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7篇
  免费   482篇
  国内免费   1030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378篇
地质学   2354篇
海洋学   445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324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653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7年   5篇
  1934年   4篇
  1933年   9篇
  1928年   1篇
  1927年   1篇
  1926年   4篇
  1924年   3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nearshore circulation,a 3D hydrodynamic model is develop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epth-dependent radiation stresses.Expressions for depth-depeedent radiation stresses in the Cartsian coordinates are introduced on the basis of the linear wave theory,and then vertical variations of depth-dependent radiation stresses are discussed.The 3D hydrodynamic model of EICIRC (Eulerian-Lagrangian CIRCulation) is extended by adding the terms of the depth-dependent or depth-averaged radiation stresses in the momentum equations.The wave set-up,set-down and undertow are simulated by the extended ELCIRC model based on the wave fields provided by the experiment or the REF/DIF wave model.The simulated results with the depth-dependent and depth-averaged radiation stresses both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for wave set-up and set-down.The undertow profiles predicted by the model with the depth-dependent radiation stresses are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while the model with the depth-averaged radiation stresses can not reflect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undertow.  相似文献   
952.
953.
本文利用野外构造解析、透射电镜、岩组等手段,对大别山地区超高压岩石的变形表象及变形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从而动态地建立了超高压岩石折返的PTtD轨迹。结果表明:超高压石榴橄榄岩经历了高温和低温两种变形,其中橄榄石中发育高温[001](100)和中低温[010](100)两种滑移系。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的位错构造发育,位错密度为4.98×10~7/cm~2。绿辉石亚颗粒的特征显示存在颗粒边界迁移和扩散蠕变。绿辉石的组构测定表明,绿辉石晶内塑性流动形成了[001]极密,该极密平行于线理,属L型收缩组构。组构对称型显示本区榴辉岩以共轴变形为主,由于应变分解,部分地区含非共轴成分。付林图解表明,绿辉石和石榴子石的变形均属于收缩型椭球,拉伸型应变,这与绿辉石组构测定结果一致。石榴子石位错密度为3.54×10~7/cm~2,部分地区的石榴子石发育动态重结晶及核幔构造等,形成榴辉岩相糜棱岩。另外根据不同超高压岩石中石英的位错密度或亚颗粒大小,计算了超高压岩石折返时各个阶段的应力大小。  相似文献   
954.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中金刚石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在西藏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中发现过金刚石,但迄今仍有人因为自己所取的小试样中没有分离出金刚石而否定罗布莎等地金刚石的存在。由于金刚石涉及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和蛇绿岩、铬铁矿成因等问题,笔者重新在罗布莎铬铁矿中取样,经过选矿,又在1500kg样品中选出了25粒金刚石和近70种伴生矿物。这就表明西藏金刚石是的确存在的,而且它和蛇绿岩的铬铁矿同是深部成因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5.
伊犁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床的热液蚀变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肖龙  王方正等 《地质学报》2001,75(4):518-526
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床的热液蚀变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分带性,中心蚀变带以强烈的硅化为主,典型的蚀变矿物组合为石英或玉髓和地开石,中间带为高级泥化带,以地开石-高岭石-石英或玉髓为特征;外带为以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其他粘土矿物等矿物组合为主的泥化带,蚀变强度和矿物组合的分带性是温度、压力和化学梯度的反映,是流体在不断的水或流体-岩石反应和成分交换的产物。该矿床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为:早期酸性(pH=2-3)含矿流体在沿断裂上升过程中,受围岩灰岩中的流体(pH为中性)缓冲,在其进入高渗透性的碎屑岩层时,流速和水-岩石或流休-岩石反应大大加快,并在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下,pH值逐步升高(3-5),产生了流体的温度及成分梯度,在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的条件下,金及蚀变矿物沉淀、结晶生长,形成了蚀变空间分带,中心带保存完好的多孔状石英和地开石等高级泥化矿物组合说明该矿床是高硫化热液体系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6.
深熔作用(Anatexis)引起了地壳内部固体物质的重溶与熔融和进一步的初始花岗质岩浆的形成。本文主要从岩相学角度对河北平山阜平岩群3种主要变质岩类中一部分岩石在薄片中所显示的初期深熔特征进行了报道,提出识别深熔作用发生发展初期的一些岩相学标志,为相应的理论探讨提供岩相学方面的依据。区域变质岩石初始深熔的共同特征之一是不同矿物粒度都较相应的同类变质岩石为粗。由于经历粒间流体作用的重溶、溶蚀乃至再度晶出的过程,长英质岩石中长石、石英等矿物改变为具有弯曲、波纹状外形的缝合线结构,而“铰链状结构”的形成则是两微斜长石颗粒之间出现钠交代的结果。深熔作用过程中微斜长石显示出不均匀的光性特征,形成具交代成因的条纹长石细脉和条痕;斜长石出现不规则长方形和补丁状的微斜长石反条纹长石,显示“糟化”或绢云母化,或存在不同程度的“暗化”区域,也可转变成为纤维状至细柱状夕线石,沿斜长石中的一些细小裂纹和遭受应变的解理还出现几乎不透明的物质,它们可能原由深熔作用所形成,可称之为“网格状结构”;黑云母可部分地发生分解,在适当的温压条件下则完全分解,形成原可能为熔体的物质,也可转变成为纤维状至细柱状夕线石;角闪石存在一定程度的“暗化”,并形成与斜长石中所见类似的“网  相似文献   
957.
中国新生代古地形演化的初步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代,中国地形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早期的西倾地形变为现今的东倾地形,这种地形倒转可能是诱发亚洲乃至全球新生代气候环境格局总体改变的主要根源。本文基于流线场理论和向东挤出的构造假说,采用物质平衡方法,对中国新生代古地形演化进行半定量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新生代古地形演化呈现西部大幅度快速隆升,东部渐进式降低,中部变化较小的变化过程,总体地势的转变过程在50-40Ma期间内已基本完成,此后地势差距逐渐加剧,中国现今的地形格局是在近10Ma期间内最后形成。  相似文献   
958.
遥感、GIS结合与区域天然滑坡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香港大屿山岛中部为试验研究区,探讨了遥感与GIS结合在区域滑坡调查中应用的可能性。在详细分析滑坡与环境因子关系后,将岩土类型、地貌、侵蚀、坡度等环境因子引入到影像中,与影像组成多源复合图像,可使地物的空间属性信息得到补充。同时采用适合高维复合数据的BP神经元网络对研究区天然滑坡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区域滑坡的识别能力有较大提高。该方法的应用,将为大区域滑坡调查与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9.
兰州-民和盆地第四纪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兰州-民和盆地的晚新生代地层和环境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对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地貌学、岩石学、年代学、土壤地层学和古气候学研究,查明了研究区各地貌单元形成时代与物质组成特点、侵蚀期与堆积期的旋回过程及黄土中1.9MaB.P.以来磁化率与古气候、古土壤事件(S26-S0)、古气候演化的周期(45ka、100ka)、特点和黄土中15万年以来短尺度气候事件(H1-9及DO1-10).  相似文献   
960.
从砂岩成分探讨吐哈盆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源碎屑岩是陆相沉积盆地的主要充填物,其成分主要受物源区母岩成分控制。通过系统分析碎屑岩成分特点可以再造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对吐哈盆地分别采用岩矿和地球化学分析手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分析所得结构吻合性极好,反映盆地的构造演化分为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以及白垩纪-第三纪3个演化阶段,在各阶段地层成分出现较大差异,是盆地及相邻地区遭受构造运动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