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通过对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海域油气地球化学样品采集、酸解烃类气体和芳烃类指标的分析测试,以及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揭示了烃类地球化学指标的异常分布特征,分析了烃类气体的成因类型和深部油气属性,进行了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分区和含油气性评价。烃类地球化学指标,包括酸解甲烷、酸解乙烷、芳烃及其衍生物总量260 nm和稠环芳烃总量360 nm的异常,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和东部,分别与瓯江凹陷和闽江凹陷相对应。酸解烃类气体组合及甲烷碳同位素组成指示酸解烃类气体异常主要为热成因并遭受了表层氧化,深部油气属性属于干气至凝析油气,以干气为主。根据综合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划分了西部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区和东部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区。酸解甲烷、酸解乙烷、芳烃及其衍生物总量260 nm和稠环芳烃总量360 nm指标异常在西部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区均有明显显示,而东部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区则以酸解烃类气体异常为主,稠环芳烃总量360 nm异常部分分布,芳烃及其衍生物总量260 nm异常只有零星分布。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部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区含油气性明显优于东部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区,也就是瓯江凹陷的含油气性好于闽江凹陷。  相似文献   
82.
夏季乌拉尔长阻塞过程及其与热带热力异常关系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和1998年均为长江洪涝年,这两年大气环流的一个共同特征是乌拉尔阻塞的频繁发生和异常维持。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的大气环流资料和向上射出长波辐射资料,对比分析了2010和1998年夏季乌拉尔地区环流持续异常的特征、大尺度环流形势、热带加热背景及其可能影响。结果显示:(1)2010年夏季乌拉尔发生了一次持续正异常过程,该过程是自1948年以来持续时间第二长(共37天)的,其最大异常中心在乌拉尔略偏西,持续时间比1998年的那次过程长(1998年的那次过程持续时间为22天);(2)异常过程期间存在行星波活动异常,2010年的过程行星波活动以2、4波的贡献为主,而1998年为1、2波的贡献为主;(3)异常过程期间,热带对流活动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它们行星波活动不同的原因;(4)两次异常过程期间,一个共同特点是在苏门答腊西侧的热带印度洋区域存在明显的对流增强。该区域强对流可能激发了类似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的波列向中高纬传播,从而调制行星波活动,再影响乌拉尔位势高度异常的形成和持续维持。  相似文献   
83.
基于时间尺度分离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时间尺度分离,利用NCEP第2代气候预测系统 (CFSv2) 每年4月起报的夏季月平均预测资料, 结合实际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对江淮流域及华北地区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降尺度预测。将预测量和预测因子分为年际分量和年代际分量,在两个时间尺度上分别建立降尺度模型,两个预测分量之和为总预测量。对1982—2008年拟合时段的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回报结果表明:降尺度预测结果相对于原始模式结果预测技巧显著提高。降尺度预测与实况降水在江淮流域和华北地区的空间相关系数最大值超过0.8,多年平均值也分别提高到0.53和0.51;时间相关在每个站点也显著增强,相关系数为0.38~0.65。对2009—2013年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降尺度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出该时段的降水异常空间型态。同时,该模型对2014年夏季降水长江以南偏多、黄淮地区偏少的分布形势也有一定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84.
海洋油气的目标地球化学探测是直接为局部构造排序和钻探井位优选而采取的一种综合性的油气勘探技术。首先是进行目标区海底油气渗漏的地球物理识别,具体包括: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对海水表面油膜的识别,利用侧扫声纳、多波速和浅地层剖面测量对海底表面特征的识别,以及利用二维、三维地震对海底深层特征的识别等;然后是开展目标区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包括取样站位布设,样品采集和处理,地球化学指标分析测试,地球化学异常提取和综合评价等。通过对南黄海目标区侧扫声纳、浅地层剖面,以及二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可能油气渗漏区,开展了油气地球化学探测,识别出了单指标异常和多指标综合异常,划分了4个地球化学区。地球化学区与目标区内的局部构造和断裂构造关系密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地球化学区含油气性优劣的排序是Ⅰ区〉Ⅲ区〉Ⅱ区〉Ⅳ区。据此建议钻探井位布设在Ⅰ区即ZC7-1构造或Ⅲ区即ZC133构造上。  相似文献   
85.
南黄海中部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布与分子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南黄海中部50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通沉积物有机质、粒度及常量元素特征,了解有机质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其中64个站位的进行气相色谱(GC-FID)分析,探讨有机质分子组成。分析表明:南黄海中部总有机碳受水动力影响呈分布西低东高分布,总有机碳与Al2O3含量中值粒径依次相关特性;正构烷烃组成表明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海洋浮游藻类贡献次之,陆源植物中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贡献相当,类异戊二烯烃反映了短链正构烷烃明显海洋还原沉积环境;常量元素与正构烷烃参数综合分析表明,南黄海中部陆源有机质主要来自于现代黄河、苏北古黄河输入,体现无机-有机综合分析对有机质物源判断;部分样品具有明显石油源输入特征,细菌对沉积物有机质贡献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86.
在南黄海中部隆起区沉积物样品三维荧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分析北部坳陷三维荧光、饱和烃及芳烃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三维荧光指标在研究区油气渗漏系统中的指示意义。分析认为,三维荧光主峰及次峰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最大荧光强度等指标与中部隆起区相当。利用最大荧光强度、T/D指标、芳烃百分含量组成三指标异常下限的提取方法,相互印证确定了9个地球化学异常区,异常点表现为凝析油特征。并结合南黄海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对异常区的可靠性进行了分类,划分了1个可靠性良好区、4个较好区、2个一般区、2个较差区。  相似文献   
87.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5次评估报告(IPCC AR5)耦合模式相互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所包含的8个模式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强降水的气候特征在21世纪的变化进行预估,并与此前基于第3阶段(CMIP3)的7个模式的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所用资料既包括模式对20世纪的历史模拟,也包括它们在未来高、中、低三种排放情景(即RCP8.5、RCP4.5、RCP2.6三种代表性浓度路径)下的预估试验资料。结果表明:1)不同模式的预估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对于20世纪最后20 a(1980—1999年),21世纪不仅强降水事件频次、强降水事件的平均强度增加,且年际变率也有所增强。就增加幅度而言,西部强度较小,东部强度较大。2)就不同排放情景相互比较而言,在低排放情景和高排放情景(RCP2.6和RCP8.5)下,降水强度和频次的增长均比在中等排放情景(RCP4.5)下大。3)与之前CMIP3的结果相比,尽管二者均预估未来降水强度和频次增长,但二者增加幅度的空间分布并不一致。在CMIP5中,表现为自西向东幅度递增的特点,而在CMIP3中则中部地区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88.
武汉市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若干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地质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本文对武汉市城市地质环境及场区地震、环境地质因素、江、湖水质、洪泛及地面渍害、三峡工程及影响等进行了论述。从而认为应把研究和防治武汉城市环境地质灾害及环境恶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来开展,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管理的大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89.
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建立了断面域兴安、松嫩地块地壳-上地幔结构及岩石组成模型,估算了地壳-上地幔各结构层的元素丰度(地壳53种,地幔34种)。根据不同结构层的元素丰度,建立了兴安、松嫩地块地壳-上地幔垂向地球化学分带。兴安、松嫩地块化学组成的横向对比表明每个地块都有其独立演化历史。与华北地台南缘化学组成对比表明两地块与华北地台无明显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0.
烃类气体是海底渗漏烃的重要组分之一。它们在海底沉积物中主要以游离态和束缚态形式存在。测量海底沉积物烃类气体组成的方法有顶空气法、酸解烃法和热释烃法等。顶空气测量的是在海底沉积物中以游离态存在的烃类气体,酸解烃测定的是吸附在颗粒表面或存在内部包裹体中的束缚烃类气体,热释烃测定的是海底沉积物中被硅铝酸盐所吸附的束缚烃类气体。海底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方法包括图解法和计算法等多种方法。海底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成因主要包括有生物成因、热成因和混合成因等。利用烃类气体含量、组合及比值,结合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解释地球化学异常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