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541篇
海洋学   16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黄山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不同高度的雨滴谱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慧  银燕  单云鹏  金祺 《大气科学》2018,42(2):268-280
根据2011年6~7月在黄山不同高度采用PARSIVEL雨滴谱仪测得的雨滴谱数据,对不同海拔高度上两类(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粒子谱的微物理特征量、Gamma函数拟合以及雨滴的下落速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流云降水的雨水含量和降水强度、雨滴的各类尺度参数和数浓度都比相同位置上层状云降水的大,同类降水中,山腰的雨滴尺度大于山顶和山底,这可能与各观测点和云底相对位置的不同有关;随降水强度增加,雨滴的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逐渐增大,广义截距参数(log10Nw)的标准差逐渐减小。拟合结果表明各高度的雨滴谱都比较符合Gamma分布,由拟合参数分析雨滴谱的演变,发现相对于对流云降水,层状云降水粒子谱随高度的变化较小,雨滴谱的演变较为稳定。此外,本文还对两类降水中雨滴的下落速度及影响落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42.
利用常规气象数据、颗粒物观测数据、全球大气同化系统GDAS数据、NCEP再分析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等,结合数理统计、轨迹聚类、天气学分析等方法对2015—2019年秋冬季漯河重污染特征、污染输送及潜在源区分布进行分析,并通过一次典型重污染个例进行证明。结果表明:近5 a秋冬季漯河重污染过程发生频次高、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重,AQI、PM_(2.5)变化趋势不明显,PM_(10)浓度下降趋势明显,PM_(2.5)/PM_(10)比值逐年递增,以PM_(2.5)重污染为主。秋冬季漯河主要有6种气团输送路径,东北路、偏东路轨迹短、移速慢且高度低,近距离近地层污染输送特征明显,为重要重污染通道;西北路远距离下沉沉降输送和西南轨迹近距离输送下的AQI均值及重污染概率较低,对漯河重污染贡献不高。漯河潜在源区来源复杂、范围广、强度大,其污染潜在源主要分布在河南中东部、尤其是东北部,对应东北路径、偏东路径等气团轨迹。重污染时地面偏北风是其主导风,尤其是2—4 m·s^(-1)之间偏北到东北风最为显著。两次跨区域输送表明,北路或东北路近地层输送是AQI峰值维持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3.
小加山钨矿区位于东准噶尔成矿区中部南缘,处于博格达-哈尔里克构造带上。构造位置上矿区处于哈尔里克复式背斜中,构造线方向以EW向为主。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大南湖组第一亚组第一段(D_2d_1~1)、和第二段(D_2d_1~2)。主要岩浆岩有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及少量中酸性花岗闪长岩脉。矿体赋存于邻近海西晚期花岗岩侵入体附近的中泥盆统大南湖组第一亚组第二段(D_2d_1~2)的变质晶屑凝灰岩中。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黑钨矿石,有用金属主要为黑钨矿,黑钨矿石英脉分为灰色含钨石英脉和白色含钨石英脉2种。四极质谱分析法测得矿床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_2O、CO_2为主,次为N_2、CH_4,此外还含有少量的Ar、C_2H_6,液相成分以Cl~-、Na~+为主,次为Ca~(2+),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H_2O-CO_2-NaCl体系。矿床成因类型属于高温热液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矿体主要位于围岩裂隙构造。钨主要由侵入围岩地层中的地幔热液迁移富集而来,W元素迁移过程中,含钨络合物成矿流体分解进而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944.
基于天然气单次闪蒸实验、气藏水化验分析两种方法,区分松辽盆地松南气田气井产水类型;结合气藏精细描述,分析不同气井的产水机理;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探索火山岩气藏控水策略。松南气田产水可分为凝析水和地层水两种类型,构造高部位火山机构气井产凝析水,构造低部位火山机构气井产地层水。断层引起的底水上窜是造成构造高部位钻井产少量地层水的主要原因。通过数值模拟发现,采气速度越高,边底水锥进越快。松南气田火山岩气藏最优采气速度约在3.6%。根据高部位高配、低部位低配的控水原则,明确了不同类型、不同构造部位火山岩气井合理产量,可有效控制火山岩气井出水,实现气藏稳产。  相似文献   
945.
本文依托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察尔汗盐湖沉积中心102 m长钻孔(ISL1A)岩芯,应用AMS14C和不平衡U系测年方法建立了年龄-深度框架,对岩芯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影响察尔汗盐湖沉积物化学组成的2个主控因子:入湖径流量因子和湖泊蒸发量因子,结合孢粉、粒度、沉积物中石盐含量等环境代用指标,分析讨论察尔汗盐湖晚更新世湖泊波动与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察尔汗古湖在晚更新世经历多次淡化期和咸化期,94–52 ka期间察尔汗古湖为微咸水-半咸水湖,湖泊入湖径流量较大,湖区植被为草原/荒漠草原植被;约52 ka各指标均反映了察尔汗古湖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湖泊入湖径流量减小,蒸发量增加,湖泊由咸水湖退缩演化为盐湖,湖区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演替为荒漠草原/荒漠。34–24 ka期间察尔汗盐湖入湖径流量增加,湖泊有所扩张,但湖水盐度较高;24–9 ka期间在冷干气候背景下,湖泊退缩演化为干盐湖。环境指标所指示的察尔汗盐湖波动演化过程得到了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其他环境变化记录的支持。  相似文献   
946.
本文系统收集整理了近年来与山东省境内麻粒岩有关的研究资料,将山东省麻粒岩划分为沂水麻粒岩带、平度—栖霞麻粒岩带、海阳所—威海麻粒岩带三个麻粒岩相带,总结了各带的地质概况、变质温压条件及P—T—t轨迹、变质时代及演化过程,探讨了麻粒岩的成因。认为山东省各麻粒岩带均是多期次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其中2.7Ga、2.5Ga两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均为中低压条件下的产物,发生时间与区内TTG的形成时间较为一致,P—T—t轨迹为逆时针型,反映当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地幔底辟引发的拉张环境;而1.9Ga、210Ma两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则高压、中低压麻粒岩都有,反映其非均质变质环境的特点,P—T—t轨迹为顺时针型,指示其与俯冲—碰撞造山过程有关。其中1.9Ga期与古元古代胶辽吉活动带发生俯冲—碰撞造山过程有关,而210Ma期则是华北—扬子两大板块三叠纪碰撞产生的榴辉岩的退变质产物。结合省内基础地质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山东省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演化作了部分探讨,并建立了年代学格架。认为平度—栖霞麻粒岩带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和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三叠纪的榴辉岩相变质事件可能是胶东地区太古宙绿岩带金元素活化迁移并在中生代成矿的决定性因素。山东省太古宙大地构造演化具有一定的旋回性,每个旋回由绿岩带—基性—超基性侵入体—TTG花岗岩类—热变质事件组成,很好地符合TTG的玄武质岩浆底侵成因模式。自1.9Ga才有高压麻粒岩的形成,暗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板块之间的俯冲活动始于1.9Ga之前的古元古代。鲁西陆块与胶辽陆块在古元古代可能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块体,其巨大差异可能是由于两个陆块的大地构造位置差异和后期抬升剥蚀程度不同而引起。  相似文献   
947.
广西罗维钨铋多金属矿床是西大明山地区近年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新发现的一个中型矿床,且2013年12月研究区内两个钻孔在矿体的下部打到了隐伏花岗闪长岩岩体,证实了此前认为在西大明山深部有隐伏岩体的推测,为区内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在充分搜集、分析研究区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扎实地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总结了罗维钨铋多金属矿床中构造与矿化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钨铋多金属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948.
949.
Yue  Qingyou  Shan  Xuanlong  Zhang  Xintao  Xu  Chunqiang  Yi  Jian  Fu  Mao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2021,30(2):1347-1365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Weathering crust volcanic oil and gas reservoirs were revealed in the Bohai Bay Basin,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changed considerably in different volcanic...  相似文献   
950.
从基本矩阵的性质和作用出发,首先从理论上证明了如果在一条2维直线上有多于给定的3个以上的匹配点,多余的点将被视为冗余点不能用作匹配点;然后针对该问题引入了Hough变换算法,在建立匹配点对应关系的同时剔除冗余的共线点.实验表明,用改进后的算法估计出的基本矩阵在平均余差和对极距离上都小于改进前的算法,提高了基本矩阵的估计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