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1篇
  免费   1008篇
  国内免费   1500篇
测绘学   682篇
大气科学   461篇
地球物理   523篇
地质学   3243篇
海洋学   542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329篇
自然地理   61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大青山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分布零星,是由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就位于此的一系列近东西向延展的构造岩片组成。下寒武统色麻沟组直接覆盖在太古界变质岩之上,缺失中元古界什那干群,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呈假整合接触,标志着区内寒武纪与奥陶纪之间发生过一次抬升构造运动,其形成机制与古亚洲洋内的稳定陆快向华北板块拼贴事件有关,是早奥陶世末期华北板块整体抬升的序幕。这个层序界面的认识,对于恢复华北板块北部边缘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王平  彭晓阳等 《地质与勘探》2002,38(5):74-77,85
通过成功地解决深圳市好湾电厂(二期)基础工程H型桩沉入困难问题,使用各种风动潜孔锤在巨石、中粗砂填海区进行了引孔钻进工艺的试验研究及应用,对风动潜孔锤钻进工艺及其机具的使用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风动潜孔锤使用过程中工艺方面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3.
百色盆地那读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运用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将百色盆地那读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 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B 型)、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C型)等三种基本结构类型,再根据可容纳空间大小和上下两个半旋回的厚度进一步划分为七个亚类型:即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的对称型(A1型),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2型),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B1型),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B2型),完全-近完全对称型(C1型),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2型),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3型)。文中详细讨论了每个基本类型和亚类型的沉积背景、叠加样式、岩性组成和沉积动力学过程,并指出有利储集砂体在每种类型中的发育部位。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变化规律和分布模式,指出从陆地向湖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类型具有从A1型!A2型!C2型!C1型!C3型!B1型!B2型的变化规律,并简述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4.
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海侵和海相地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新生代海侵是塔里木盆地地质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通过对新近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和海相地层资料研究,本文提出了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的海侵范围的新认识。同时,依据露头和钻井资料提出了中新世海水分布的新范围。这些新成果对厘定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时代,建立整个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格架和油气远景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兖州矿区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决定其在煤的加工利用过程中释放的难易程度和毒性,弄清其在煤中的赋存状态,对准确评价元素的工艺性能、环境影响、作为副产品的可能性以及在地质意义上都是十分重要的。分析了微量元素在煤中的有机亲合性,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了微量元素与煤中有机显微组分、三态硫、灰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浮沉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微量元素的存在状态,通过研究向知,Ge、Ga、U、V、Cu、Th、Pb和Zn主要以无机态存在于煤中,F和Cl可能以有机态存在为主,As无机态和有机态存在的机率相似。  相似文献   
86.
异珊瑚原始隔壁数目、后生隔壁的增生部位和方式以及隔壁的排布系列的研究,是探讨异珊瑚的起源、演化和分类的基本前提。通过对3隔壁的Triphyllia和4隔壁的Quadratphyllia二属的研究,结合生物体对称的原则,提出异珊瑚原始隔壁为2条,并认为异珊瑚的后生隔壁发育在原始隔壁所分隔的左右两侧部体腔内缘部位,长隔壁呈树枝状拓布或者末端达中心向某一方面扭曲连接形成轴管构造。依据后生隔壁在体腔内的繁生能力、增殖数量、发生部位、排布方式、分化程度、隔壁始端在外壁中的埋植类型和末端在中心部位的连接类型等方面的不同,异珊瑚隔壁增生大致可划分为7个布系列。  相似文献   
87.
古—中生代之交的全球变化与生物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古—中生代之交是显生宙以来最大的一次生物绝灭期 ,其形成机制一直是地学界长期探讨的热点课题之一。地史重大转折期是地球内、外各圈层长期作用下 ,各种量变达到阀值 ,加之可能的外因激化 ,在短时间内以连锁反应形式相继质变 ,形成了全球变化 (包括生物绝灭 )的地球突变期。文中从可能的外因 (外星体撞击事件 )及内因 (岩石圈的变化 ,地球表层的变化和生物圈的变化 )两个方面探讨了古—中生代之交的全球变化与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88.
华北板块北缘活动带元古宙构造岩片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新的研究证实 ,华北板块北缘残存一条元古宙构造岩片堆集带 ,包括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等多期构造岩片。并相伴有 180 0Ma±、140 0Ma±、10 0 0Ma±、6 5 0Ma±的花岗岩类的侵入活动和构造变质成矿等热事件的年代记录 ,并在华北板块北部金镶边带中保存了相一致的信息 ,揭示了它们是陆缘多期拼贴造山的产物。这为超大陆旋回 ,特别是元古宙两次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及其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野外实验园地 ,并为元古宙、特别是古元古代大陆的增生及Rodinia超大陆在北半球的存在或构造响应提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89.
熊耳山地区太古宙超镁铁质岩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一性、成带性和多方向性特征 ,岩石以橄榄岩、辉石岩、角闪石岩为主 ,蚀变强烈。岩石贫钙、镁 ,低铝、K2 O Na2 O,稀土总量较高 ,轻重稀土分馏显著。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大部分超镁铁质岩体为岩浆侵入成因  相似文献   
90.
铅在高岭石表面的解吸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酸性条件下(pH=3.1)Pb(Ⅱ)高岭石表面解吸动力学的研究,发现解吸反应与吸附反应动力学相似,也是一个二阶段的过程,即初始的快速解吸之后伴随着一个缓慢的释放过程。在快速解吸阶段,7min内解吸量即已达到41%。吸附铅没有完全解吸,有近38%残留在高岭石表面,即解吸和吸附过程不是完全可逆的。解吸过程可以用扩展Elovich方程、Elovich方程、双常数方程和一级扩散方程较好地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