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285篇
测绘学   158篇
大气科学   178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664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141.
以TGP超前地质预报理论和实际工程资料为基础,运用信息化逻辑方法对TGP二维与三维地质预报成果进行分析对比,主要从预报地质构造的位置、规模、围岩级别和产状四个成果比较二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结果表明,对于隧道前方岩性无明显差异的围岩,二维与三维的地质预报结果基本相同;对于与隧道斜交的地质构造,二维与三维地质预报在构造产状预报结果上相近,但二维地质预报在围岩级别预测方面有利,三维地质预报在规模和位置的预报方面有利;对于与隧道激发炮孔连线一侧边墙不相交的地质构造,二维与三维地质预报结果基本不同,且三维比二维的地质预报结果有利。  相似文献   
142.
面向道路网络地图示意化的线形简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前示意网络地图线形状简化方法中存在需要人工干预或地图认知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自动化程度高并能保证良好地图认知的线形状简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合理设定线形状简化中所需的阈值以避免人工干预,提高了线形状简化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并通过在简化过程中应用平滑算法,以减少示意结果中线对象在方向上的转折数,从而提高了简化度和清晰度.试验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生成清晰的示意结果,并且能够保证良好的地图认知度.  相似文献   
143.
水下溢油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Lagrange积分法和Lagrange粒子追踪法建立了一个水下溢油数值模型。该溢油模型由两个子模型组成:羽流动力模型和对流扩散模型,其中羽流动力模型用以模拟溢油的喷发阶段和浮力羽流阶段;对流扩散模型用以模拟溢油的对流扩散阶段。通过数值实验,结合实验室水槽实验和水下溢油现场实验的观测资料进行模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一致性较好,从而验证了本文溢油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羽流动力模型为对流扩散模型提供源,海流、海水的垂向密度结构和油滴的直径分布是影响溢油在对流扩散阶段运动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4.
145.
一个半世纪过去了,人们对于富兰克林之死仍然觉得迷惑不解,扑朔迷离,似乎是一个永远也无法解开的谜。因为,129名身强力壮的汉子,携带着足够3年以上食用的装备和物资,却一去不复返,并且无一生还,即使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这种惨案似乎也是难以解释的。  相似文献   
146.
山东地区中,强地震的序列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翠英  周焕鹏 《地震》1990,(2):29-40
  相似文献   
147.
Excel和AutoCAD相结合的放线模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例,介绍一种不需编程就可以实现放样的模拟方法,即运用简单的"复制"、"粘贴"方法,先在Excel制成与AutoCAD命令相适应的匹配格式,然后在AutoCAD实现放样模拟。该方法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8.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层序特点与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利用周缘野外露头和盆地钻井测井相特征,分析层序界面、体系域界面的岩性、古构造及海侵方向变化特征,总结层序发育特点与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风化序列的区域性不整合面及海侵方向转换面为二级层序界面,区域性海退面、下切冲刷面及陆上暴露面为三级层序界面; 潮间带砂坪及近岸相海侵含砾砂岩顶为海侵面,最大海侵面发育灰岩、泥页岩及煤层,是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分界面; 上古生界包括二级层序2个: MSQ1、MSQ2,三级层序6个: SQ1、SQ2、SQ3、SQ4、SQ5、SQ6,其中SQ1—SQ2发育水进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不发育低位体系域,SQ1为潟湖—障壁海岸沉积体系,SQ2为泥炭坪—泥坪相潮坪沉积;SQ3—SQ6发育完整的低位—海侵—高位体系域,SQ3发育区域性海退进积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SQ4早期为低位体系域下切冲蚀砂体,晚期沉积古环境由温暖湿润还原环境演变为炎热干燥的氧化环境,SQ5—SQ6早中期为氧化环境三角洲沉积,SQ6晚期为高位体系域具海侵夹层的潮坪相沉积。研究为鄂尔多斯盆地及其他盆地层序与岩相古地理演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9.
青藏高原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特征,该地区自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隆升和构造演化机制一直是地质研究的热点。为精细刻画青藏高原板块、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之间的拼合关系及差异性隆升特征,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端的碧口地块进行了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测试,以及热史模拟和岩石冷却速率计算。结果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别在(118±5~265±29)Ma和(29.0±2.7~54.0±7.0)Ma之间;碧口地块东北缘及北缘冷却速率接近,在3.125~3.448 ℃/Ma之间,东缘冷却速率相对较低,为2.041~2.273 ℃/Ma。结果表明,中、新生代以来,碧口地块及其周缘总体上经历了持续隆升过程,但不同地区隆升特征具有差异性:碧口地块北侧在早、中侏罗世(151±7)Ma经历了构造挤压和隆升过程;东部相对较晚,在晚侏罗世(143±11)Ma经历了构造隆升阶段;东北端在早白垩世才与华北板块拼接并进入持续构造隆升阶段。进入古近纪(54.0±7.0)Ma隆升阶段,即始新世早期后,碧口地块东缘在始新世中后期(44 Ma)开始发生构造隆升,北缘自渐新世中晚期(29~32 Ma)开始发生显著的构造隆升。上述区域在10 Ma(中新世晚期)共同进入快速隆升阶段。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