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177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380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一、小侵入体一般概念及其特点小侵入体概念問題,目前还未有統一的解釋,苏联地質学家阿布杜拉耶夫所著成矿作用与花崗岩类侵入作用的成因关系一書中,認为小侵入体具浅成外形,范围小,其单独侵入体露头的横断面很少超过1~1.5公里,呈岩株状或岩墙状;一般具有斑状及細粒状結构。杨敏之同志在57年1期地質知識发表的岩墙与矿脉的互相关系一文中認为小侵入体包括岩株、岩墙、岩斗等直径不大(数百米到数公里)的侵入体。笔者認为小浸入体主要是指火成岩的岩株而言,但可以包括与侵入体有关的岩床、岩脉,其范围根据主要  相似文献   
122.
电雷管是矿山企业生产中需要的一种爆破材料。因为使用电雷管爆破又防水、又安全。特别在矿山下掘竪井是不可缺少的。可是在大跃进以来,由于全民办工业新建的矿山雨后春筍般的建设起来。因而需要的爆破材料呈現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是,在党的总路綫灯塔照耀下、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針,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些材料自立更生,可以得到解決。我矿初試制土电雷管时,有些人也在怀疑不相信会制造成功。可是我們响应党的号召,破除了迷信,用代用材料和利用廢材料经过了七天的試驗,終于在2月10日試制成功,且效果良好,不次于洋电雷管的質量。現在我矿已开始正式加工,能解決部分电雷管  相似文献   
123.
提出了一种考虑高程信息的MERIS水汽插值方法。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明显地削弱大气对干涉图的影响,并成功地探测出了美国洛杉矶地区的地表形变信号。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高程信息的MERIS水汽插值法的改正精度优于常规的MERIS水汽插值改正法,改善程度平均达4.25%,有利于改正地形起伏大的地区的大气影响。  相似文献   
124.
南海主权争端的战略态势及中国的应对方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海作为一个具有战略通道功能和能源基地功能的特殊区域,在中国这个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地缘战略中具有特别重要地位。南海形势的持续紧张固然有其历史成因,但亦反映出当今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地缘环境趋于复杂的残酷现实。本文首先从南海地理概况、南海问题的历史沿革、国际社会对中国主权的认同三个方面辨析南海疆域地理格局和南海问题的动态演进;其次通过对南海权益争端脉络的梳理,指出南海问题在本质上已从中国与东盟当事国之间纯粹的资源争夺和领土争端,异化为西方大国阻击中国和平崛起的空间战场和历史节点;然后根据中国在"崛而未起"阶段特殊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指出能力和意愿的不足是导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战略被动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提出了应对南海局势的基本思路:在坚持"区内问题区内解决"原则,力争在双边或多边制度框架内和平化解矛盾和冲突的同时,要树立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防范个别国家出现战略误判,并加大对该地区的战略资源投放,逐步强化对争议海域的有效管理和实际控制。  相似文献   
125.
中国崛起的国际地缘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围堵与反围堵是世界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常态。本文立足于结构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原理,运用地理学的空间相互作用和区位选择等理论,探讨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权力一利益半径外延的必然性、与本文为竞争利益空间而发生的全球性战略互动,以及由此诱发的周边地缘风险。作者指出,由于区域的非均质性,中国向外实现战略突破时只能依循非均衡路径,即集中优势资源在空间阻滞效应较弱、"投资"回报较高的局部地区率先实现突破,并以此为"极轴"向其他地区辐射战略影响。在全球层面上,由于综合国力的结构性缺陷,目前中国宜把战略资源优先投放到"低政治"领域,运用渗透性较强的经济手段,争取尽快在非洲、拉美与西欧等地获取必要的战略立足点;而在区域层面上,中国应追求在"高政治"领域有所建树,选择与中国在地理上接近、文化亲缘性较强、战略互信度较高的国家进行对外拓展,如:巴基斯坦、缅甸、蒙古、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地缘战略。  相似文献   
126.
广西平果沉积型铝土矿产出于上二叠统合山组底部,上覆于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之上.本文对广西平果教美、太平、那豆沉积型铝土矿和茅口组灰岩、领薅组沉凝灰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其稀土地球化学特征,探索铝土矿的物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广西平果上二叠统沉积型铝土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配分模式与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和上二叠统合山组凝灰...  相似文献   
127.
台风“卡努”的数值模拟与非对称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热带气旋登陆过程中受到浅海区大陆架和海岸地形的影响,其结构将发生突变.本文用MM5模式模拟了0515号台风"卡努"登陆浙江的过程,表明MM5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出台风路径及其主要雨带.在结构上,登陆后主要完成了从基本对称的垂直分布到东西非对称分布的转换.在热力场方面,登陆后的相当位温、相对湿度、水汽通量散度都比登陆前更加有利于暴雨的发生,登陆后的东西两侧也演变为不对称的分布,东侧的水汽比西侧更充沛,同时东侧的大气层结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8.
三维变分同化雷达资料暴雨个例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中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及其同化系统开展雷达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一次暴雨个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考虑垂直运动影响的情况下,仅同化多普勒雷达径向风资料可以增加初始场中的中小尺度系统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报开始阶段的降水;同化由反射率因子导出的垂直速度、雨水混合比并令上升区饱和,可以较大改善降水预报结果;联合同化径向速度和反射率因子资料将得到它们的共同影响.模拟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6 h的演变过程与观测十分一致,基本消除了旋转加强现象.发展旺盛阶段的对流单体南北方向范围约50 km,最大上升速度位于500 hPa附近,超过3.0 m/s;雨水最大含量在400 hPa附近,超过5.0 g/kg;云水最大值位于600 hPa,约0.5 g/kg;造成的降水强度可达30 mm/h,具有明显的β中尺度系统的特征.初始场中水汽是否达到β中尺度降水维持所需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初始场中水汽条件较差,即使含有云水、雨水、垂直速度的信息,这些信息也会很快消亡,难以维持下去;此外,雷达资料的质量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9.
对流层中上层干空气对“碧利斯”台风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2006年7月14—15日的NECP/NCAR全球1°×1°再分析、站点降水和探空资料,研究了对流层中上层干空气对“碧利斯”台风造成的湖南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前对流层中上层500~200hPa有大片相对湿度低的干区,暴雨发生后干区减弱消失。干区与不稳定能量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受东风气流影响,干区向偏西方向移动;较强的水汽垂直输送也有利于暴雨发生前雨区上空干空气的减弱。敏感性试验证明对流层中上层干空气对不稳定能量有一定的积累作用;在增强干空气相对湿度的情况下,干空气的减弱对降水量的减少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0.
低纬高原罕见“雷打雪”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荣芬  鲁亚斌  高安生  李磊 《气象》2009,35(2):49-56
应用常规高空资料、FY-2C卫星红外和水汽图像、加密自动站地面观测资料,结合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08年2月28日夜间至29日凌晨发生在云南的"雷打雪"罕见天气现象.结果表明:南支槽和冷空气、西南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是其发生的有利天气背景,其中强对流天气就发生在急流与锋面相互作用的湿度锋湿区内斜压不稳定的环境中.中-γ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并逐渐增强为中-β尺度对流云团是形成此次复杂对流天气的直接中尺度系统.多普勒雷达回波中,PPI上有回波强度达25~33dBz的"人字形"回波、钩状回波以及阵风锋的出现,相应VPPI上出现逆风区、低层零线"S"形暖平流及"牛眼"结构是"雷打雪"天气中降雨转为冰雹、阵雪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由弱变强的典型特征.地面逐时温、压、湿、风的迅速演变特征表现为雷暴发生前增温增湿和增压,温度、气压出现峰值,且气压曲线显示为圆顶状的中尺度雷暴高压特征;风的变化则表现为风向呈逆时针旋转,偏北风增大并出现风速峰值.雷暴过境时,要素显示为降温增湿,出现露点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