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鄂尔多斯盆地在经历了古生代抬升剥蚀之后,在晚古生代晚期开始沉降并沉积了海陆过渡相本溪组碎屑岩。为阐明该套碎屑岩的物源体系特征,基于露头、岩芯、分析化验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本溪组砾岩分布、轻矿物碎屑组分、石英阴极发光、重矿物特征及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识别了本溪组平面上不同物源体系,继而确定了不同物源体系的母岩类型及本溪组沉积时期盆地南部构造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本溪组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整体南北双向供源,其中北部物源供给相对较强,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子物源体系,西北物源母岩主要为变质岩和少量火山岩,东北部地区母岩主要为酸性侵入岩,西南部地区物源主要为高级变质岩、部分岩浆岩和少量沉积岩,东南部地区主要为高级变质岩。同时在本溪组沉积时期,南部物源影响范围可达盆地中部地区,北秦岭陆块该时期已与华北板块南缘发生碰撞是南部物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2.
山东蓬莱近海岸的地应力状态及断层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查明蓬莱近海岸的地应力状态,开展了2个钻孔(深度小于200m)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工作,并与长岛附近海域3个钻孔的地应力状态进行了对比,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地应力随深度变化的特征,结合最大剪应力与平均主应力之比(μm)和侧压力系数(K')探讨了研究区的断层稳定性。结果表明:蓬莱近海岸和长岛海域的地应力状态基本一致,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主要表现为北东东至东西向,这与华北的区域应力场相一致;水平应力的梯度大于环渤海圈的平均地应力梯度;研究区浅部三向主应力相对大小以SH > Sh > Sv为主,这有利于逆断层的活动;研究区K'值和μm值均较高,分布区间分别为:2.76~3.98和0.47~0.59;陆区断层与区域应力方向均以较大角度相交,处于稳定的状态;海域的北西西向和北东向断层与区域应力场的方向夹角较小,如果区域应力持续增强,将有利于走滑断层的活动,这与震源机制以走滑型地震为主相符。研究结果对研究区内断层稳定性的评价和重大工程的设计及施工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3.
岛弧-弧后盆地是海底热液硫化物发育的重要环境。本文总结了近几十年对西太平洋地区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调查及研究的成果,阐述了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的分布规律、构造环境、热液喷口水深和流体温度变化关系、相分离过程以及热液硫化物的金属元素组成特征,分析了成矿元素富集规律和控矿因素。研究认为,随着岛弧-弧后盆地热液喷口所处水深的增加,其最高喷口流体温度也相应增加,这与相分离过程有关;岛弧-弧后盆地热液硫化物与洋中脊硫化物不同,以Fe-Zn-Pb型硫化物为主,显著富集Zn、Pb、Au、Ag等金属元素;热液成矿作用主要受到岛弧及弧后扩张处的岩浆作用、相分离、基岩、弧后扩张速率、沉积物盖层等5类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4.
黎钦铁路飞龙郁江特大桥建设对改善沿线交通状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飞龙郁江特大桥建设需穿过西津湿地,桥梁施工会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分析了飞龙郁江特大桥施工对西津湿地的水体环境、植被、土壤、鸟类和水生动物的影响,提出多项减缓桥梁工程对湿地不利影响的环保措施,以达到工程建设与湿地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5.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在泥浆泵设计阶段对曲轴进行动态特性分析,研究模拟曲轴实际工况时的振动特性。设计了轴承刚度测试实验装置,用以模拟曲轴轴承支撑边界条件;建立了弹簧组轴系有限元模型,提取了系统前4阶固有频率和振型,为钻探用泥浆泵曲轴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6.
地貌陡坎的成因有许多种, 其中之一是由断层在新构造时期的活动造成。 因此, 地貌陡坎的存在可能指示了断层在新生代的活动性, 然而在运用地貌线性方法判定新生代以来断层活动的时候还需要有其他资料的相互验证, 否则可能得到相反的结论。 该文以邙山东侧陡坎与老鸦陈断层为例, 通过遥感影像解释、 中浅层地震探测、 联合钻孔对比、 地貌测量等方法, 得到了老鸦陈断层是一条倾向NE向的前第四纪正断层, 同时将陡坎分为三段, 陡坎总体走向NW—NWW向, 由北而南, 高差逐渐降低, 出郑州东南后消失。 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认为古黄河改道或其支流侵蚀切割形成邙山东侧陡坎, 与老鸦陈断层没有直接关系, 陡坎的形成时间不应早于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37.
在黑方台地区由于常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诱发了大量的滑坡。根据对黑方台野狐沟左岸滑坡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和物理地质现象的现场调研,分析野狐沟沟口左岸7#滑坡随着时间的推移,沟深加深,基岩出露厚度增大,对滑坡规模、滑坡类型和坡体变形的规律性影响。利用Midas/GT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坡体位移、应变的变化规律,总结了野狐沟沟口左岸7#滑坡演化规律,对于更好的认识野狐沟斜坡地质灾害,滑坡防治、固沟护台、保护农田耕地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8.
为了解决目前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压裂液体系应用灵活性差、性能不可调问题,研究了一体化压裂液体系。以3种一体化稠化剂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黏土稳定剂、助排剂和破胶剂,开展一体化压裂液体系增黏、减阻、悬砂、耐温抗剪切、破胶、添加剂配伍性、防膨和表面张力实验评价,并分析一体化压裂液现场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一体化压裂液体系黏度灵活可调,黏度随一体化稠化剂含量增加而增大,黏度调整区间为3~200 mPa·s,高黏液体悬砂性能优异,体积分数为1.0%的一体化压裂液在60℃、100 S?1剪切条件下黏度大于100 mPa·s;一体化压裂液体系与各类添加剂配伍性良好,易破胶,减阻率、防膨率均大于70%,表面张力小于28 mN/m。其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功能性和应用性两个方面,功能上集滑溜水、线性胶、交联液压裂液体系于一体,能够满足各类气层压裂改造工艺对造缝、减阻、防膨、携砂、快速返排等性能的要求;应用上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现场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井均取得了成功应用。一体化压裂液推动了非常规气压裂工艺试验,提高了压裂改造效果,对各类气层以及压裂改造工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9.
“双碳”目标背景下,地热能作为广泛分布的绿色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构造裂隙型地热水因出水量大、易回灌等优势,成为当前水热型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重要类型。运用区域综合物探方法,系统分析关中西部眉县城区区域构造、地层岩性、储水空间及富水性,指导热水井靶区预测和井位布局。结果表明,目标区发育3条隐伏断层,其中富水性好、规模较大的2条断层可以作为靶区断层,在此基础上将地热井布局于断层上盘靠近断层预测线的位置,垂向上沿着断层倾向方向钻穿基岩面风化带,结合断层和基岩面埋深等实际地质条件,该区地热井平均钻进基岩面以下500 m。钻井结果显示眉县地区二元结构热储发育,即新近系碎屑岩孔隙水热储和基岩裂隙水热储,完钻的8口地热井中7口井出水量超过100 m3/h,出水主要为基岩构造裂隙水,另1口井出水量较小,推测未取得基岩构造裂隙水,出水主要为新近系碎屑岩孔隙水。  相似文献   
140.
本文利用1985-1990年连续69个月的NOAA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中国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以及时间序列分析,并且结合同期的月平均气温、降水数据,进行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该文证实了在中国植被覆盖随时间的推移规律,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植被覆盖变化与气温、降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