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91.
红姑鱼日粮脂肪水平和脂肪酸比例与脂肪肝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9种不同水平蛋白质与脂肪日粮饲养初始体质量约为2.73g的红姑鱼 (Sciaenopso cellatus),研究了不同水平脂肪与脂肪酸比例与营养性脂肪肝病的关系。结果表明 :(1)红姑鱼的各期生长率和存活率随着日粮脂肪含量增加而下降 ,且不同脂肪含量日粮组间差异显著 (P<0.05) ;(2)红姑鱼肝胰脏脂肪含量与日粮脂肪水平成正比 ,且不同脂肪含量日粮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肝胰脏中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 (即n-3PUFA)的比例随着日粮脂肪含量增加而下降,且不同脂肪含量日粮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肝体比率随着日粮脂肪含量增加而上升 ;(3)饲喂脂肪含量分别为8 %,12%的5组日粮的红姑鱼从实验第21天起开始发病 ,死亡 ,病变程度与日粮脂肪水平成正相关。另外 ,研究还发现 ,饲喂9种不同水平的蛋白质和脂肪日粮的红姑鱼均引起营养性脂肪肝病 ,且病变程度与死亡率随着日粮脂肪含量升高和肝胰脏中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减少而增加。红姑鱼日粮中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20∶5n -3和22∶6n-3含量减少可能是导致营养性脂肪肝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2.
<正>2022年底,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0八队在个旧西区阳山片区开展历史遗留废渣堆放点综合调查评价项目时,在施工钻孔底部揭露到一层呈岩枝状产出,厚4.67~32.61 m(未揭穿)的半—全风化淡色花岗岩体。该岩体位于神仙水岩体东南缘(图1),东侧紧邻区域性断裂——个旧断裂,受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影响,其长轴方向与区内构造行迹总体一致,长约500 m, 宽40~150 m, 出露面积约0.02 km2(图2)。经过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3.
选取近60 a广汉地区逐日降水资料,结合当地经济数据,应用一元线性回归、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年、季降水趋势及多时间尺度下降水时间序列的周期变化。并引入经济模型研究县域经济产出对天气变化的反应。结果表明:近60 a广汉地区年降水量近似呈正态分布且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2.5 mm/10a,四季降水量总体均呈减少趋势。在较大时间尺度下,广汉地区呈现“多雨~少雨~多雨”的交替变化,并且近两年降雨呈集中分布,夏涝和冬旱发生频率增多。另外,年降水量突变不显著,存在3个明显的主周期,分别为6 a、12 a和28 a。在这种降水气候背景下,降水量变化会显著影响广汉地区经济总产出,相关程度排序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日降水量介于0~20 mm的低强度降水天气的减少会导致当年地区经济出现下滑,而日降水量>50 mm的极端降水天气并不会对当年地区经济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4.
本文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地面自动站、探空资料和卫星资料,综合利用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和气象要素等资料分析了晴空回波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域(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晴空回波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具体表现为每年的春秋两季天气雷达可探测到明显的晴空回波,而且晴空回波主要出现在傍晚到第2天清晨之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雷达探测的晴空回波和折射指数的涨落关系密切,此外逆温层和高湿区的存在也与雷达是否能够探测到晴空回波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