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788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50篇
地质学   1426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7年   3篇
  1933年   5篇
  1924年   4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五香坡粘土是由石英钠长斑岩风化而成的一种粘土。该粘土主要由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组成,而且伴生了少量的混合层粘土矿物。混合层粘土矿物通过用乙二醇处理与加热至520℃(1.5h)后的X射线衍射鉴定,它们是伊利石-蒙脱石规则混合层矿物和伊利石/蒙脱石不规则混合层矿物。在粘土中发现了混合层粘土矿物,这为伊利石和蒙脱石之间的转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2.
钠长石的实验变形及其显微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钠长石的变形机制受其架状结构中Al、Si有序程度控制。在800℃时,实验变形的多晶钠长石呈半脆性;在1020℃时,试样呈韧性。机械双晶和重结晶作用仅出现在高温钠长石之中,表明位错的活动性和晶界的迁移速度随结构的无序程度提高而增加。绝大多数的机械双晶是钠长石律双晶,这可通过滑移双晶的位错成因模式予以解释。机械双晶、位错滑移和重结晶作用是钠长石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993.
阳储岭斑岩钨钼矿床的成因特点是物理化学条件多变,同化作用和混杂作用较强。其工业矿物有白钨矿和辉钼矿,其共生矿物以金属硫化物为主。钨钼矿物及其共生矿物与矿床的成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4.
小秦岭金矿田中的两种罕见矿物—碲铅铋矿和自然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碲铅铋矿和自然碲产于河南省小秦岭含金石英脉矿床中。碲铅铋矿化学成分平均值(%)为:Te44.06,Bi40.24,Pb14.23,并含有微量的Ag、Au、Hg、Fe、Ni、Cu等元素。理论化学式为(Bi,Pb)_3Te_4,其中Bi>Pb。共生矿物有自然金、碲金矿、破银矿、碲铅矿、碲金银矿、碲铋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 自然碲反射色为纯白微带乳色,非均质性清楚,偏光色为蓝灰-棕灰色。显微硬度为H_v=85.1kg/mm~2(25g)。共生矿物有碲金银矿、碲银矿、黄铜矿等。化学成分中碲含量达98.44%,并含Ag、Cu、W、Fe、Pt等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995.
Luobusaite: A New Mineral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 group of mantle minerals including about 70-80 subtypes of minerals are discovered from a podiform chromitite in Tibet, China. Recovered minerals include diamond, coesite, moissanite, wustite, Fe-silides and a new mineral, luobusaite. All of these minerals were hand-picked from heavymineral separates of the podiform chromitite in the mantle peridotite of an ophiolite. The grains of luobusaite are as host mineral with inclusions of native silicon or as an intergrowth with native silicon and Fe-Si phase. Luobusaite occurs as irregular grains, with 0.1-0.2 mm in size, consisting of very finegrained aggregates. The mineral is steel-grey in color, metallic luster, and opaque. The empirical formula (based on 2 for Si) is Fe0.83Si2, according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luobusaite. X-ray powder-diffraction data: orthorhombic system, space group Cmca, a = 9.874 (14) A, b = 7.784 (5) A, c= 7.829(7) A, Z=16.  相似文献   
996.
在喜马拉雅山北坡奥陶系—古近系近乎连续的沉积地层中系统采集古地磁样品3791件,其中测试统计样品数为2920件,基本获取了统级年代古地磁数据,绘制出喜马拉雅地块奥陶纪—古近纪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变化曲线。喜马拉雅地块在向北漂移过程中曾发生了多次旋转,最后一次约28°的顺时针旋转发生在始新世,可能与西喜马拉雅构造结形成有关;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曾发生了纬度为2°和3.8°的向南回返,可能与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弧后扩张有关。根据古纬度数据推算:中白垩世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盆的宽度至少为2200km;始新世以来的喜马拉雅陆-陆碰撞造山运动导致印度地块-喜马拉雅褶冲带-拉萨地块之间的地壳缩短量至少为1000km。  相似文献   
997.
在青海省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区域地质填图中,于杂多群中首次发现类化石2属13种(含未定种、比较种)。生物群以个体较小的Eostaffella属为主,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大塘期—德坞期,与华南、藏东、塔里木盆地、西秦岭、俄罗斯等地同期生物群可很好地对比,属于低纬度暖水型特提斯生物群。  相似文献   
998.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发育一系列后造山花岗岩体。富蕴南额尔齐斯断裂带中发育具有片麻理的黑云母花岗岩体,其中还侵入有未变形的黑云母花岗岩体。本文对这两个岩体进行了 TIMS 法锆石 U-Pb 测年,结果分别为 281±5 Ma(变形岩体)和275±2 Ma(不变形岩体),显示其为后造山花岗岩体。该研究表明,阿尔泰造山带在281± 5 Ma 时仍存在一定规模的后造山剪切作用,275±2 Ma 之后变形作用开始变弱。  相似文献   
999.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古输导格架恢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结合岩心、测井资料,认为陇东地区沉积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结合成岩作用分析及成岩序列划分,认为在早白垩世末最大排烃期后,主要有连晶方解石对粒间物质和粒缘的交代、强酸性流体对杂基和粒缘的溶蚀及长石溶蚀三种成岩作用。综合沉积成岩作用分析,在早白垩末最大排烃期,油气运聚的优势通道在镇原—西峰—庆阳一带。  相似文献   
1000.
三叠纪火山岩分布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东部,古地理上位于大印度北东部.分别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度法、ICP-MS和全岩同位素稀释法对三叠纪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进行了分析,并用来研究其成分特征和成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指标显示三叠纪火山岩为玄武岩,MgO含量均很低(范围在4.27%~7.72%),属于演化岩浆.早三叠世热马组和中三叠世桑康组具有较高的TiO2、TFeO和P2O5含量,稀土元素总量和轻重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均较高,Ti/V、Ti/Y、Zr/Y比值较高,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Zr等),地球化学特征与峨眉山高Ti玄武岩相似,以更富集La、Ce、Zr、Hf等元素而有别于夏威夷碱性玄武岩,它们属大陆边缘裂谷背景的具有OIB型地球化学特征的碱性玄武岩;晚三叠世涅如组玄武岩以较低TiO2、TFeO和P2O5含量为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和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均较低,高场强元素(如Nb、Zr等)丰度很低,为大陆边缘裂谷背景的具有E-MORB地球化学特征的拉斑玄武岩.三叠纪玄武岩Nd同位素组成随时间从轻度富集到亏损(εNd(t)=-1.2→-0.5→4.4),指示岩浆源区具有从轻度富集到亏损的演化趋势.不相容元素(如La/Sm、La/Ta以及(Th/Ta)PM、(La/Nb)PM等)指示热马组和桑康组玄武岩遭受了一定程度下地壳混染,而涅如组没有遭受地壳混染.热马组和桑康组玄武岩还显示岩石圈地幔物质的印记,并与石榴石相二辉橄榄岩的低度部分熔融有关,而涅如组玄武岩除了具有E-MORB特征外,还与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的较高程度部分熔融有关.它们被解释为上涌的软流圈地幔物质与岩石圈地幔物质混合后在不同程度的拉张背景下发生减压熔融的产物.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的三叠纪裂谷作用很可能具有主动裂谷作用的性质,较小规模的火山岩浆作用可用裂谷带之下上涌的地幔物质由于传导作用而变冷或正在孕育的地幔柱成因模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