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大气科学   29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广义曲线网格下的缓坡方程数值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个综合考虑地形、背景流、摩擦耗散的Ebersole型缓坡方程,变换为广义曲线坐标形式,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利用双曲地形波浪传播进行验证,设计了长江口深水航道区域与地形相符的曲线网格,并作了该地区波浪的计算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大大减少了计算量,更增加了计算的稳定度,是一个实用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72.
中国海潮波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文钰 《海洋预报》2000,17(2):73-77
一、研究背景关于我国近海潮波的研究,除了经典的潮汐分析与推算之外,潮波的数值计算和模拟近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数值计算已经逐渐成为潮波研究中一种常用和经济有效的方法。就目前我国近海潮波数值研究所采取的方法而言,大体可分为两类:边值法和初值法。边值法要求岸界和水侧边界的潮位都给定,其计算效果依赖于边界值的可靠性。在观测站分布稀疏的沿岸确定边界格点上的潮位值所带来的人为偏差,会造成计算区域内部的可现误差(叶安乐,1995)。另外,从物理实质上看,边值法相当于岸界有虚拟潮波传入,…  相似文献   
73.
本文根据北太平洋海温信息区特征,把北太平洋海温场划分为四个区域,通过谱分析得到:赤道中太平洋与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温变化基本一致,赤道中、东太平洋信风应力变化具有相同周期振荡;各海区平均海温和赤道地区信风应力在显著凝聚的60个月周期变化次序上和ENSO形成的Wyrtki理论颇为相似,其中,赤道中太平洋信风首先发生变化,而致使源地及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随之变化中,中纬度太平洋中部海温的变化可能成为过程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74.
M2分潮对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σ坐标系下的斜压浅涨环流模式,研究M2分潮对夏季长江冲淡不扩展的影响,在“准定常流”作用下,模拟出能反映夏季长江冲水火水扩展的盐度场,并模拟出与黄、东海实测资料相符的M2分潮。在此基础上,用两种方案讨论M2分潮对冲淡水的影响。第一种方案,仅考虑M2分潮,计算它对冲淡水扩展的影响,第二种方案,将M2分潮和“准定常流”耦合,计算冲淡水的变化,结果表明,M2分潮对冲淡水扩展有一定影响,其中包括潮混合  相似文献   
75.
利用二维水体和物质长期输运速度及其机制分解形式,分析了长江口1997年洪季观测资料,从实践上认识悬沙、盐度和水体长期输运的分离程度.观测站资料的计算分析表明:最大浑浊带附近,二维悬沙和水体长期输运速度平均夹角为36.0°、速度量值平均相差29.9%,悬沙和水体长期输运具有明显的分离特征;盐度锋面附近,二维盐度和水体长期输运速度的平均夹角为43.6°、速度大小平均相差27.8%,盐度和水体长期输运具有明显的分离特征.  相似文献   
76.
由模拟波面分析双峰谱型海浪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目前国际上最新的随机波分析方法,由协方差矩阵的循环嵌套技术,对美国国家浮标44008站2002年6月一典型的双峰海浪谱资料进行谱分析.以实测平均谱为靶谱,对随机波面进行模拟.得到模拟波面估计谱与实测谱极为相近,谱峰及谱峰频率都基本一致.说明利用模拟波面研究海浪具有代表性,它可以反映实测海浪的特征.利用实测海浪谱密度,统计波特征量的周期概率分布,得到理论周期概率密度与估计周期概率密度分布相符较好,且与模拟波面的波周期分布也较好的一致.利用Longuet-Higgins(1983)模型计算了波高-周期联合概率密度分布.得到变换高斯过程计算的波高与周期联合分布与实测情况基本相同,更好地描述了波高-周期联合概率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