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0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24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81.
A vertical on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for heat transferring within the near-surface snow layer of the Antarctic Ice Sheet was developed based on simplified parameterizations of associated physical processes for the atmosphere, radiation, and snow/ice systems. Using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an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AWS) at Dome A (80°22′S, 70°22′E), we applied the model to simulate the seasonal temperature variation within a depth of 20 m. Comparison of modeled results with observed snow temperat...  相似文献   
82.
魏玉香  童尧青  银燕  陈魁   《大气科学学报》2009,32(3):451-457
利用南京市2002—2006年大气监测资料,分析了南京市大气中SO2、NO2、PM10年变化趋势及月季规律,评价了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5a来,SO2质量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NO2质量浓度缓慢上升,PM10质量浓度明显下降;南京市首要污染物是PM10,SO2、NO2污染较轻;3种污染物质量浓度均以夏季最低。进一步研究不同气象条件下污染物质量浓度发现,污染物质量浓度与风速反相关,且东南风时浓度最高;降水对污染物有清除作用;雾、霾天气下污染加剧;气象能见度与PM10、NO2的质量浓度反相关;污染物有明显的"周末效应",周末质量浓度值较低。  相似文献   
83.
东亚地区春季黑碳气溶胶源排放及其浓度分布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收集整理了东亚地区一个黑碳气溶胶的排放源,并利用一个三维化学输送模式系统模拟研究了东亚地区春季黑碳气溶胶的输送和演变过程.黑碳气溶胶浓度的模拟值与地面观测站和观测船获取的监测值相比,模拟值与监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这表明本研究收集整理的黑碳气溶胶的排放量及其分布是基本合理的,模式系统较好地反映了黑碳气溶浓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再现了许多观测到的重要特征.模拟结果表明,东亚地区春季间隙性的长距离输送对于西北太平洋海域的黑碳气溶胶浓度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大气湍流能谱的精细结构及能量级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小波变换和傅里叶分析对近地层大气湍流脉动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波数空间能谱著名 的“-5/3”标度律成立的区间中存在突变点;还发现对应于小波变换时间尺度2j,j=1, 2,…,j0,高频分量按照2(j-2)-1(j>1)的方式级串,这符合同步级串的物理图象 ;在标度区间内高频分量作用于幂律局部特征的效果是平均的,不存在影响标度指数的特征 频谱. 利用不同高度大气湍流资料和不同小波基函数作变换,结果是一致的. 我们还对H= 1/3的分形布朗运动产生的随机序列进行了对比实验,发现从能谱角度,实际发达大气湍流 偏离高斯分布的程度很小,二者的差别只在高阶标度律时明显.   相似文献   
85.
电离层GPS掩星观测反演技术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电离层局部地区球对称假设下,推导了利用双频和单频无线电掩星观测数据,反演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的两种方法. 双频反演的误差来自于载波相位的观测误差,单频反演误差则主要由伪距的观测精度决定. 由于载波相位测量精度比伪距测量精度高两个量级,因此双频反演的精度一般比单频反演的高些. 不过,两载波信号L1和L2之间的传播路径差异会给双频方法带来误差. 利用三维射线追踪的程序模拟的无线电掩星数据来评估这些方法,结果表明,反演出的电离层剖面与给定的模式电离层非常吻合,验证了两种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将这两种反演方法应用于处理实测的GPS/MET掩星观测数据,均能获取合理的电离层剖面信息. 且单频方法得到的反演剖面与双频方法相当一致, 这为利用LEO星载单频GPS接收机进行电离层掩星观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6.
2001年4月2日, 太阳爆发了一个近年来X射线通量最大的一次耀斑并伴有质子事件, 利用“资源一号”卫星星内粒子探测器和神舟二号飞船X射线探测器的观测资料, 对这一事件的高能粒子响应进行了特例研究. “资源一号”卫星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 高度约800km, 和宁静时期的统计结果对比, 这次耀斑后, 星内粒子探测器在地球极盖区(地球开磁场区)观测到耀斑粒子的出现, 这是宁静时期没有的; 神舟二号飞船轨道高度400km, 倾角为42°, X射线探测器在42°中高纬地区也观测到高能电子通量比宁静时明显的增加, 这表明, 太阳耀斑引起的近地空间辐射环境的变化遍及纬度约40°以上的区域, 甚至在40°N附近400 km左右的高度上仍然有响应. 但是, 中高纬度、极光带和极盖区的粒子来源, 加速机制和响应方式却不一定相同, 需要分别讨论. 资料分析和对比还表明, 质子事件的强度并不一定和耀斑的X射线通量成正比, 因此, 近地空间高能粒子对耀斑的响应也不是完全决定于X射线强度.  相似文献   
87.
中国南京与美国德克萨斯稻田甲烷排放的比较(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田甲烷排放试验分别在南京与德克萨斯水稻生长季实施,观测期内测定甲烷排放通量、上壤温度和水稻生物量。结果表明:南京稻田土镶温度的季节性变幅为15.3℃,甲烷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成非线性正相关而与水稻生物量无关;德克萨斯稻田土壤温度的季节性变幅为的2.9℃,甲烷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无关而与水稻生物量成线性正相关。由此得出结论:在持续淹水和无外源有机碳施加的条件下,土壤温度变幅大的地区驱动稻田甲烷排放季节性变化的关键因子为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变幅小的地区其关键驱动因子则为水稻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88.
The atmospheric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and its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re simulatedby the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which was developed at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Physics.Two numerical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corresponding to the AMIP-Ⅰ and AMIP-Ⅱsimulations,respectively.The model reasonably reproduces the major aspects of the intraseasonaloscillation,including the propagating property and the seasonal differences in the tropics,thewavenumber structure of ISO in the globe,and the global coincidence i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of ISO.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experiments suggests that improvement of theboundary forcing or considering the air-sea interaction may help to improve the simulation on theISO and its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89.
全球植被与大气之间碳通量的模式估计(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VIM)模拟了全球陆地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NPP)。AVIM由相互耦合的两部分组成:物理过程,包括陆地表面水分和能量在土壤、植被与大气之间的传输;以及生理生态过程,如:光合、呼吸、干物质分配、凋落和物候等。全球的植被分为13类,土壤按质地分为6类。用EMDI提供的全球1637个包括不同植被类型的NPP观测点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NPP模拟的结果表明:全球陆地植被的平均NPP为405.13gCm-2yr-1,不同植被类型的平均 NPP变化范围在99.58 g Cm-2yr-1(苔原)到996.2 g Cm-2yr-1(热带雨林)之间。全球年总NPP为60.72GtCyr-1,其中最大的部分为热带雨林,15.84GtCyr-1,占全球的26.09%。最大的碳汇是在北半球的温带。模式模拟的NPP在全球的空间和季节分布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0.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egative CG flash rate and the area of radarecho with its reflectivity being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30 dBz in the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in Beijing area.A max-imum of the positive CG flash rate exists at both the initial and the dissipating stages.The CG flashes are usually locatednear but not within the high reflectivity center.The negative flashes are associated with.the positions of the updraft re-gion,and with the regions of wind convergence and wind shear.Generally,the negative CG flashes are concentrative andthe positive ones are dispers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