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7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766篇
测绘学   516篇
大气科学   342篇
地球物理   343篇
地质学   1325篇
海洋学   498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89篇
自然地理   27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陕西中南部的视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计算了陕西中、南部地震的视应力水平,并讨论了泾阳5.2级地震前后地震视应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及视应力与震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受地物影响,炮点的理论变观方法(恢复性放炮法)只能是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的一种补救措施而已,它只保证了设计覆盖次数不变的目的,而不能保证道集内炮检距和方位角不变的目的。一方面,变观后要求所有的炮检距均满足最大炮检距的限定条件显得过于苛刻;另一方面,对地层倾角较大或煤层埋藏较浅的勘探区,一个区的最大炮检距允许值也不一定是一个确定的值,通常的做法是取平均值。据此,提出了三维变观80原则,即在变观炮点不多或不集中时,只要变观炮点记录中有80%的炮检距或不低于80%的道满足最大炮检距要求,就可认为变观是成功的。这种实用的变观方法,对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工作有较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3.
IntroductionItisdefinitelystipulatedinthe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onProtectingagainstandMitigatingEarthquakeDisastersthattheseismicsafetyevaluationmustbemadeformajorprojects(includinglifelineprojects)and,accordingtotheresultsobtained,theseismicresistancerequirementsshouldbedetermined.Thenecessityofseismicsafetyevaluationhasbeenrecog-nizedgradually,butthetopicontheeffectofsafetyevaluationhasnotbeenreferredmuch.Gener-allyspeaking,althoughmostpeopleapprovethesocialeffectofsafetyevaluatio…  相似文献   
54.
Sakhaite was first discovered by Ostrovskaya, Pertsev and Nikitina at Siberia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By using the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 they proved that the crystal system of sakhaite was cubic (a = 1.464 nm), its possible space groups were Fm3m, F432, F43m, Fm3, F23, and its crystal chemical for-mula was Ca48Mg16(CO3)16(BO3)28Cl4(OH)8 4H2O[1]. Chichagov, Simonov and Belov studi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synthetic sakhaite and determined that its space group was F4132, …  相似文献   
55.
Differential retardation of organic matter maturation by overpressure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Thetraditionalhydrocarbongenerationmodeldoesnottakeintoaccounttheeffectofpressure[1].Astotheroleofpressureinorganicmattermaturationandpetroleumgeneration,threeconflictingopinionshaveeverbeenproposed:(1)Increasingpressurehasnodetectableeffectonorganic-mattermaturation[1,2];(2)increasingpressureenhanceshydrocarbon-thermaldestruction[3];(3)increasingpressuresignificantlyretardsorganic-mattermaturationandhydrocarbongeneration[4,5].Therearemorethan180overpressuredbasinsintheworld.Theroleofoverpress…  相似文献   
56.
山东省夏季高温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比分析山东省夏季1961~1990年和1971~2000年前后30年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的分布和变化,得知山东省夏季高温的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东部地区高温有所增多,西部地区明显减少。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山东省各地高温多年变化特征,发现夏季高温日数和极端最高气温均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且东西部变化不尽相同;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全省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发生了一次转折性变化。  相似文献   
57.
巫山县污水处理厂高填方地基湿化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傅旭东  邱晓红  赵刚  邹勇  刘祖德 《岩土力学》2004,25(9):1385-1389
结合巫山县污水处理厂高填方工程,选取压实粘性土样,在室内进行了接近实际应力路径下的“单线法”湿化变形试验,研究了土样在不同的压实度、固结压力和湿化历史下的湿化机理、湿化前后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强度变化规律。取得的湿化变形试验成果表明,湿化使土样的变形模量和强度均有所降低;湿化变形不仅包括湿化体应变,而且包括湿化偏应变;随着压实度的增加,湿化变形减小。试验成果为巫山县污水处理厂高填方地基的填筑设计、控制湿化变形的措施和附加压密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8.
邹光华 《地质与勘探》2004,40(Z1):88-90
文章简要介绍作者在埃及之行中所接触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1.沙漠广布;2.阿斯旺水坝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3.大气污染.进而从我国环境地质工作的战略地位出发提出应积极开拓环境物探工作的新领域,并简述已有成效的环境物探工作.  相似文献   
59.
以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将其划分为4个地球化学区,从多重分形理论出发,应用“元素含量—面积”模型方法,对各区主要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质构造背景和化探元素富集的成因机理不同,各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场具有两种不同的多重分形特征模式:只有两个无标度区的简单多重分形模式和有两个以上无标度区的高丛集多重分形模式,具有相同成因的元素组合具有相似的多重分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区元素的成矿富集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划分了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经检验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0.
湖南姑婆山锡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姑婆山锡矿田原生锡矿床的成因类型有构造蚀变带型、构造蚀变岩一矽卡岩复合型和接触带矽卡岩型3种。通过对各类锡矿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的分析与总结,认为岩浆岩是控制各类型锡矿形成和分布的首要条件,区域性NE至SN向断裂(F1、F2)为导矿、控矿构造,其旁侧的次级断裂及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为容矿构造;提出矿田西部和北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