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海洋学   4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由河流所携带的各种成分(包括天然风化产物及人为污染物质),入海后将逐步地转移到海底。这种转移过程在河口区最显著。此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2.
夏季渤海西南部及黄河口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here are few papers dealing with nutrients distribution in the mixing region of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although the Huanghe River is one of the largest rivers in China. We investigated nutrients (nitrate nitrite, phosphate and silicate) at 81 stations in the southwest Bohai Sea and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in July, 1984. The concentrations of nitrate, nitrite, phosphate and silicate are higher in the estuary and offshore than those in the centre of the Bohai Sea. They are 44.3ug-at/L for nitrate, 0.31ug-at/L for nitrite, 0.36ug-at/L for phosphate and 60.4ug-at/L for silicate. There ar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nutrients and salinity in this regio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n surface layer are:γSiO3-si=-0.963(n=81) γPO4-P=-0.829(n=81) γNO3-N=-0.971(n=81) γNO2-N=-0.553(n=81)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show that, in the surface layer, there are no obvious removal of nutrients during mixing river-water and seawater in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相似文献   
43.
胶州湾东北部海水中铅的形态及其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海洋中铅的含量及其形式和形态,对了解铅在海洋中的循环和它的地球化学以及生物过程都有一定的意义。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曾有一些评论和研究报导。铅在大洋海水中的含量一般认为是0.02-0.10μg/L,但近岸区由于受陆地排放铅的影响会使其含量增高,据近年报道的最高值为12.5μg/L-13.9μg/L。  相似文献   
44.
作者根据1984年6月的现场调查,研究了黄河口及渤海西南部水体中氟的含量和行为,结果如下: 一、渤海西南部海水的F:Cl比的平均值为3.8×10~(-5)(S≥25),其值随盐度的降低而增加。 二、黄河水氟含量为0.54mg/kg,高于世界上一些未污染的河水及长江水。 三、黄河口水氟含量与盐度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因此河口水中氟是一保守成分  相似文献   
45.
研究微量元素在海水中的存在形态是海洋化学上比较重要的课题之一,对了解微量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锌在海洋中的存在形态曾有过详细的评论。 海水中的无机锌主要以Zn~+、Zn(OH)~+及Zn(CO_3)~0的形式存在。其含量范围一般在1—50μg/L之间,平均值约为3μg/L.近岸及河口区含量较高,个别测定值可高达300—400μg/L。关于海水中锌的测定方法如ASV法和分光光度  相似文献   
46.
用CI一分析法可确定地下水污染途径,分析污染强度、海水入侵范围与程度、水动力场特征等问题。通过实验证实包气带中CI不易被吸附,不参与化学反应,包气带及地下水中极易迁移,形成天然的和人工的地下水运动示踪剂。  相似文献   
47.
采用微藻一次培养实验,研究了铜、锌、镉离子,微藻渗出物,螯合剂EDTA对叉边金藻生长的影响。铜、镉,对叉边金藻的毒性较强,锌较弱。螯合剂EDTA对叉边金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混合实验表明,铁、锰离子,EDTA都能有效地降低铜的毒性;藻渗出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铜的毒性;镉、锌对铜的毒性有拮抗效应。此外,通过测定介质和细胞铜的含量,研究了铜在细胞表面的吸附行为,并在铜致毒机理以及其他化学因子的去毒机理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8.
由河流所携带的各种成分(包括天然风化产物及人为污染物质),入海后将逐步地转移到海底。这种转移过程在河口区最显著。此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