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刘莎  杜小玲 《贵州气象》1998,22(6):38-39,36
MICAPS系统是配合9210工程开发的支持天气预报的人机交互业务平台,于1998年初在全国推广使用,介绍了MICAPS系统在我省的安装及网络本地化过程中的要点。  相似文献   
32.
2013年10月31日11时03分,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发生MS5.5级地震,11时10分,震区再发生MS5.0级地震.截止2013年11月23日,吉林前郭-乾安地区(本文统称为前郭-乾安震源区)已经发生MS5.0级以上地震5次.虽然震源区外围中强地震活跃,但在前郭-乾安震源区内,据历史地震资料记载,仅2006年3月31日在距离本次地震序列以西8 km处发生过一次乾安、前郭交界MS5.1级地震.除此之外,距离震源区90 km处,曾于公元1119年2月发生过M6.7级地震.为了更好地认识区域孕震环境,本文利用吉林、辽宁、内蒙古以及黑龙江数字地震台网的三分向宽频带波形资料,建立了适用于这些台站的分区速度结构模型,反演了2013年10月31日-11月23日前郭-乾安震源区ML≥4.5级中强地震的矩张量解.结果显示,几次中强地震均呈现逆断层兼少量走滑性质,其中NW走向的节面Ⅰ为此次中强地震序列的断层面,发震断层的优势走向集中在320°左右,优势倾角分布在38°~65°.根据矩张量反演结果,结合地震序列重新定位(郑钰,待发表)后的空间分布情况,我们推测此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可能是震源区基底深部一条NW向隐伏逆冲断层,这条断层延伸至地表的位置可能位于震源区北侧靠近124°经度隆起带附近.此外,震源区的发震构造和浅部应力场可能是在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挤压应力场背景下,受控于郯庐断裂带右行走滑的次级应力场.  相似文献   
33.
正地震波各向异性反映了地球内部的结构、构造变形、应力状态等方面的信息,在岩石圈演化、壳幔耦合变形以及地幔对流等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剪切波分裂现象是地震各向异性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在各向异性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回顾了地震各向异性研究的进展和意义,特别介绍了剪切波分裂的原理、方法,以及近年来剪切波分裂研究的进展和现状。利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可以获得地壳和上地幔各向异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各向  相似文献   
34.
刘莎  吴朋  杨建思  苏金蓉 《地震学报》2015,37(5):787-795
选用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S5.7地震震源区的泸沽湖台站2008年9月—2013年9月连续5年的地震数据进行剪切波分裂计算, 从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初步获得了宁蒗-盐源地区的区域应力特征, 以及该地震发生前后地壳应力的特征性变化. 泸沽湖台站快波偏振方向结果显示, 该台站具有NE向和SE向两个优势取向, 与研究区域内断裂的走向相同. 该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表现出明显的变化, 特别是在宁蒗-盐源MS5.7地震发生前后. 在宁蒗-盐源地震发生前一年, 泸沽湖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缓慢地增加, 表明该地区地壳应力逐渐积累; 直到该地震发生前一个月, 泸沽湖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才开始急剧下降, 表明地壳应力随着地震的发生而迅速释放.   相似文献   
35.
准确预测未采样区域SOC密度,是研究SOC演变趋势和探索土壤固碳作用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基础。采用泛克里格法(Universal Kriging,UK)和土壤类型法(pedologic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based method,PKB),分别对长兴县水稻土有机碳密度进行了预测,其中,UK直接以长兴水稻土剖面资料为源数据、PKB以长兴水稻土剖面数据和长兴1∶5万数字土壤图为源数据进行预测。根据平均绝对误差(MAE)及均方根误差(RMSE)大小,评价了两种方法在县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预测效果。结果表明:UK的MAE(31.2)、RMSE(52.5)均大于PKB的MAE(24.7)、RMSE(43.1),说明PKB法的预测效果较好,UK法相对较差。研究表明,对土壤类型、土壤母质,以及剖面点位置等信息的综合考虑能使PKB法更好地表达土壤属性的空间特征,也更适于县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预测。  相似文献   
36.
刘莎  吴朋 《地震学报》2018,40(1):58-66
通过分析四川锦屏水电站地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库区的地震活动性和木里台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研究了水电站3次大规模蓄水对该地区地震活动性和地壳应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经3次蓄水,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呈持续增强趋势,最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尤其是第二次蓄水之后,地震活动增强最为明显;木里台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在锦屏水电站3次蓄水前后表现出明显的变化. 锦屏水电站在蓄水之前,木里台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优势取向为北东向,与锦屏山—小金河断裂走向一致;第一次蓄水之后,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则变得较为分散,无明显的优势取向;第二次蓄水之后,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偏转为南东向;第三次蓄水之后,快剪切波偏振方向表现为一致的南东向;慢剪切波延迟时间在第二次蓄水前后明显变短. 这些显著的变化说明了锦屏水电站第二次蓄水之后原地小范围内的地壳应力方向迅速改变,地壳应力也随着地震活动的增强而释放.   相似文献   
37.
粤北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赋矿岩体出露面积0.18km2,矿化主要以细脉状及浸染状产于斑岩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系统的薄片观察表明,该岩体岩性比较复杂,有碱长花岗斑岩、普通花岗斑岩、白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及白云母花岗闪长斑岩。本文分析了碱长花岗斑岩及白云母二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碱长花岗斑岩锆石年龄为166.6±2.1Ma,MSWD=1.17;白云母二长花岗斑岩锆石年龄为166.2±3.1Ma,MSWD=2.3。两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基本一致,表明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据斑岩矿床年龄、斑岩矿床在十杭带时空分布特征及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背景,提出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岩体的形成可能与侏罗纪太平洋洋壳向南西俯冲而引发的的十杭带深断裂构造活动复活有关。  相似文献   
38.
紫金山矿田隐爆角砾岩发育,矿床与隐爆角砾岩有着紧密的关系。二庙沟矿区位于紫金山矿田西部,区内隐爆角砾岩零星出露。本文以二庙沟金子湖旁的隐爆震碎角砾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隐爆角砾岩的分布特征、二庙沟金子湖旁周边的矿物蚀变组合特征及金子湖周边裂隙的特征分析,提出二庙沟矿区内金子湖附近为火山机构及隐爆角砾岩活动中心。该隐爆角砾岩中心的厘定,对该矿找矿勘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柴娟  刘莎 《地下水》2018,(5):46-49
兴平市地下水位监测工作已经开展了40多年,监测区覆盖了全市所辖5个街道、8个镇。依据2007~2017年11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对黄土塬区和渭河阶地区浅层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1)兴平市地下水位动态受水文地质条件、降水和开采条件的影响,不同地貌单元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各不相同;2)多年来,兴平市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兴平化肥厂水源地,水位下降幅度更大;3)近十年来,兴平市和兴平兴化一般超采区地下水位总体均趋于稳定略有下降,下降区集中分布在兴平市西部地区。4)兴平市地下水位动态主要受降水量和开采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硅(Si)是硅藻等海洋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海洋生态系统和碳循环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川加速消融,融水径流量快速增加,流域硅酸盐风化作用逐渐增强,导致大量Si元素随着融水释放出来并进入下游,很可能影响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碳循环并反馈气候变化。当前与冰川消融有关的Si释放及其影响研究已成为国际热点科学问题之一。通过回顾冰川径流中Si浓度及其δ30Si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Si浓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发现冰川径流的Si浓度受采样方法、径流量、基岩特征等因子的共同影响。在总结该领域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未来急需加强冰川径流Si的野外监测,综合利用多种同位素手段来厘清冰川径流Si的迁移转化过程和输移规律,评估因冰川消融而进入下游生态系统的Si通量,进而为冰川Si的生态及气候影响评估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