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5篇
  免费   1532篇
  国内免费   2121篇
测绘学   994篇
大气科学   775篇
地球物理   1088篇
地质学   3545篇
海洋学   1212篇
天文学   80篇
综合类   407篇
自然地理   94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385篇
  2021年   439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526篇
  2011年   544篇
  2010年   505篇
  2009年   487篇
  2008年   475篇
  2007年   489篇
  2006年   473篇
  2005年   427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用原子参数 模式识别方法研究AX BX2 型卤化物熔盐体系形成固溶体的规律性 ,同时预报了LiCl NiCl2 熔盐体系能形成以LiCl为基的广泛固溶体。采用热分析法和X 射线衍射分析等实验测定了LiCl NiCl2熔盐体系相图 ;结果与计算预报相符。  相似文献   
132.
长江中下游东段庐枞、怀宁、繁昌、铜陵和宁芜地区的中基性岩属于碱性系列 ,具有高的U ,Th含量和Th/Pb ,U/Pb比值 ,分别平均为 2 .82× 10 -6,9.5 6× 10 -6和 0 .6 35 ,0 .184。样品的初始铅同位素 (130Ma)组成为 :(2 0 6Pb/ 2 0 4Pb) i=17.6 5~ 18.6 0 ,(2 0 7Pb/ 2 0 4Pb) i=15 .4 2~ 15 .5 0 ,(2 0 8Pb/ 2 0 4Pb) i=37.6 7~ 38.0 4。形成中基性岩的原始岩浆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 ,具有EMⅠ和EMⅡ ,且以EMⅡ为主的特征。和长江中下游西段黄石地区以及大别地块西南部玄武岩的比较表明 ,长江中下游地区岩石圈地幔高的Th/Pb和U/Pb比值可能和俯冲板片析出流体的交代有关。晚中生代时期 ,华北板块岩石圈地幔以EMⅠ特征为主 ,华南板块岩石圈地幔以EMⅡ特征为主 ,岩石圈地幔性质的区域性分布与印支期扬子板块深俯冲事件密切相关。虽然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因岩石圈大规模减薄表现了亏损特征 ,但残留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在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Pb同位素中仍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33.
浅谈研究和寻找超大型矿床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找大型矿床是一项十分,艮巨、复杂、综合性极强的工作^[1]。研究和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的理论和方法可分为:①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成矿模式(巨量矿质、流体和能量的有利匹配和稳定供给,成矿系统的矿源场、中介场和储矿场的结构集约化,适时的成矿启动,稳定持续的成矿作用和成矿后的良好保存);②地质分析法(构造环境分析、地质建造分析和地质构造分析);③勘查地球物理方法;④勘查地球化学方法;⑤遥感地质方法。  相似文献   
134.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核三段储层天然裂缝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岩芯裂缝观察结果,通过与FMI,MAIN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对比,系统描述天然裂缝在成像测井上的影像特征,对地层裂缝特征参数进行了确定.成果反映出核三段地层中的裂缝主要为垂直裂缝倾角在80°~90°之间.走向在100°~110°左右,宽度一般小于1 mm,裂缝长度主要在30 mm以内.  相似文献   
135.
双鸭山矿区矿井充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双鸭山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多年生产实践资料(矿井涌水量与其相关因素——地貌、采掘深度、回采面积、巷道长度、岩性、构造、降雨的关系),阐述了矿区充水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含水砂层覆盖下采区进行水文地质勘探的重点及开采含水砂层覆盖下煤炭资源的主要防治水措施,对同类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开采煤炭资源具有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6.
Diamond was found in podiform chromitites of ophiolite and harzburgite from Luobusha, Tibet. There are silicate inclusions in some diamond grains from this area.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CCD (charge coupled detector) technology of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was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he inclusion in diamond from the ophiolite of Tibet. Diffraction patterns are obtained even though the inclusion is only 20 μm in crystal siz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lusion in diamond consists of talc and clinochrysotile. Therefore, it is clear that the diamond from the ophiolite of Luobusha, Tibet, is natural diamond rather than a synthetic one.  相似文献   
137.
The Bikou volcanic terrane is predominated by subalkaline tholeiitic lavas. Rock samples display lower initial ratios of Sr and Nd, 0.701248-0.704413 and 0.511080-0.512341 respectively. 207Pb and 208Pb ar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the lavas. Most samples have positive εN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agma was derived from EM-type mantle source, while a few samples with negative εNd indicate that there was contamination in the magma evolution. Magma differentiation is demonstrated by variations of LREE and LILE from depletion to enrichment. Additionally, normalized REE patterns and trace elements showed that lavas from the Bikou volcanic terrane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to those of basalts in arc settings caused by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Bikou volcanic terrane is a volcanic arc. New evidence proved that the Hengdan Group, north of the Bikou arc, is a turbidite terrane filling a forearc basin. Consequently, the Bikou volcanic terrane and the Hengdan turbidite terrane const  相似文献   
138.
西秦岭中川花岗岩岩浆活动特征及地质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秦岭中川花岗岩为3期5次侵入的复式岩体,其主侵入体为印支—燕山期黑云母同碰撞S型二长花岗岩。该岩浆活动在沉积建造中形成热变质作用带和岩浆侵位构造,并产生成矿地质效应。  相似文献   
139.
在以往的优势面分级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控制大型工程区域稳定性的优势面等级进行了评价,使优势面等级分类的定量化更为可靠和可信。与以往的评价方法相比,灰色聚类方法克服了严格数值界限的弊病,是一种有价值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0.
影响新生界"底含"发育的因素及含水层参数修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底含”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祁东煤矿为例,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重新计算了“底含”的有关参数,对以往抽水试验参数进行修正,并成功地运用到邻近矿井。该研究表明,在富水性较强的古河道发育位置,要合理留设防水煤岩柱,才能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