区域成矿模式。根据该成矿模式,多龙矿集区尕尔勤、地堡那木岗及矿集区南东部等地区是下一步开展矿产勘查的有利区块;矿体形成后可能被成矿后构造错断,这一认识可以作为寻找深部隐伏矿体的勘查依据。最后指出这一成矿模式对区域找矿方向的指示意义,认为区域找矿预测中应加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生代古陆边缘岩浆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剥蚀与保存机制的研究;用于识别深部岩体的非常规找矿新方法可应用于斑岩相关矿床的评价。  相似文献   
53.
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是陆陆碰撞边界演化的关键问题。南倾的花凉亭-弥陀剪切带位于南大别低温-超高压变质 带和中大别中温-超高压变质带之间,矿物拉伸线理倾伏向为SE,逆冲和走滑分量大致相等。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表明: 花凉亭-弥陀剪切带大多数样品的石英组构记录了上盘向NW的剪切变形,反映了中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向SE的快速折返, 而部分样品的石英具有上盘向SE的剪切指向,与早白垩世花岗岩穹隆发育导致的区域伸展有关。对前人的岩石学和年代学 成果进行总结,发现大别山进变质和超高压变质峰期/退变质的锆石U-Pb年龄从南往北逐渐变新,南大别和中大别在215~ 225 Ma同时经历了高压榴辉岩相退变质作用,在191~195 Ma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超高压变质岩的白云母和黑云母的 40Ar/39Ar年龄靠近郯庐断裂时偏年轻,可能受到郯庐断裂活动的影响。南大别和中大别变质峰期温压的等值线与花凉亭-弥 陀剪切带的走向斜交,反映了超高压变质岩的斜向折返。因此,南大别低温-超高压变质带在~236 Ma最先开始折返,之后 中大别和北大别依次发生快速折返,具有不同折返速率和折返角度的构造岩片通过韧性剪切带调节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   
54.
努日矿床是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南缘发现的一个大型铜钼钨矽卡岩型矿床,由于成矿斑岩一直未能确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和找矿方向的确定。文章基于野外地质观察和岩体成岩时代研究,识别出与成矿有关的一期花岗闪长斑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显示其成岩时代为(24.94±0.28)Ma,略早于矿体的成矿年龄(23.62 Ma),结合岩体蚀变、矿化及围岩特征,确认其为成矿斑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具高Sr、低Y、无Eu异常的特征,Rb-Sr、Sm-Nd、Pb同位素组成与冈底斯带中新世成矿岩体基本一致,说明其岩浆源区具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岩浆相对富集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暗示其演化中混染了较多古地壳物质,有效解释了矿床铜-钼-钨矿物组合。矿区成矿斑岩体的发现证实了努日矿床属于斑岩成矿系统中的矽卡岩矿床,岩浆形成于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上升演化过程中与上覆古老拉萨地壳发生过同化混染作用,是岩浆热液与比马组灰岩持续演化的结果。本研究对在冈底斯南缘寻找努日式矿床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几种抗菌类药物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简称NAGase,EC 3.2.1.52)活力的影响.其结果表明:链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钾、庆大霉素和磺胺嘧啶对该酶活力均没有明显的影响.头孢拉定对该酶有显著的激活作用,当其浓度为4.5mg/cm^3时,可使酶活力提高200%.而氟哌酸和恩诺沙星对该酶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恩诺沙星对该酶的抑制作用较强,随着抑制剂浓度增大,酶活力呈指数下降,导致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为0.44mg/cm^3.恩诺沙星对该酶的抑制作用类型表现为非竞争性可逆过程,抑制常数KI为0.35mg/cm^3.该研究对锯缘青蟹的人工养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
研究过氧化氢对锯缘青蟹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及抑制动力学.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对该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增高,酶活力呈指数下降,测出可使酶活力下降50%的过氧化氢浓度(抑制半衰期,IC50)为115mmol/dm^3.低浓度过氧化氢对该酶的抑制过程显示为可逆效应.采用底物反应动力学方法研究过氧化氢对该酶的抑制作用动力学并建立动力学模型,测定游离酶(E)和酶.底物络合物(ES)的微观抑制速度常数k+0和k+0,并加以比较.实验结果(k+0〉k+0)表明底物对酶被过氧化氢的抑制作用有一定保护作用.过氧化氢可能是通过氧化酶活性中心功能基团而导致酶活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57.
螺旋藻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螺旋藻多糖150~300mg/kg,无论注射或口服,均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增加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百分数和血清溶血素的含量。说明螺旋藻多糖不但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功能,而且能促进机体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功能。它的作用机理似与螺旋藻多糖能增强骨髓细胞增殖能力,促进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生长和促进血清蛋白的生物合成有关;同时还与其能消除免疫拟制剂(环磷酰胺)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8.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多龙矿集区中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首次对地堡含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含矿斑岩23个锆石点测试,获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值年龄为122.0±2.5Ma(MSWD=0.34),与多龙矿集区成矿岩浆活动时限一致,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揭示地堡含矿斑岩中锆石为岩浆锆石,锆石Ti温度计计算出其结晶温度为663~850℃,平均为765℃,其岩浆源区可能经历了水饱和条件下的部分熔融作用。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地堡含矿斑岩锆石n(~(176)Hf)/n(~(177)Hf)值相对较高,为0.282726~0.283054,ε_(Hf)(t)为1.1~12.6,均为正值,其物质来源有幔源组分的加入,可能为壳幔混源的新生下地壳。  相似文献   
59.
东营凹陷烃源岩轻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己烯和1-壬烯为内标物质,采用低沸点溶剂密封抽提色谱分析技术,对东营有效烃源岩的轻烃进行了定量分析,在准确获取C1~C15组分质量分数的同时又能得到有重要信息的轻烃参数.分析表明岩石中的轻烃与可溶有机质(轻烃 沥青"A")的质量分数比值平均可达14.59%,并随演化程度的增强而增大;链烷烃和环烷烃质量分数比值与成熟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当链烷烃与环烷烃质量分数比值等于1~2时为低熟阶段,当链烷烃与环烷烃质量分数比值等于2~6时为成熟阶段;证实了2,4-二甲基戊烷与2,3-二甲基戊烷质量分数比值的对数是温度的函数,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可获取源岩经历的最高埋藏温度.  相似文献   
60.
河北阳原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的含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约束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的流变机制,使用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FTIR)测量了阳原玄武岩中尖晶石橄榄岩捕虏体的矿物含水量。FTIR光谱结果表明阳原橄榄岩捕虏体的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都有特征的OH吸收峰。橄榄石含有微量的水(4×10-6~9×10-6 H2O),斜方辉石含水量为(105~201)×10-6,单斜辉石含水量为(260~440)×10-6,计算得出的全岩含水量为(49~75)×10-6。值得注意的是,富流体交代以及后期蚀变作用使得含角闪石的方辉橄榄岩样品中单斜辉石的含水量显著增加。阳原橄榄岩中单斜辉石与斜方辉石的含水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水在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中的分配系数D cpx/opxOH =2.4±0.9,与全球橄榄岩样品的平均值基本一致(D cpx/opx OH = 2.2±0.1)。与汉诺坝的橄榄岩捕虏体相比,阳原捕虏体中橄榄石和辉石的结构水含量都明显较高,这可能与阳原橄榄岩经历的上地幔交代作用有关。统计表明全球克拉通玄武岩携带的尖晶石橄榄岩捕虏体中橄榄石的含水量普遍较低(0~10×10-6),而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含水量则存在明显的不均一性。金伯利岩携带的石榴石橄榄岩中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含水量都明显高于玄武岩携带的尖晶石橄榄岩中相应矿物的含水量,这可能与金伯利岩来源深、富流体、上升快的性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