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王瑞  王伯雄  康健  张金 《探矿工程》2009,36(9):69-71
水平定向对接穿越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水平定向钻进无法完成长距离穿越,以及无法穿越两侧均含砾石等复杂地层的问题。介绍了水平定向对接穿越技术以及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详细分析了基于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磁阻传感器的对接穿越导向技术,基于轴向磁铁产生的磁场建立了对接模型。  相似文献   
42.
43.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位于东亚季风、印度季风与西风环流系统的交汇地带,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刻画青藏高原及其邻区降水的空间分布以及干湿气候区边界位置,不仅对深入认识该地区大气环流分布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欧亚大陆大气环流动力学过程的理解。通过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现代地表沉积岩石磁学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的综合集成研究,结合300多个气象站点近70年气温和降水数据的详细对比分析,发现降水量是控制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地表土壤磁学性质变化的主要因素,表土磁学性质可以用于揭示高原及其邻区降水的空间分布。已发表及新获取的700余块表土样品成壤相关的磁学参数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梯度变化,揭示出北祁连山—横断山以及帕米尔高原—北天山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2条重要的成壤强度分界线,其大致分别对应半湿润—半干旱区(400 mm)以及干旱和半干旱区(200 mm)的干湿气候区降水界线。此外,高原北部及其周边多个末次冰期—间冰期以来的风尘沉积剖面磁学参数的空间对比结果,还进一步揭示第四纪冰期时,随着全球变冷,干旱化加剧导致高原北部气候梯度差异显著减小,全球冰量变化可能是控制高原北部气候格局演化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44.
坦桑尼亚的Nykisirbri金矿床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在该区进行的传统电阻率法不同装置类型的试验性工作表明,构造带与背景岩石的电性差异明显,构造蚀变带和金矿体具有"低阻"特征,具有在背景岩石中寻找构造蚀变带的物探电性基础。运用视电阻率参数确定了构造蚀变带的延伸方向和规模;取得了矿脉群上的电性异常反映,从而进一步确定了金矿床的赋存空间和可能的产出位置,为钻孔的布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5.
光学遥感图像中光斑区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以MODIS为代表的中分辨率光学遥感器具有更宽的覆盖宽度,其耀斑区范围更大。耀斑区虽然对于传统的水色遥感是噪声,但对于海洋内波等动力过程的观测却是非常有益的。由于耀斑区的亮度远大于其它,因此为了观测整景图像范围的内波需要进行均衡化处理。本文以MODIS图像为例,发展了基于多项式函数的拟合方法,较好的实现了图像的均衡化处理,处理后的图像亮度变化均匀,可以清楚的观测整景图像各个部分的内波,而不需要逐一进行图像增强。  相似文献   
46.
2010年3月6日河北滦县发生ML4.5地震,其前震较为活跃且余震丰富?利用首都圈数字化地震台网监测到的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滦县ML≥2.5地震的宽带带数字地震波数据,计算得到地震视应力?结果表明:①ML4.5地震视应力表现出震前存在高值异常,震时达到峰值,震后波动下降的变化特点,而且主震视应力远大于多数余震,由此推断该序列类型为主余型?② 视应力的数值变化可以反映震源区应力状态,利用视应力的变化过程来探讨地震序列性质,结合传统序列判别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别序列类型?③ 在震级ML≤3.3范围内震级与视应力大体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47.
我国金川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世界上第三大在采岩浆硫化物矿床,Ni开采量仅次于俄罗斯Noril'sk-Talnakh和加拿大Sudbury矿床,其成因研究备受关注。利用激光—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原位分析了金川岩体中橄榄石微量元素含量,并探讨了影响元素含量变化的因素,进而阐述成岩及成矿过程。分析结果显示橄榄石中元素Ni,Cr与Fo呈负相关,Mn/Fe与Fo呈正相关,而Mn/Zn,Zn/Fe与Fo无相关性。在原始地幔橄榄石多元素标准化图中,金川Ⅰ号和Ⅱ号岩体橄榄石具相同的配分模式,均显示Cr,V,Ni,Co和Ti的亏损,富集不相容元素Zr,Y,Ti,Sc和Ca的特征。元素变化特征暗示Ⅰ号和Ⅱ号岩体具相同的母岩浆成分;与铬尖晶石的共结使橄榄石亏损Cr,V和Ti元素,而熔离的硫化物及其与橄榄石的相互反应共同影响着橄榄石中Ni和Co元素的含量。Ⅱ号岩体橄榄石较Ⅰ号岩体具较低的Cr和V含量,暗示Ⅱ号岩体母岩浆较Ⅰ号岩体经历了更高程度的演化。橄榄石高的Mn/Zn值(>13)和低的Zn/Fe值(<11)指示金川岩体岩浆可能起源于橄榄岩地幔的部分熔融,而非辉石岩地幔源区。  相似文献   
48.
随机介质热弹性平面轴对称问题的解析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康健  赵阳升  赵峥嵘  张大海 《岩土力学》2006,27(10):1689-1692
针对随机介质热弹性平面轴对称问题,在随机韦泊分布和指数分布两随机分布下提出了一种解决随机概率分布用连续函数表示的方法,得到了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轴对称问题的解析解。通过算例,讨论了热应力随分布参数m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非均质热应力与均质热应力之间的差别很大,而在指数分布下这些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49.
为探明郑州市及其周边地区隐伏构造的分布情况,在郑州北郊老鸦陈断层东侧布设了一条EW向音频大地电磁(AMT)测线,并对野外数据进行了去噪、主轴旋转、阻抗分析、静态校正等处理。用正则化反演理论方法——非线性共轭梯度法(NLCG)进行二维反演,利用与AMT测线接近平行的地震剖面分层结果对模型进行约束反演,降低了反演的多解性以及NLCG对初始模型的依赖性,最终取得了较好的电性结果。结果表明测线下方分为3层,并有一隐伏构造。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推断解释,此隐伏构造有可能是一条发育在晚新近系的正断层,亦或为第四系地层与新近系地层的不整合接触面。本文的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探明城市隐伏构造提供了地球物理及技术手段依据。  相似文献   
50.
以水质监测与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吉林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防止污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