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3篇
  免费   687篇
  国内免费   1085篇
测绘学   484篇
大气科学   290篇
地球物理   454篇
地质学   2059篇
海洋学   551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36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通过对盐生杜氏藻的热模拟成烃研究,发现其热解产物中含有丰富的咔唑系列化合物,它包括咔唑(CZ)、甲基咔唑(M CZ)、二甲基咔唑(DM CZ)、三甲基咔唑(TM CZ)、四甲基咔唑(TeM CZ)、五甲基咔唑(PM CZ)和六甲基咔唑(HM CZ)。并且在300℃热模拟产物中咔唑系列化合物含量较高,在芳烃馏分中相对含量为30.97%,350℃时产出较低,为15.44%,而250℃时未检出此类化合物。这一方面表明嗜盐杜氏藻很可能是原油和烃源岩中咔唑类化合物的主要母源之一,另一方面表明高盐环境下这种以杜氏藻为主要生烃母质的原油可能富集咔唑类化合物,这为该环境下油源对比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地层划分方案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晚三叠世盆地演化阶段划分和物源方向分析出发,认为晚三叠世处于巴颜喀拉海控大陆边缘盆地向受控于龙门山推覆抬升的川西前陆盆地的转化时期,其间重要的盆地转换界面就是须三、须四段之间的安县运动界面。在对南北向和东西向钻井、露头剖面的区域地层进行详细划分对比基础上,认为须下盆的须二、须三段地层主要发育在川西地区中北段,并以鸭子河地区最为发育,往南因受安县运动影响,须三段地层遭受剥蚀,从北往南逐渐减薄缺失,在大邑构造减薄,在平落坝缺失须三段,造成须二段与须四段不整合接触。从川西地区往东须二段、须三段也逐渐变薄,在川中地区缺失。川中、川南和川东地区的须家河组与川西地区须上盆即须四段、须五段地层相当。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存在多种不同划分方案,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蜀南地区飞仙关组台地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以野外露头剖面、岩芯、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岩性突变面、沉积相转换面、沉积物空间堆积样式的变化、早期成岩变化、电测井曲线特征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标志,识别出不同级次的11个层序界面,据此将本区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TSQ1和TSQ2)和10个四级层序,其中TSQ1可细分出6个四级层序,TSQ2可再分出4个四级层序,并将其与传统地层单位进行对比:三级层序TSQ1和TSQ2分别对应于飞一段+飞二段地层和飞三段+飞四段地层。通过层序地层对比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指出这些层序在全区均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和等时性,每个层序均具有快速海侵到缓慢海退的特点,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未发现低位体系域和凝缩段。层序与储层关系的研究表明,四级层序Ⅲ和Ⅷ是台内鲕滩这种有利储集相带的主要发育层位,所形成的滩相鲕粒灰岩储层与高位体系域的向上变浅序列和早期暴露及其所导致的大气淡水淋溶改造有关,平面上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994.
复杂边界及实际地形上溃坝洪水流动过程模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基于无结构三角网格下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的二维水动力学模型,用于模拟溃坝洪水在复杂边界及实际地形上的流动过程。该模型采用Roe格式的近似Riemann解计算界面水流通量,结合空间方向的TVD-MUSCL格式及时间方向的预测-校正格式,可使模型在时空方向具有二阶计算精度。模型中引入最小水深概念,提出了有效的干湿界面处理方法。模拟了理想条件下溃坝水流过程,研究不同最小水深取值对干河床上洪水演进的影响,并用两组简单溃坝水流的水槽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采用该模型模拟了实际溃坝洪水的流动过程,所得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及已有模型计算结果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995.
熊小波  夏克勤 《地下水》2010,32(4):106-107
通过对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找出了顶板岩溶地下水的基本规律并提出了矿床开采过程中矿坑水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皖南宁国-旌德一带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辉  夏军 《安徽地质》2010,20(3):183-188,233
宁国—旌德一带有大量花岗岩分布,岩石类型较简单,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少量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显示花岗岩为燕山早期侵入的产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表明,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由部分熔融作用形成,源岩以壳源物质为主。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珊瑚钨-锡(银)矿床具典型的垂直逆向分带特征,自浅部向深部成矿温度逐渐降低,矿物组合中挥发组分减少。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分析,研究了矿床中前人没有发现的三种含银硫盐矿物及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特征。结果表明,钨-锡矿脉中含银硫盐的产出具有明显的规律:水平剖面上富集于脉中;垂直方向上,富集于矿脉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大洋锰结核还原氨浸渣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纳米态钾锰矿,并分析了反应pH值对合成产物物相、晶体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反应较佳pH值为5~7,反应体系中存在K+、SO42-对合成纳米态钾锰矿十分有利.该方法降低了钾锰矿合成成本,为钾锰矿商业化生产提供了思路,同时为大洋锰结核氨浸渣的资源化利用和清洁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9.
自组织神经网络在测井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测井储层评价过程中,岩性及流体性质的识别难度很大。当地层信息较少时,传统的交会图和有监督神经网络(如BP神经网络)等方法在识别岩性时会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原理,建立了岩性和流体样本数据集,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对样本数据集进行了训练和纠错,得到了数据集的聚类结果,通过选择合适的测井曲线和网络权值,以样本数据集的聚类结果作为分类基础,对岩性和流体进行了识别,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际资料处理结果与岩心分析资料对比,吻合度高。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探索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异规律,采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荔波县及普定县不同石漠化阶段典型土壤的物理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随石漠化程度的加深逐渐减小;非石漠化土壤重度仅为6.15 N/m^3,随着石漠化的发展,土壤重度逐渐增大,总孔隙度随之减小;石漠化的发展导致土壤黏粒含量升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及微团聚体的结构系数均随石漠化程度加深而减小;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与重度、砂粒含量、大于5 mm团聚体含量及结构系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1 2、0.827 7、0.907 2、0.899 3,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封山育林等措施增加喀斯特地区有机质积累可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对防治石漠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