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西南早寒武世牛蹄塘组是分布在中国南方扬子地台的一套黑色岩系,区域上发育有典型富集多金属元素的硫化物矿化层。选取遵义松林小竹牛蹄塘组下部富硒、钼、镍等元素的黑色岩系剖面,利用Se同位素初步探讨了该剖面岩石的沉积环境和硒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小竹牛蹄塘组下部剖面黑色岩系的δ^82/76SeSRM 3149比值变化较大,下部底层含碳斑脱岩与磷块岩的变化范围在-4.35%~+4.11‰之间;中间镍钼层及碳质页岩、碳质碳酸盐岩的占82δ^82/76SeSRM 3149变化范围窄,平均值为0.91700±0.23700(n=4);上层碳质页岩为-1.24‰。结合已发表的钼同位素数据,认为中间岩石沉积于缺氧/无氧环境,但存在盆地海水与热液或充氧水团的混合;下层的岩石曾一度位于充氧与贫氧环境的边界面,局部岩石曾暴露地表经历了较强的风化和蚀变作用,海水中硒有可能来自底部富硒斑脱岩的氧化淋滤或海底热液。据此推测遵义松林小竹牛蹄塘组下部岩石的沉积环境极可能处在局限盆地靠近陆地的边缘部分,经历了充氧→贫氧→缺氧/无氧→贫氧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32.
高压密闭罐溶样-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的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浓HNO3 HF混合液和浓HNO3液分别在高压密闭罐中消解土壤、沉积物、岩石和植物样品,6 mol/L HCL加热还原样品后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样品中的硒.使用该法对土壤标准参考物质GSS-4、GSS-5、GSS-6、GSS-7和植物标准GSV-1、GSV-3进行了分析,硒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一致.加标回收实验的回收率在98.0%~101.4%,平均为99.8%.实测样品中的硒与中子活化分析(NAA)和氢化物-多接受杯质谱计(HG-MC-ICP- MS)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法平行样的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提高了硒分析的准确度和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33.
大气硒约占全球总硒的10%~25%[1].全球硒循环的评估表明,每年约有13 000~19 000 t硒通过对流层进行循环[2].因此,大气硒是硒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4.
西南寒武、二叠系富硒碳质岩中硒结合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硒的7步连续化学提取技术,对采自贵州寒武纪牛蹄塘组和湖北恩施二叠纪茅口组富硒碳质岩中的水溶态、可交换态、有机态、元素态、酸性提取态、硫化物/硒化物态和残渣态硒进行了比较研究,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了岩石总硒和各结合态硒。结果表明,恩施二叠纪沙地新鲜富硒碳质硅质岩和碳质页岩中的硒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硫化物/硒化物态硒为主,残渣态硒较低;遵义松林早寒武世碳质硅质岩中的硒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硫化物态硒为主,碳质页岩与镍钼矿层中则以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和硫化物态硒为主,斑脱岩中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元素态和可交换态硒为主。根据硒结合态的这种分布特征,推测二叠纪、寒武纪富硒碳质岩中硒初始富集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略有差异:前者碳质硅质岩中主要以微生物还原为主,碳质页岩中则是微生物还原作用和生物同化吸收或吸附兼而有之;后者主要以生物同化吸收或吸附为主,微生物还原次之。  相似文献   
35.
多形态自然硒的首次发现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湖北省恩施市渔塘坝的富硒碳质硅质岩、碳质页岩及其废弃岩中堆中,作者首次发现了多种形态的自然硒。本文根据自然硒的产出环境和成因将其分为三种,一种产于近地表废弃“石煤”堆中;一种与构造作用有关;另一种与表生风化作用有关。近地表废弃“石煤”堆中的自然硒是与岩层(或自燃)有关,见有晶形完好、颗粒粗大的晶体;与构造作用有关的自然硒多为毛发状、针状;与表生风化作用有关的自然硒颗粒细小,针状晶体少见。  相似文献   
36.
基于三轴压缩试验的破裂岩损伤演化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基于三轴试验的弹塑性损伤演化方程建立的方法 ,验证了采用该方法的合理性 ,并依此提出了鲁中冶金矿山公司小官庄铁矿两类破裂岩的弹塑性损伤演化方程 ,该方程参数少、物理意义明确 ,对该类围岩巷道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渔塘坝微地域硒分布的景观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取迄今世界上唯一发生过人群硒中毒爆发性流行的地区--湖北恩市双河乡渔塘坝为研究区。研究表明,在表生中--强风化环境中,硒是个相当活泼的元素。在渔塘坝0.01km^2的微地域内,土壤硒、玉米硒的分布存在着显著的不均一性。微地形、淋失条件是影响二者硒贪主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土壤硒含是基本决定了玉米硒含量。渔塘坝中硒在玉米中的基本分布规律是雄花、雌蕊〉叶〉籽〉根〉茎,上部叶片〉下部叶片、上部茎节〉下部茎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多接收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Mo同位素分析方法的精度和效率,使Mo同位素地球化学成为当前地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前沿方向.本文综述了Mo稳定同位素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地质应用.自然界中的Mo同位素(δ98/95Mo)的一般变化范围是-1.35‰~2.60‰.Mo同位素分馏在充氧环境下取决于Mn氧化物的吸附或共沉淀,贫氧一缺氧环境下受控于水溶液中的[H2S].沉积物中的Mo同位素既能指示古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也能够指示与之相关的古海洋地理环境,因此,Mo同位素是了解局域至区域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硫和碳地球化学循环及古海洋化学演化等的强有力工具.随着其分馏机理的进一步阐明和应用范围的拓展,Mo同位素将在地球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9.
环境中硒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硒的形态研究是了解环境中硒的毒性、生物可利用性、迁移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的基础,其研究方法一般分为直接和间接法。本文总结了环境中硒形态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对环境样品中常用的硒形态分析技术——连续化学浸提技术作了全面详细的讨论,并综述了其它硒形态分析方法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40.
本文描述在中国首次发现的少见矿物——水硒铁石(Fe_2~(3+)Se_3O_9·6H_2O)。它产于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市以东的渔塘坝村,属于下二叠统马口组的碳质页岩里。此页岩富含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