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0篇
  免费   2073篇
  国内免费   3835篇
测绘学   966篇
大气科学   908篇
地球物理   2061篇
地质学   7305篇
海洋学   1342篇
天文学   211篇
综合类   975篇
自然地理   69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839篇
  2010年   648篇
  2009年   771篇
  2008年   443篇
  2007年   574篇
  2006年   748篇
  2005年   783篇
  2004年   1326篇
  2003年   844篇
  2002年   622篇
  2001年   494篇
  2000年   353篇
  1999年   290篇
  1998年   322篇
  1997年   294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331篇
  1992年   301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0篇
  1982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11篇
  1950年   8篇
  1943年   7篇
  1940年   9篇
  1937年   15篇
  1933年   13篇
  192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81.
软土后生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软土地区的褐黄色硬壳层、暗绿色硬土层和所谓“次生硬土”等特殊土层的成因,提出后生作用对软土改造的观点。这类土往往是建构筑物的天然地基或桩基持力层,因此进一步搞清其成因变化将是研究土力学和工程特性的重要地质学基础。  相似文献   
982.
用震源机制解确定东北地区地壳应力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强震震源机制资料和区域小震平均解给出了中国东北地区地壳应力场的分布。由多个震源机制的平均结果得到,东北南部地区(42°30’以南)主压应力方向为NE70°。东北中部地区(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东南部)主压应力方向近似NE100°,它与深源地震震源机制解P轴一致,可能该区应力场分布受深源地震影响,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和内蒙北部)主压应力方向为NE58°。东北地区浅源地震震源机制解P轴仰角大多数小于30°,表明该区以水平应力为主。由震源机制结果也讨论了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断层活动状况。  相似文献   
983.
分析研究绥化地电台近十年地电观测资料,认为1986年发生在德都龙镇的中强震群,绥化台地电阻率存在趋势异常,并明显呈现短临异常前兆特征。同时,指出绥化台地电阻率趋势异常的继续存在及其周围250km范围内仍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984.
近年来,利用最大熵功率谱法计算磁性体深度受到了地球物理界的重视。本文利用该方法求取东北地学断面磁性层顶、底界面深度,并结合航磁ΔTa异常图及相应滤波图,判定了该断面几条主干断裂的位置与展布,其结果有的与地质推断基本一致,有的则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85.
由环境应力值寻找地震危险区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作者根据位错理论,采用二维矩形破裂模式,在导出了平均震源速度谱的基础上,导出了用地震波计算环境剪应力τ_0的公式。计算了1987—1991年中国和邻区大约1000多次4级以上中强地震的环境剪应力值τ_0,并把τ_0≥10MPa的地震看作是高剪应力值地震。自1987—1991年5年内,我国及邻区共发生M_s≥6.0的强震45次,和160余次高剪应力中强地震(M=4.0-5.0,τ_0≥10MPa),大约有1/4的强震和1/3的高应力值地震发生在台湾地区。说明台湾地区是一个高地震活动区和高应力值地区。新疆的喀什—乌恰—乌什地区也是高地震活动区和高应力值地区。我们对发生在其地区的强震,向前追溯了环境应力值τ_0的变化。发现有11个强震事件(约占全部事件80%)在震前1—5年内,在以强震为圆心,半径为200km范围内(个别略远),均有1—2个或多个高应力值地震出现。说明当高应力值地震发生时,该地区环境应力在增高,它可以作为将要发生强震的前兆。据此,推测了今后3年内大陆强震发生的可能地区是:①中印缅三国边境地区;②西藏波密地区;③青海北部到宁夏北部地区;④新疆伊宁地区;⑤纵贯新青藏90°E±2°线地带;⑥晋北忻州地区;⑦苏北及黄海地区;⑧山东长岛地区。  相似文献   
986.
在频率域里研究了上海及邻近地区的Q值、小震震源参数,初步得到如下结果:①以上海佘山为中心,平均直达P波Q值呈方向性分布。在相同震中距下,上海西面溧阳方向(?)值较高,上海北部南黄海方向(?)值较低;溧阳和南黄海地震活跃区域的(?)值比其邻近地震相对不活跃区域的偏高,②相同震级的地震相比之下,上海—溧阳方向的地震破裂尺度小,上海—南黄海方向的地震破裂尺度大;并且震级在2.5—4.0级之间的地震,破裂尺度的数值溧阳的比较集中,南黄海的则比较离散。  相似文献   
987.
In the paper,the characters of surface energy budget on Huayin(Gobi)and the desert surface during the periodfrom 26 June to 31 August 1990 in the HEIFE have been analyzed,then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ed resultsduring 4—19 September 1988 in the Pilot Observation Period of the HEIF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tmosphere is insuperadiabatic unstable state and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inverse humidity to form negative water vapour flux.Thesensible heat flux on the surface energy budget is in majority,but the latent heat flux may be neglected over the Gobi anddesert surface in the cloudless daytime in the summer.  相似文献   
988.
989.
南京地区葡萄生长发育模拟,品质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90.
本文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环流模式(IAP GCM)模式大气波谱结构(沿纬圈的谐波波谱和时域上的频率谱)及其在厄尔尼诺年的异常。结果表明,超长波是低纬波动的主要空间形式,准40天振荡在一定地理区域内显著存在,并与观测结果有一定联系,它们在厄尔尼诺年均发生明显异常。本工作对鉴定GCM性能及开发GCM的研究领域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