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海洋学   4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1984年夏季的现场调查,作者研究了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铜的地球化学形式。含量及其分布,分析了铜和有机质、铁、锰、锌及中值粒径之间关系,并指出总铜平均含量为20.4mg/kg.其中残渣部分占55%,有机结合铜为19.4%、Fe-Mn氧化物结合铜为12.1%、碳酸盐结合铜为13.1%,可交换铜的含量小于1%。此外讨论了沉积物中各种形式铜含量与铁、锰、有机质及中值粒径关系。  相似文献   
22.
牟氏角毛藻的有机渗出物及其对铜的络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进行一次性的培养过程,不同时间取藻培养液过滤,测定滤液中的COD及铜络合容量CC_(cu)值。结果表明,牟氏角毛藻在生长过程中向体外渗出有机物,在指数生长期渗出的有机物量很少;细胞渗出有机物明显增加;出现在静止期之后。牟氏角毛藻的细胞渗出物对铜具有络合能力,CCcu值从初始到192小时,由1.65×10~(-7)mol/dm~3增加到2.20×10~(-7)mol/dm~3。铜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无明显改变,logKcuL变化范围从7.27到7.74。过滤藻液的COD值从初始到192小时由0.81mg/dm~3增加到1.58mg/dm~3。  相似文献   
23.
采用连续培养方法,研究三角褐指藻对汞(HgCl_2)的吸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藻体对汞有较大的富集能力,加入培养瓶中的汞被藻体富集率在95%以上,富集因子的变化范围在3×10~4—2×10~5之间。三角褐指藻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公式,其动力学过程是一级反应。并讨论了胶州湾水体中浮游植物与汞含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海水中无机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中无机氮主要包括NO_3-N、NO_2-N及NH_4-N。它是浮游植物所必须的营养盐之一。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时,海水中的无机氮下降,其中NO_3-N可被消耗殆尽;浮游植物又是浮游动物的饵料,其排泄物或残骸分解释放的有机氮经细菌作用转化成无机氮而使海水中无机氮得以再生无机氮在不同环境下经细菌或酶进行硝化或反硝化而互相转化。海水的垂直对流作用,使底部再生的无机氮补充到上层。此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Cu、Pb、Zn、Cd四种重金属离子活度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球等边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叉边金藻(Dirateria inornate)的毒性效应。藻对重金属的响应曲线包括平台区、阈值、半数效应值、零增长值。对于Cu,三种藻的阈值分别为p~aCu=8.5,p~aCu=8.7,p~aCu=8.9。三种藻的零增长值分别为p~aCu=7.0,p~aCu=7.1,p~aCu=7.3。对于Zn,三种藻的阈值分别为p~aZn=8.0,p~aZn=8.5,p~aZn=9.5。两种藻的零增长值分别为p~aZn=6.3,p~aZn=6.9。对于Pb,二种藻的阈值分别为p~aPb=10.8,p~aPb=9.5:一种藻的零生长值在p~aPb=8.2。对于Cd,三种藻的阈值分别为p~aCd=8.9,p~aCd=10.3,p~aCd=10.5。两种藻的零增长值出现在p~aCd=8.1和p~aCd=8.4。对于牟氏角毛藻,四种重金属的毒性强弱顺序为Pb>Cd>Zn>Cu。对于叉边金藻的毒性顺序为Cd>Pb>Cu>Zn。对于等边金藻的顺序为Cd>Cu>Zn>Pb。  相似文献   
26.
黄河口输出的泥沙对渤海沉积物。特别是对渤海西南部沉积作用产生极大影响。为了判断近期沉积物中某些重金属含量有无异常,或是否受到污染,有必要对该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过程进行研究。本文讨论了该区表层沉积物中铜、锌、铁、锰有机质等含量及分布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铜对近岸海水中三角褐指藻的毒性。铜离子活度(a_(cu))的阈值为10~(-9.1)mol/dm~3,此时藻的单位生长率(μ)不受a_(cu)影响;acu使μ降至零时为10~(-7.0)mol/dm~372小时EC_(50)值约为10~(-7.4)mol/dm~3。得出μ与a_(cu)间的线性关系,a_(cu)的范围由阈值至刚大于零生长率所对应的a_(cu)值,可通过线性关系式得出。  相似文献   
28.
通过一次培养、极谱滴定测定研究一次培养过程中叉边金藻细胞渗出物对铜、镉的络合容量及常数的变化;培养介质的营养水平;加入微量营养元素铁、锰和重金属铜对细胞生长和渗出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次培养过程中,从接种到稳定生长期细胞渗出物的铜络合容量从1.49×10~(-7)mol/dm~3增加到8.34×10~(-7)mol/dm~3,条件稳定常数LgK′_(CuL)从7.57变化到7.11。培养介质的营养水平愈高,单个细胞渗出的有机物量增加,铁明显抑制细胞渗出物的释放,铜在细胞中可容忍的浓度范围内刺激细胞渗出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29.
胶州湾中砷(Ⅴ)还原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胶州湾沉积物对砷(Ⅴ)的还原作用。结果表明:1.随泥水比增大,还原率升高,泥水比为且:1000时,沉积物对砷(Ⅴ)的还原率为16%;2.未煮沸的泥-水提取液还原率高于煮沸杀菌泥-水提取液。指示:沉积物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对砷(Ⅴ)有一定的还原作用。此外,根据胶州湾的调查结果及实验室藻类培养模拟实验结果,分析了胶州湾砷(Ⅲ)产生原因。指出:主要是由于藻类和沉积物、水体有机物的还原作用,两者的还原能力相当,但在不同季节所起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30.
海水中无机氮主要包括NO3-N、NO2-N及NH4-N。它是浮游植物所必须的营养盐之一。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时,海水中的无机氮下降,其中NO3-N可被消耗殆尽,浮游植物又是浮游动物的饵料,其排泄物或残骸分解释放的有机氮经细菌作用转化成无机氮而使海水中无机氮得以再生无机氮在不同环境下经细菌或酶进行硝化或反硝化而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