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辽西建平—宝国老太古宙变质岩建造金矿化带成矿潜力巨大,目前已发现金矿床(点)127处,但随着金矿开发力度及难度增大,急需寻求新的找矿突破。利用前人的地质、矿产、物探及化探等资料,建立了建平—宝国老太古宙变质岩建造金矿化带的空间数据库。重新建立了研究区金矿区域找矿模型,其中主要找矿标志包括新太古代变质深成岩、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EW-NE-NNE-NW向断裂、Au-Ag-Cu-Pb-Zn-Mo化探异常、金重砂异常、已发现金矿床(点)。采用MRAS中的矿床综合预测模型,对研究区首次进行了基于GIS下的金矿产资源评价工作。据此圈定并优选出12处找矿靶区;并根据成矿有力度的不同由高到低划分为A、B、C 3级,其中A级找矿靶区7处,B级找矿靶区4处,C级找矿靶区1处。  相似文献   
12.
13.
大兴安岭中南段铜成矿带已探明铜矿床众多,矿化类型主要为热液脉型与斑岩型.布敦化铜矿床由于同时存在两种矿化类型而备受关注,然而针对该矿区内相邻两个矿段(金鸡岭、孔雀山)成矿特征差异性缘由尚未得到解释,有关该矿床成矿机制综合研究尚显薄弱,整体成矿模式亟待建立.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布敦化矿区如此小范围内存在两种矿化类型,有可能与晚侏罗世成矿阶段构造演化的不同相关。布敦化挤压带两侧地质体发生垂向位移,孔雀山矿段所在部位(上盘)相对上升,得以形成浅成高温热液脉型铜矿.(165±2)~151.95±0.73Ma,极有可能在金鸡岭矿段深部存在当时未上升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其内、外接触带极有可能形成浸染状铜矿化,可以作为今后该矿段找矿方向.在上述认识基础上构建布敦化铜矿床成矿模式,为揭示大兴安岭中南段铜多金属成矿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辽西地区东五家子金矿与排山楼金矿空间位置相距较近,同属华北陆块北缘东段,且均产于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深成岩组合岩系中.然而,东五家子金矿作为石英脉型金矿的代表,与以排山楼金矿为代表的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在成矿机制、成矿时代及成矿特征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别.通过对比分析上述2个金矿的矿床特征,认为局部构造环境演化差异性造成了二者成矿的不同.与此同时,内蒙地轴宝国老隆起石英脉型金矿密集分布的格局与燕山褶皱带北镇隆起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稀疏分布的格局,这一鲜明反差现象也依据“波的传导”理论得到了较好的解释.与宝国老隆起具有相似局部构造环境的旧庙隆起已发现金矿点稀少,且存在明显Au化探异常,因而有望在该区域发现“东五家子式”金矿.  相似文献   
15.
在区域化探数据系统误差校正工作中,为使校正的结果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在分析了地质背景与地球化学数据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同一地质背景条件下相同地质体的化探数据来源于同一总体,具有相同的数据特征,提出了一种依据地质背景分析的误差校正方法,探讨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步骤。以辽宁省3幅1/20万区域化探Ag元素图幅拼接为例,证实了该方法消除系统误差的有效性,并有利于图件的解释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海洋旅游中文化要素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尤其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的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文章对现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从几个相关概念,本土化模式和动力机制的研究以及我国海洋文化旅游研究现状,提出我国海洋文化旅游产业未来走一体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蒙克鲁伦—满洲里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中国境内满洲里及其南西一线集中产出查干不拉根、哈拉胜格拉陶勒盖铅锌矿和甲乌拉银铅锌矿,蒙古国毗邻地段产出查夫、乌兰铅锌矿,形成中蒙边境铅锌矿矿集区。采集研究区铅锌矿床样品进行地球化学研究及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上述铅锌矿床与成矿相关的火山岩—次火山岩—侵入岩大多属亚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具有相似性;乌兰铅锌矿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其他3个铅锌矿则具较弱的负Eu异常。根据锆石U-Pb测年结果认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应代表成矿年龄,成矿带铅锌矿床均为形成于拉伸环境下的次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对比分析了位于同一成矿带内的两国铅锌矿,揭示该矿集区铅锌矿的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为进一步指导中国境内该矿集区的铅锌矿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骆念岗  高莲凤  张璟  张振国  尹志刚  谢忠  崔建宇  吴子杰 《地质论评》2021,67(4):67050004-67050004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及岩石成因,并探讨其构造意义。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暗示其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75.8~174.5 Ma,为早侏罗世岩浆事件的产物。岩石具有富硅(SiO2=71.23%~74. 52%)、富碱更富钾(Na2O+K2O=6.31%~8.31%,K2O=2.58%~4.78%)、贫镁(MgO=0.43%~1.50%)、贫钙(CaO=0.91%~1.81%)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0.97~1.16),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和P、Ti等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Yb)N=14.07~50.34,无明显Eu异常(δEu=0.88~1.71)。花岗岩熔体的锆石饱和温度(714~745℃)明显低于A型花岗岩(>800℃),显示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宜里地区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俯冲形成的上涌热流加热新增生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有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判别,认为研究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9.
当前阶段我国正在努力推进数字化城市的设计与建设工作,而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是确保数字化城市设计与建设工作的基础与前提。确保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应用的有效性,有利于数字化城市建设进程的推进以及最终建设质量的提升。鉴于此,本文将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于数字城市建设中应用的意义作为突破口展开论述,就基础测绘地理信息在数字化城市建设中应用的具体要求展开讨论,最后提出数字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基础地理测绘数据的具体应用策略,促进我国数字化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辽东裂谷硼地球化学块体内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研究辽东裂谷大约2万km21∶20万图幅化探水系沉积物硼元素数据,圈定硼地球化学省3处,地球化学异常4处。对研究区内硼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及硼矿产资源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5级地球化学子块体作为评价远景区;并提出远景区的含矿性与块体的面积、单位体积硼供应量、异常强度及块体套合层次密切相关,结合地球化学块体谱系树对远景区进行筛选,从物质来源方向确定找矿远景区;以发育里尔峪组、有利的褶皱构造及古元古代条痕状花岗岩3个条件作为含矿远景区的控制因素,从对成矿有利的富集条件方面确定区域找矿方向。共划分9个硼矿产成矿远景区,其中具有成矿远景的Ⅰ级远景区2个,分别为Ⅲ111-1和Ⅲ11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