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1篇
  免费   538篇
  国内免费   741篇
测绘学   207篇
大气科学   510篇
地球物理   807篇
地质学   1824篇
海洋学   407篇
天文学   209篇
综合类   219篇
自然地理   37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4篇
  196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Short┐termandimminentanomaliesofearth┐quakeofloadandunloadresponseratioofthewelleveltoearthtidesZHAO-DONGZHANG(张昭栋)1)XUE-ZHO...  相似文献   
992.
王清晨  张儒瑷  从柏林  赵中岩  叶凯 《岩石学报》1992,8(2):153-160,T001
鲁东-苏北地区出露了M型和Q型两类榴辉岩,前者的原岩为地幔岩类,后者的原岩为地壳岩类。它们均呈外来岩块产出于片麻岩中。其形成经历了前榴辉岩I、A和S阶段,在I和A阶段它们表现为韧性变形,而在S阶段则表现为碎裂变形。它们的折返过程经历了剪切回流和区域性隆起剥蚀。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使用经过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订正过的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对1979年7月月平均进行分析,计算了垂直速度、散度、垂直剖面函数和速度势函数等物理量以及上升气流轨迹,给出了夏季高原主体地区环流场的主要特征和详细的高原地区不同经纬度剖面垂直环流场的特征和分布. 配合夏季高原高层强大稳定的反气旋高压带,高原主体地区为整层上升气流区,但ω场有东西两个上升中心,它们是两个对流活动上升中心,两部的中心位于狮泉河和改则之间偏北的地区,东部的位于那曲一带. 本文给出了高原地区三个主要的经向环流圈(南北两侧下沉的小环流圈、跨赤道的季风环流圈)的经度位置和高原地区与西太平洋之间发生遥相关的主要纬度位置,发现在跨赤道的季风环流圈中,在赤道以南的下沉气流主要来自高原与15°N之间,从高原上升的气流仅在对流层上部(200hPa左右)跨过赤道.从高原西部上升的气流往往从非洲至印度尼西亚一带跨过赤道,而从高原东部及其东侧我国大陆上升的气流往往下沉在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地区.  相似文献   
994.
Climatic jumps in the flood/drought historical chronology of central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tatistical series of flood/drought (F/D) grades and F/D variabilities were derived for the flood and drought chronology (2700 bc-1980 AD) of central China. Two types of climatic jumps were analyzed. The moving sign-test, T-test and F-test were applied to detect jump signals. A few wet-to-dry jumps for time-scales from decades to thousand years were compared with relevant climatic changes in other regions of the world. Changes in the annual rainfall due to jumps were estimated. Some F/D-deficient-to-F/D-frequent jumps were also found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s discussed.Contribution to Clima Locarno — Past and Present Climate Dynamics; Conference September 1990, Swiss Academy of Sciences — National Climate Program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使用经过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订正过的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对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涡度方程诊断分析,研究了它们的月际变化、逐日变化和日变化,与高原上积云对流活动的强弱变化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夏季高原稳定的环流场维持的物理机制;同时还对同时期热带赤道地区强对流活动区域进行了涡度方程诊断分析,将其涡旋环流场的维持机制与夏季高原地区进行了比较. 通过分析,发现夏季青藏高原月平均涡度方程平衡关系主要是次网格尺度项和散度项的平衡,水平平流项的耗散作用在高空较强,但不如次网格尺度项强,涡度方程其余各项均很小.从月际变化、逐日变化和日变化的比较,发现当积云对流活动发生强弱变化时,ω、D和涡度方程中的散度项、次网格尺度项均伴随很强的相应变化,对应关系很好,说明涡度方程中的次网格尺度项R(余差项)的主要部分来源于积云对流系统的活动,反映了夏季高原上存在的强盛频繁的积云对流活动对高原平均环流场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使夏季青藏高原高低层环流场加强的物理机制足高低层气流强大的辐散辐合,耗散机制是积云对流系统对高低层涡度的上下搅拌垂直输送作用和网格尺度水平平流项的非线性耗散作用,其中前者起主要的作用. 从涡旋能量维持的角度看,夏季青藏高原高低层环流场的维持大致是高原尺度环流系统的涡旋能量通过非线性过程,分别向高原区域以外更大尺度的系统和次网格尺度的对流系统输送,输送的损失由强大的高低层辐散辐合气流产生的涡旋能量补充,从而维持了高原地区环流场的稳定.赤道附近热带强对流活动区域环流场的维持机制与夏季高原地区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其高层和低层的区域尺度环流场通过非线性作用都从更大尺度环流场得到涡旋能量,并把涡旋能量转送给次网格尺度积云对流系统,使自身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996.
A land-process scheme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 a vertical one-dimensional time-dependent atmospheric model and numerical experiments have been performed with the coupled model to examine influences of soil wetness and vegetation on climate changes associated to thermal forcing.It is showed that response of land-surface temperature to the thermal forcing becomes small with increase of soil water content and vegetation cover.Furthermore,the response is more obvious in arid climate region than in humid one.The result also shows that there exist two patterns of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variations in 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the land surface in response to hydrologic and thermal focing.  相似文献   
997.
在野外实地考察和大量文献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人地相关的思想,对河洛地区这个独特的地理单元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要素如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以华北地区春季两个多雨年和两个少雨年为例,研究半干旱地区大范围持续性降雨对地面物理过程的影响。 根据地面边界层热通量和辐射通量的参数化公式以及地面水份倾向方程,计算分析了春季降雨异常增多后地面热状况、热量平衡各分量和水文状况的变化,发现降雨异常增多后,地面土壤温度和地面气温明显降低,土壤湿度和地面蒸发潜热明显增大,地面反照率也有所降低。值得指出的是,地面物理状况的变化相对于降雨异常过程有明显的时间上的后延现象,在空间场上有较好的配合关系。  相似文献   
999.
本文用对氧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值测定了几种石榴子石中Fe~(2+)与Fe~(3+)的含量,讨论了这种新方法中氧的测量精度,详细叙述了实验过程,并与常用的电价差值法和剩余氧计算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00.
一、引言 今年是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们在纪念他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感慨万千。近百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先是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国;民国初期是军阀混战,接着国民党统治了中国;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抗战胜利后,又有数年的内战;到1949年才建立新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开始大规模建设新中国。竺先生的一生就是在这样的大动荡、大变革中度过的。竺先生的一生之所以辉煌,就在于他不管是在风风雨雨的军阀混战时期,还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蹂躏中国的时期,或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时期,他都始终如一地艰苦奋斗,为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尤其是为中国地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是中国近代气象和地理科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