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皮金云  段云卿  康平 《地球科学》2007,32(4):487-490
在表层结构调查资料的约束下, 利用大炮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反演出精确、合理的表层结构模型, 进而求取炮点、检波点静校正量.选定柴达木盆地北极星工区04314测线进行地震模型数值模拟, 并对模型数据和野外地震资料进行多种静校正方法对比分析研究, 综合折射静校正方法的误差最小, 叠加效果最好.表明综合折射静校正方法结合了模型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优点, 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影响剖面信噪比的短波长静校正问题, 同时也能解决产生虚假构造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72.
本文将剪力墙结构根据精度需要划分成若干6节点矩形单元,每个单元由2根斜置正交弹簧及联结的上下水平刚性横杆组成,2根斜置弹簧方向分别与外力作用下的主拉、压应力方向一致。本文引入单元位移场线性假定及斜压场理论计算弹簧内力,根据变形协调条件由单元结点位移计算弹簧变形,由弹簧刚度及倾角推导了该宏模型单元刚度矩阵,迭代计算使结构内力及位移逼近真值。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剪力墙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173.
在扬子地台贵州台江八郎下、中寒武统界线剖面界线附近,碳酸盐岩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有规律变化。1δ3Cker(PDB)值在-33.4‰和-26.5‰间漂移与1δ3Ccarb(PDB)值在-2.7‰和 3.1‰间变化,反映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无机和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之差的Δδ值,沿剖面不断变小,指示剖面上部样品可能受到热扰动和成岩后期作用影响。碳同位素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最初的沉积信息,特别是有机质埋藏量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早-中寒武世环境变化和生物组合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74.
江南造山带位于华南大陆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之间,其深部地壳结构与变形特征记录了扬子块体与华夏块体拼合与相互作用的痕迹,且在其内部与邻区发育了丰富的多金属矿床,并形成了巨型Cu-Au-Pb-Zn-Ag多金属成矿带,是深化认识华南大陆地壳演化、岩浆作用与成矿系统的关键地域。针对华南大陆地区的地壳结构与成矿过程,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华南陆内成矿系统的深部过程与物质响应”项目在该区实施了一条密集宽频带地震流动探测剖面,旨在探测其深部结构与物性变化特征和深部成矿背景。本文利用其中江西广昌-湖南浏阳段长320km的宽频带地震流动台站数据开展了远震P波接收函数研究,获得了剖面辖区深部地壳结构和Vp/Vs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剖面Moho界面深度在29~35km之间变化,呈近穹窿状分布,平均Moho界面深度为31km左右,低于全球大陆地壳平均值,且与地形高程在整体上呈镜像相关,均衡程度较好;(2)剖面沿线地壳Vp/Vs在1.64~1.83之间呈波浪状起伏变化,平均值为1.72左右,且华夏块体略高于江南造山带...  相似文献   
175.
老寨湾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规模较大的微细粒金矿之一,前人对该矿床的研究已十分详尽,但多集中于地质特征和成因方面,对矿石在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甚少。由于后期次生氧化作用会导致独居石的原生结构被破坏,因此对其成因颇有争议。本文通过对老寨湾金矿区的独居石进行电子探针测试,分析独居石的内部结构、矿物组合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先前存在的富钍独居石边部有新生的贫钍独居石,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母体完全不同,通过对比分析边部独居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成因应为热液交代,是岩浆期后载金热液流体交代地层碎屑富钍独居石并伴随金的沉淀过程而形成。结合本区地质特征,认为老寨湾金矿的形成很可能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